秋季艾灸不能错过的十大黄金穴位,养肺、暖胃、温经络!

健康   2024-10-03 11:01   广东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秋冬养阴,秋季燥邪当令,燥邪易伤阴。

但秋季养生是否单纯在于养阴润燥?

中医养生讲究阴阳平衡、讲究阴平阳秘。秋冬养阴的意思不是单纯滋阴,而是强调燥邪易伤阴,同时秋分前后凉气渐盛,人们喜食辛辣、温热之品以避寒,恐过食辛辣、温热之品而伤阴,故为强调注意养阴。

因此,秋季养生可辅以灸疗。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养阴为何强调艾灸?

秋分后寒风呼啸,冷空气入体亦易导致机体病变,而灸有驱寒、温经通脉功效,故秋分养生,节气灸可以做起来。

01

可保肺

肺司呼吸,开窍于鼻,加之肺居胸中,其位最高,覆盖诸脏之上,故外邪入首先犯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秋季燥邪当令,最易伤肺,秋分后寒冷空气入肺极易出现外感咳嗽或引发属阴寒症哮喘及肺胀(西医称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预防外感咳嗽可灸手太阴肺经太渊及中府、肺俞、风门。

预防阴寒症哮喘及肺胀,可艾灸督脉百会、大椎、命门、腰阳关及任脉神阙、关元温通经脉、补肺虚。

太渊

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桡侧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

中府

府,聚。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穴为中气之所聚;此穴又为肺之募,募是脏气结聚之处。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有三角窝,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间隙处即是此穴。

▲有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宣肺平喘之效。

肺俞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属膀胱经。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主治咳嗽、气喘、鼻塞。

风门

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彻痛、项强。

02

可暖脾胃

酷热夏季人们过食生冷,极易损伤脾胃致脾胃损伤,或素体脾胃阳虚体质,寒邪直中胃脘,容易出现胃痛、呕吐、胃部怕冷、喜热饮、喝冷水加重等症状,可灸脾俞、胃俞、神阙、足三里。

脾俞

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脾的背俞穴,具有健脾益气、和胃化湿之功效。

胃俞

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胃的背俞穴,具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效,主治胃脘痛、呕吐、反胃、腹胀等。

神阙

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

▲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肠,所以该穴还能健脾胃、理肠止泻。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主要穴位之一,胃之下合穴,在犊鼻穴下三寸,犊鼻穴与解溪穴的连线上,胫骨前脊外一横指。

03

可温肢体经脉

酷热夏季人们喜卧空凋屋,可出现寒滞经脉情况,秋分后一夜冷一夜,凉气易入骨,素体阴寒症内盛风寒湿痹痛(老寒腿)极易发作,可温灸血海、太溪、足三里。

血海

属足太阴脾经。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具有健脾化湿、益气补血之功效。

太溪

足少阴原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具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之功效。

秋主收,人体内阳气呈内敛或下降趋势,科学进行艾灸温阳可祛外盛之阴邪、可助阳气更好地内潜,配合适当养阴以助冬可更好地养阴、避寒。故秋分过后,可科学进行灸养哦~

中医公益天下行~
中医文化博大精神,理应传承遍四方
学中医必学《倪海厦老师全套视频资料》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中医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为推广博大精深的中医 
现推出免费《倪海厦老师全套视频资料》
此次领取不用分享,不会转发即可领取
还赠送30天的中医公益课
数量不多,仅限20个名额,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添加助理即可
↓↓↓↓↓↓↓

传艾之火
以艾灸会友,与健康结缘,普及艾灸养生知识,传承中医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