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要求我们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筑牢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白蚁隐而难查,对历史建筑等老建筑造成严重破坏。为此,从2020年开始,浙江省启动了“一村三名”(即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白蚁综合治理工作。通过三年行动,全省412个白蚁危害严重村落蚁害治理率达到100%,保护了一大批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免受白蚁侵蚀,有力推动了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浙江是白蚁危害严重省份之一,全省81%的传统村落和88%的名镇名村白蚁危害程度为严重或中等以上。2019年,浙江组织了白蚁防治专业人员800余名,耗时近10个月,对省内1032个传统村落和127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进行了实地调研,摸清了白蚁危害及白蚁防治现状,向住建部和省政府专题报告,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倪虹部长先后两次批示指出:白蚁防治工作应高度重视,保护好珍贵的历史建筑,积极争取财政、发改、科技等部委的支持,设立专项、抓好试点,推动全国白蚁防治工作。
为解决白蚁危害问题,进一步落实上级领导要求,浙江省积极研究防治对策。从政策层面,率先出台了《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专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排出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从管理层面,初步构建了省、市、县、镇四级统筹推进白蚁综合治理体系,把白蚁防治纳入美丽城镇建设目标体系考核。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把白蚁防治纳入传统村落保护、历史保护等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各地累计投入白蚁防治专项经费6100多万元。从技术层面,组织开展了《“一村三名”综合治理研究》和《文物建筑白蚁综合治理策略研究》等课题,出台了《浙江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技术导则》等成果,为专项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为全面控制白蚁对传统建筑和历史建筑的危害,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免受白蚁侵蚀,浙江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一村三名”白蚁防治专项工作,力争为全国提供“浙江样板”。一是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利用一年时间,集中优势资源优先打造出一批示范试点项目,建立省、市级示范联动模式,为后续全面推进工作总结出一套可参照、可复制的“样板工程”。全省累计打造了12个全国示范项目、43个省级示范项目和一大批市级示范项目,为做好“一村三名”白蚁综合治理提供示范引领。二是创新模式、全面推进。以示范项目为引领,各地纷纷创新防治项目实施模式,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自行实施、委托社会机构实施、劳务外包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推进,蚁害治理率达到100%。三是总结经验、长效管理。召开总结推广会,对成绩优秀的地区和项目进行表彰,交流地方做法,总结实施经验。同时,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建立白蚁危害定期巡查制度,每年白蚁活动高峰期安排不少于 1次全面性蚁害检查,并在修缮保护过程中按要求进行白蚁预防,实现长效保护。
为保障白蚁防治工程质量,确保专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浙江省加大组织力度,聚焦三个“突出”,着力提升工作效能。一突出方案设计。根据技术导则,详细谋划工作思路,做到“一村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方案,明确目标、范围、策略、技术和措施。依靠专业“智库”,聘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方案论证,确保科学规范、操作可行。二是突出工程质量。全面推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方案论证、现场施工、项目验收等环节进行监督,形成闭环管理,实现提质增效。三是突出技术创新。围绕白蚁治理的重点、难点和技术短板问题,加强技术创新。在镇海区、诸暨市、义乌市等地开展白蚁防治数字化应用场景试点,打造“白蚁全生命周期综合防治”服务平台,实现了白蚁危害的智慧识别、自动报警、智能监测。同时,把防治工作与美丽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实现了白蚁防治的绿色发展。
下一步,浙江将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按照住建部的部署要求,持续抓好“一村三名”白蚁治理的巩固提升,重点抓好历史建筑蚁害普查及后期治理,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白蚁防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