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全国赛初评结果名单公布
我校报送的“耕读童行志愿服务项目”
以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的成绩
在国赛中获得铜奖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耕读童行”志愿服务团队
“耕读童行”志愿服务项目是通过培养农科学子走进青少年儿童开展农耕文化教育的科普活动,是一支由农学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团员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以安徽农业大学幼儿园为据点,常态化开展农业专题科普教育,深入周边社区、小学、企业等地,定制化开展农耕文化讲堂;以关爱儿童、乡村振兴为核心,特色化开展“耕读童行”进乡村志愿服务。截止目前开展农耕文化科普活动44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600人次,服务幼儿9000余人次。项目连续两年获得安徽农业大学“一院一品”专项项目、获得第七届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项目负责人彭琼琼获得2023年安徽省最美高校辅导员。
“1”据点,立足安徽农业大学幼儿园,常态化开展农业专题科普教育,助力耕读童行品牌树起来。每月一期、每次9个班级,志愿者结合自身学科分别从种植、育种等方面,围绕农俗、农事、农时、农产品定期开展专题教育,目前已打造系列课程,如农耕文化系列、种子一生系列、节气系列等,给园内儿童普及基础农业知识。课程教学外,项目组成员协助幼儿园规划设计“锄禾园”,定期带领幼儿体验种植乐趣;组织小学生、幼儿参加农耕文化展厅、农耕文化节活动,强化“重耕勤读”实践,在幼儿心中播撒农耕文化的种子。
“5”深入,深入周边社区、幼儿园、小学、企业、志愿服务中心,定制化开展志愿服务,助力耕读童行品牌活起来。随着品牌的树立,周边的社区、幼儿园、小学等机构也主动联系,开展定制化农耕文化讲堂,如“种子的奥秘”“桃不掉的诱惑”等。
“N”结合:以关爱儿童、乡村振兴为核心,特色化开展志愿服务,助力耕读童行品牌亮起来。结合安徽省“百校千镇万村”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调研,项目组成员联合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共同开展“耕读童行”进乡村活动,16支队伍分别赴金寨、阜阳、凤阳等地开展活动。
对农科专业的认同感更强。“农科的学习不会局限在书本之中,只有学用相互结合才能让专业素养更进一步。”2023级农学专业志愿者孙李琪格说到。活动加深了农科学子对“三农”的理解,巩固了农科学子的专业知识,使农科学子知悉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向,躬体力行践行“三农”使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入学以来我参加了多次我院发起的“耕读童行”支教活动,从中学到了很多。在讲师培训的环节中,我能够学习许多农学相关的知识,并且在课堂上亲自讲课,给孩子们讲解我所学到的知识。这让我不断地在实践中体会到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大大地提高了我对农科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参与公益奉献的幸福感更纯。“看到他们因一颗小种子发芽而欣喜不已,那份纯真的快乐让我深刻体会到奉献的温暖。”2023级农学4班的陈浩宇同学开心的说。活动提高了农科学子的志愿服务能力,培养了农科学子的志愿服务精神,让农科学子在每一次奉献中深刻体会自我成长的喜悦和助人的幸福,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作为一名‘耕读童行’的志愿者,每次走进孩子们中间,带他们体验农耕的乐趣、学习耕读文化,我都特别满足,觉得自己的付出非常有意义。每次服务都是一次成长,我不仅传递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还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我会继续参加‘耕读童行’的志愿服务活动,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更足。“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飞跃。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愈发珍视当下的生活,也对未来满怀憧憬与期待。”2021级农学2班钱田玉说道。活动丰富了青年学子的人生经历,让学子深刻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谛;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探寻自己的潜能和价值,获得继续前行、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强大动力。“站在讲台前,望着台下的孩子们,我仿佛窥见了幼时的自己,通过亲身实践,我学会了倾听、理解与尊重。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内心的充盈与满满的成就感,更铸就了坚定的自信心与沉甸甸的责任感,我犹如一棵小树苗,愈发坚韧挺拔,自信满满。”
自“耕读童行”项目开展以来,获得家长及服务地的一致认可。目前,项目已吸纳志愿者609人,涵盖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团员等优秀学生群体。其中,2023级农学专业志愿者陈浩宇,致力于志愿者公益项目服务,在B站上创办“小镇梦想家的春苗计划”,截至目前视频播放量已达11.2w,粉丝1063人。
项目在安徽日报、中国网、安徽学联、安农共青团等媒体报道,累计阅读量达10w+。
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闪光
每一次志愿行动
都是对社会正能量的传递
每一份努力
都在点亮他人的生活
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用青春和热情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
来源 | 农学院
编辑 | 叶辰仪
责编 | 叶辰仪 张雨露
预审 | 郑雪林
审核 | 夏晓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