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了关于注销颠茄磺苄啶片药品注册证书的公告,停止颠茄磺苄啶片在我国的生产、销售、使用,注销药品注册证书。
“泻立停”全面停售 此药为何退出市场?
颠茄磺苄啶片,也就是大众所熟知的“泻立停”,早年间更是凭借“泻立停泻立停,痢疾拉肚,一吃就停”的广告语深入人心。据了解,该药为复方制剂,主要药效成分包括颠茄流浸膏、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可用于治疗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慢性菌痢以及其他敏感致病菌引起的肠炎。
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联手,能抑制、杀灭细菌,就像给肠道病菌来一场 “大扫除”,有效对抗痢疾杆菌引发的菌痢,以及其他敏感致病菌导致的肠炎。而颠茄流浸膏可以减少胃肠的蠕动和分泌,缓解腹痛、腹泻这些让人难受的症状,三管齐下,效果立竿见影。想当年,广告铺天盖地,“痢疾拉肚,一吃就停” 的广告词深入人心,再加上它起效快,不少人家里都常备着,堪称止泻界的 “明星”。
虽说 “泻立停” 止泻效果显著,但它的副作用可不容小觑。首先是过敏反应,这就像身体拉响的 “警报器”,有些患者对药物中的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或颠茄流浸膏过敏,用药后身上可能迅速冒出皮疹,又红又痒,像无数只小虫在爬,严重的还会引发过敏性休克,血压骤降、呼吸困难,要是抢救不及时,生命都会受到威胁。
在血液系统方面,它可能是个 “捣乱分子”,会导致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让身体的抗感染、止血能力大打折扣,增加感染风险,还可能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使患者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日常活动都变得力不从心。
肝肾功能也容易受到牵连。在肝脏代谢过程中,它会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引发黄疸,患者眼睛、皮肤发黄,肝功能减退,影响肝脏正常解毒、代谢功能;从肾脏代谢时,又可能形成结晶尿、血尿,甚至造成肾小管坏死,导致排尿异常、肾脏损伤,严重影响肾脏的 “净化工厂” 运转。
消化系统也常受其扰,用药后,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可能接踵而至,本就脆弱的肠胃雪上加霜,让患者更加难受。另外,它还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嗜睡,甚至精神错乱等情况,干扰正常的生活、工作节奏。有患者就曾反映,吃了 “泻立停” 后,不仅腹泻没立刻止住,还头疼得厉害,一整天昏昏沉沉,啥事儿都干不了。这些副作用并非个例,随着用药人群增多、研究深入,其潜在风险愈发凸显,这也是它被召回的关键原因。所以,大家以后用药可千万不能马虎,一定要遵医嘱,别自行乱用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三条,经评价,对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大或者因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应当注销药品注册证书。已被注销药品注册证书的药品,不得生产或者进口、销售和使用。
现在使用较多的是像蒙脱石散、黄连素等这类药品,相对来讲更加安全。
另外,从细菌的耐药性角度而言,磺胺类药物使用多年,腹泻的常见病原菌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对此类药物已经产生耐药性。因此,泻立停的普遍用药效果和优势也在减弱。
国家喊停泻立停,从全民健康的角度出发,本来腹泻原因除了感染因素,还包括饮食因素、药物副作用、肠道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各种各样的情况,在治疗上,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滥用抗菌药物治疗腹泻本来就是不对的。患者也需要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对症药物,避免盲目用药,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商标名称与药品名不要混淆
10日,哈药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拥有“泻利停®”商标,该商标正常使用,冠有该商标的产品正常销售,该商标项下没有颠茄磺苄啶片产品。网上报道将商标名称与药品名称混淆,对广大投资者造成一定误导。公司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泻立停”是这款药品的商品名之一,其对应的通用名为“颠茄磺苄啶片”。药品的通用名是固定的,是国家药典委员会按照《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组织制定的药品法定名称。一种药品只有一个通用名,但可以有多个商品名。比如,通用名为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品,其商品名有百服咛、泰诺林、必理通等。
用药请遵循医嘱
用药前一定要分清腹泻类型,是感染性、功能性,还是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对症下药。如果是细菌感染,可能得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对症处理、防脱水就行;消化不良,补充消化酶、益生菌效果好。
特殊人群,像孕妇、哺乳期妈妈、老人、小孩、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更要谨慎,遵医嘱是关键。要是腹泻严重、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高热、脱水、脓血便等症状,别犹豫,赶紧去医院,医生会帮您精准诊断、科学治疗,守护健康。总之,了解药物知识,合理用药,才能让咱们远离疾病困扰,拥抱美好生活!
“泻立停”的停售不仅是一款药品的谢幕,更是医药行业发展变革的缩影。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只有不断创新、提高药品安全性和疗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作者:张添翼
编辑:徐嘉元
监制:顾洁
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本文涉及个股仅做参考,不推荐买卖,不对个人收益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