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 | 信 | 界 |
【通信业活化石 运营商大世界】
【telecomindustry】
在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私密的概念。近日,一位江苏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曝光了自己在中国移动营业厅的遭遇,揭示了用户信息被标签化的现象,引发了公众对隐私保护的新一轮讨论。
网友晒出的截图显示,自己在移动营业厅修改套餐时,发现自己的信息被贴上了“非家庭决策人,敏感用户”的标签。这样的标签让用户感到不安,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甚至质疑这种做法是否存在歧视。
对于这一现象,网友们的看法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部分网友认为,这是运营商为了提升服务质量而采取的常规操作,没有必要过于敏感。
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这种做法让人感觉被物化,对用户的尊重程度令人质疑。
面对网友的质疑,江苏移动工作人员回应称,将核实具体情况,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实际上,为用户贴标签、绘制用户画像的做法,并非运营商独有。
比如,海底捞就曾因为给顾客贴上各种个性化标签而引发争议。这些标签包括顾客的体貌特征、个性需求等,目的是为了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在互联网经济中,用户画像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无论是社交媒体的推送广告,还是音乐和视频平台的推荐内容,背后都是用户画像在起作用。
然而,用户画像的应用也带来了隐私保护的挑战。
面对可能的“大数据杀熟”、区别定价、算法歧视等问题,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享受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隐私安全,对于平台的隐私政策和使用条款,要仔细阅读,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欢迎小伙伴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通信界:大家都在看的公众号,你关注了没
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就赶紧星标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