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选调 | 面试抽到1号签,依旧稳稳上岸!

文摘   2025-02-06 20:57   广东  

及第街,前部委公务员鹿鸣领衔,旨在打造超精品结构化、无领导面试小班,具有超高学员评价和报名人气。及第街学员在部委结构化、无领导面试中分别喜获95.8分和95分,在国考面试、广东选调、广东省考、深圳市考面试中超50名学员获得90+。及第街,只做精品面试小班,助力考生状元及第

一、基本情况


本人是2024届应届生,法学硕士,参加了2024国考与广东选调两场考试。广东选调报考广州区直,笔试77.5,面试84分,笔面双一上岸。国考报广州某区税务局,总分136分,高我岗进面分6分多(我岗400人报名,招3)。因选调已进入体检,面试放弃。本文主要谈谈笔试、面试阶段的一些感受,以及我对是否选择考公、备考计划、心态调节的一些想法。


选调成绩截图

国考成绩截图

二、目标管理、时间线与心态调试


选择考公有很多理由,比如我向往稳定的生活,恐惧不确定性。比如我性格偏内向(所谓的i人),不喜欢需要频繁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工作。再比如我本科毕业的时候花半个月准备过当年广东选调,居然最后一名进面。面试在全靠打野(无领导模式),投入0元的情况下,得了全场第二,总分差不到一分就可翻盘。所以我从不恐惧公务员考试,比起找其他工作,这个不会带来很大心理压力,而且很多工作我根本做不来。

说这些的唯一目的是体现目标的重要性。虽然我也接触过准备一个星期即上岸广州市直的大神,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公考是一个长期备考,甚至屡败屡战的过程。如果没有明确将公务员工作摆在求职的第一顺位,或者本身性格就对体制内工作排斥,那么复习的热情和投入的程度一定会不足。一个从内心里就没有兴趣的工作,很难激发出相应的斗志和耐心。重申一遍,虽然现在全民考公,但任何一种工作都有局限性。如果不适合,请不要勉强,世界很广阔。

简单说说时间线:当时经咨询上岸前辈,称备考时长3个月左右为宜。按国考11月末安排,我是从8月中开始准备。大概是基础课-专项突破-套卷练习的安排。每天学习时间8小时左右,一周休息一天。具体安排参照某书某乎攻略就好,不是本文重点。

心态调节很重要。公考的笔试我认为是最考验心态的考试,因为容错空间太少了!一分钟不够要做完一道题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供紧张、焦虑、懊悔的时间。一旦开场就慌慌张张,每道题的用时会大大增加,最后就会出现还剩5分钟发现还有30题的情况。相反的是,如果答顺了,平时不会做的题是有可能做出来的,因为是选择题,太多技巧,甚至是玄学。

心态调整的关键在于“松弛感”,这也是我备考以来对自己的要求。保持松弛感的最好方法是找个备份工作(而且最好和报考岗位不相上下),这样考试时就容易抱着一种“玩玩而已”的心态,反而利于发挥。当然我笔试的时候没有找到,当时自我安慰方法是“后面还有很多机会”、“东方不亮西方亮”。面试之前,奇迹般找了一个还可以的工作。所以整个面试备考中,考官在我心里更像聊天吹水的朋友,一起谈谈社会现象,聊聊国家大事,你不怕考官,你也就不怕考试。

我从不认为世界上有这么多需要“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尤其是我们有时面对百人、千人岗,自己能控制的不多,不如从内心里把所有考试当成一次体验,甚至是可以发朋友圈打卡的事情——与千人同场竞技的机会可不多。国考中午我无处可去,就在小红书找了个附近的小园林坐了坐,拍了不少照片。结果下午申论奇迹般考了60多分。

三、笔试经验:要下苦功,更要有技巧


笔试不是用来考满分的。复习备考时很多人容易陷入误区:执着于攻坚克难,认为难题不可放过,甚至有机构将正确率30%以下的题目汇编成册,认为应集中突破。这其实就是思维走偏了。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任何题目做超过2分钟以上,这道题目做出来也是废题。考试的时候挑简单题做,把擅长的题目做对,任何时候都不会低分,两道简单题的分值绝对高于一道难题。

具体来说,平时训练的时候要有压力测试的意识:每次练习按照考试标准来,买答题卡并填涂。如90分钟100题,那么87-88分钟时就停笔(有时发卷子会拖延,国考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我看到第一题的时候已经开考2分钟了)。复盘的时候不仅要看错题,也要思考“有没有会做但是没时间做的”,下次把这种题目拿到前面做,题干太长或一时没思路的最后有时间再回看,不做就算了。以及,逐渐摸索最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以及判断题目难度的能力。

