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些年,古镇遍地开花,吸引大量游客,但放眼望去,能够持续爆火的终究是少数。很多网红古镇,有的目前已经客流稀少、严重亏损,还有的刚刚建成就进入荒废烂尾状态。
全国到底有多少个古镇?
提到古镇,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西塘古镇、乌镇、凤凰古城、平遥古城等等。
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特色古镇成为发展经济发展旅游的不二选择。
青砖白瓦、传奇故事,古镇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也得到了游客的青睐,游客走进这些古镇就如同穿越了时间之门,穿上当地的服饰拍照也非常出片。
根据中国古城与文化研究院林鹏院长的研究中,就曾经做过一个统计。
目前,我国共有2800多座已经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镇,数量在全球范围内占首位。
因为不少开发商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古镇开发之中,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古镇也是这波古镇开发热潮的产物。
所谓“古镇”,一般是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现在仍然保存完好的较大规模古代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由于我国历史悠久,现存古镇数量可观,通过保护与开发,古镇成为各地知名旅游景区,既为地方带来了旅游收入,也满足了游客对“诗与远方”的需求。
但开发过热的结果,就是古镇失去特色,供应严重过剩了。同质化严重是古镇开发一直被诟病的问题。甚至还有不少网友在线上调侃要是古镇也能查重,那么重复率一定是99.99%。
现在古镇内经营的商铺,贩卖的手工制品都出奇的相似。古镇散落在全国各地,每一个都非常有地域特色,但在古镇开发的时候往往就会忽略这个问题。
开发商看着哪里新开发的古镇火了就照抄方案进行改造,自然就相似了。
在《白鹿原》大火之后仓促上马,投资3.5亿元,结果火了不到一年就凉凉,经过多次停业整改依然无力回天,最终开业仅四年就难逃被拆命运。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开发失败不是个案。
山水旅游第一股也难逃破产
“山水旅游第一股”张家界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张家界旅游,股票代码:000430.SZ)发布公告称, 张家界中院决定对张家界旅游启动预重整,并指定张家界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清算担任重整临时管理人。
最新一期的张家界旅游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约3.1亿元,归母亏损约6472.51万元。而张家界旅游的这场亏损从2020年已经开始了,至今近5年的时间,其累计亏损8亿元。
虽然三季报中并未披露大庸古城的业绩情况,但其2024半年报显示,大庸古城上半年的净亏损约6438.41万元,比上市公司本身的亏损还多。这也意味着,如果大庸古城上半年未亏损,张家界很有可能实现扭亏为盈。
早在今年9月,大庸古城未能清偿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被债务方发起重整申请。大庸古城经营不佳不仅让自身陷入困境,如今直接导致张家界旅游引发债务危机,进入到重整。
这里不得不多介绍几句曾备受瞩目的大庸古城。当时当地领导想要通过丰富业态来增加游客过夜时间来提升张家界老城的旅游经济。根据最初预算,项目总投资预算18.8亿元,建成后每年进账4.9亿元,净利润1.8亿元以上,10年即回本。
但似乎这笔账还是没算明白,大庸古城总投资超过25亿元,远远超过预算。更离谱的是,大庸古城从2021年全面建成并对外试营业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约-4.83亿元,累计亏损6.47亿元,占张家界旅游累计亏损额的89.12%。
更为尴尬的是,大庸古城的经营不仅看不到起色,依然还需要大量资金来补坑。
另外,以央企“中青旅”为例,它成功地将乌镇打造成知名文旅小镇,但其2010年开始打造的另一座特色古镇古北水镇,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古北水镇的客流量,在2017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滑,运营公司一度年亏损高达1.7亿元。2023年接待游客152.36万人次,只恢复到2019年的64%——虽然可能谈不上有多么失败,但相较于明星产品乌镇,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相比之下,古北水镇又还算成功的,还有一些古镇,甚至连名号都还没有打响,就已经人去楼空。
大部分人不愿意再光顾古镇很大原因是古镇没有特色,欠缺文化,不再创新,导致“逛古镇”变得乏味,不少古镇又缺乏后续的管理,出现脏乱差等返贫现象让人望而却步。
古镇还能救活吗?
古镇能否复活,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给游客一个“非来不可”的理由。今天的游客见到识广,不仅仅是看风景就满足了。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其中,窒息的地方文化,而不是一个空洞的“古镇外壳”。
例如,云南溪古镇,它之所以能从困境中走出,是因为找回了茶马古道的历史底蕴,将古镇打造成了水晶保护区,而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化的旅游区。类似的,许多地方可以通过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开展民俗节庆活动,让游客真正融入当地文化,提升游客的参与感。
古镇开发不是不可以,但起码要有科学规划,要因地制宜,深挖地方文化特色。无视文旅市场规律,一哄而上大规模开发,靠复制粘贴打造出来的“假古镇”,迟早会走向衰败甚至死亡。
编辑:张添翼
监制:顾洁
来源: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