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20日, 2024“春雨工程”——四川省文化馆文旅志愿服务边疆行走进云南省腾冲市。由73位艺术家、文艺爱好者组成的文旅志愿服务队,深入中缅边境猴桥口岸、傈僳族聚居区胆扎村、腾越广场等3个服务点,为当地群众送上“特色文化大餐”,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随着主持人的开场,一场场精心编排的文艺演出拉开帷幕。演出分为“羌寨欢歌”“凉山风情”和“吉祥草原”三个篇章,15个节目涵盖了歌舞、歌曲、器乐合奏等多种艺术形式,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以艺通心
四川文艺风吹到了腾冲
在胆扎村服务点,羌族舞蹈《惹古吉格》作为开场,节目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浓郁的民族风情,展现了人民欢欣鼓舞的欢腾喜庆场景。《阿果》《凉山的月亮》,表演者们或手持乐器,闭眼合唱,或高亢或婉转,让人们沉醉在歌声里,随着优美的唱词,走入四川美丽的山水间。舞蹈《吉祥的草原》、牛角琴演奏《感恩》《金色的太阳》,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温润心灵。羌族民俗歌舞《兰巴吾勒歇歇》、男声组合唱《亚米亚雄》等节目,以奔放豪迈、悠扬明亮、神秘深邃的歌舞艺术,展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腾冲市猴桥镇胆扎村蔡家寨文艺队带来的《远古的猎人》、傈僳族舞蹈《舞动三江》,让民族风情交织成趣,也折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演出尾声,全体演员和到场群众深情共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将演出推向高潮,展现了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
整场演出由汉藏羌彝傈僳等多民族演员组成的演出团队,不仅展示四川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还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融合编创,邀请少数民族同胞同台表演,共同展现各族同胞紧密团结共创和谐美好家园的幸福景象,用文艺演出架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连心桥”。
以文化人
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的文艺工作者,秉持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信念,把文艺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建立在对人民群众呼声和期盼的倾听上,真正把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熔铸成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腾冲市胆扎村村民蔡仙凤,从事传统傈僳族服装制作,作为演员参与了表演,她说:“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就很高兴,盼望早日看到这场演出,这是我第一次在家门口和藏、羌、彝族同胞近距离接触,我们村里也精心准备了自己的节目,希望尊贵的客人们能爱上这一片青山绿水。”
演员孙贤储参与了此次演出。“从猴桥口岸到傈僳族乡村,我们在边境线上,真正体会到了和平的含义,作为文旅志愿者,我们用歌声、用舞蹈表达我们的情感,将欢声笑语带到老百姓身边,同时也更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孙贤储介绍。
腾冲市文化馆杨占全馆长对四川文旅志愿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说,志愿者将文化送到边疆,促进两地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同时增进两地互联互通、互惠共赢,对提升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助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四川省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四川省文化馆文旅志愿服务边疆行活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春雨工程”志愿服务平台作用,让更多基层群众在家门口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推动四川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志愿、公益的形式向边疆民族地区流动,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兴文化”,扎实推进“文化润疆”等重大工程落地生根,把文旅志愿服务优势资源打造成效果好、成色足的文化志愿服务名片,助力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记者了解到,除了文化惠民志愿行,同期还将举办文旅志愿服务交流座谈会,探讨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宣传推广、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活动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四川省文化馆、云南省文化馆主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总队、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总队承办,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局、腾冲市猴桥镇人民政府协办。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
来源:文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