不要轻言放弃任何板块。公考其实是文理科的投射。文科学生言语、常识较强,理科学生数量、资料、逻辑以及专属的科学推理有优势。备考时既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更加不可放弃任何一类题目。因为考试的时候,大概率不会所有板块都难,如果难题在自己擅长领域,自己从未准备过的板块又十分简单的话,不就是满盘皆输。

以我的经验为例,我高中就是文科生,本科后从没碰过数学,言语没准备的时候就有80%左右正确率,而一开始看到数量关系简直是绝望的。但是,考前做试题卷的时候,江苏浙江的一些言语题我的正确率才60%(是真的难),而广东的数量关系因为较简单,经看课、刷题后,有时可以15题做对13个以上。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弱项,如能力实在差,就抓几类基础题目,难题直接放弃。

很多事情贵在坚持。公考很容易陷入瓶颈,甚至会越考越差。一方面是智商上限导致,另一方面有时候运气加成分数高,运气不好就差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运气的影响。例如,很多人说言语是玄学,但其实言语题目大多抽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时评等党报党刊,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进入这个话语体系中,把语感改得与题目一致。我自9月份悟到了这点,每天我都坚持听半个小时学习强国的内容,用通勤、洗漱时间放上面的文章,到考试都没有间断。国考时候碰到了一个我听过文章中的原题,那个题正确率某笔上才20%多。

图片:学习强国的记录

再例如,很多人放弃常识。但其实常识的基本分是可以把握的,例如二十大报告、新思想、省委“1310部署”、“百千万工程”之类,一定会出到,有大概印象就有分。但市面上常识课程最短的也有5-6个小时。这时候就只能化整为零,每天看看,定期反复看看。如考前一两天集中去看,效果极其有限,还影响心情。

投机取巧是智慧。这块其实有些玄学色彩,但不妨一试。例如数量关系,如果不是数学成绩本身很好的,建议多采用带入法(带入选项的数),亲测有用。有些机构有数量蒙题课,也可看个热闹。还有些量一下线段长度之类的野路子,就不赘述了。再如对于常识,有些考前押题课可以看看,会说题干挖坑方式之类的,说不定有启发。

总结来说就是:行测是不需要呈现过程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能在限定时间内多做题,做对题就是胜利。

四、面试准备:差异化是生存之道


知道笔试成绩的当晚我就联系了小梦老师,原因无他:两年前的无领导考场上,全场第一就是及第街学员。她的框架的新颖性、逻辑严密程度以及临场技巧都印象很深刻,于是顺利报名,选的是协议班。线上线下上课过程中,一居老师的细致讲解和到位点评、舟舟老师对逻辑词的强调、橙橙老师对发散思维的训练、嘉乐老师的旁征博引和迭出金句、王熙老师的文艺范儿,都让人获益匪浅,在此深表感谢,谢谢你们!

(另,我面试分数84.25不算高,但当天我抽到第一个开场,可能被压分。我后面出场的第二第三位考生均为77分,应相对还可以。我也自知我不代表及第街学员拔尖水平,大家姑妄听之当乐子即可)

同本文笔试部分一样,仅挑出几个重点谈谈心得。

回到题目本身答题。有句话说“做群众工作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我的理解,面试也一样。如果只是背几个模板,社会现象题就是几个民生金句空对空来来去去,计划组织就是事前事中事后套个模板,自己都这么敷衍,又如何换取考官一片真心?我想,考官也是人,更希望听到真实的思考,真诚的表达。

例如,我们练习时出过“有地方督察部门强制要求每名基层干部提供两条线索,你怎么看?”我觉得,即使不了解政府工作,也应当意识到,这样的行为给基层干部增添了负担,进而耽误了他们服务人民群众,这也是第一个答题点。如果经过训练和积累,就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因为这是“没有问题却创造问题”,甚至联想到过度留痕以及正在严厉打击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第二个答题点也就出来了。我们还可以再深一步论述,即,如果督察部门作为上级机关、执纪机关都已经出现了这种不正之风,那么不正之风已经蔓延到了何种程度。以上三点,我认为是比较完整的分析。当时有同学答题时跳过以上分析,大谈“要记住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我认为就是一种模板化的表现。

再例如,计划组织题中,一居老师非常强调“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我深以为然。例如,“举办职工安全答题比赛,怎么组织?”。有同学提到,活动的目的不是分出胜负,因为不是需要精益求精的本职业务,而是通过以学促练,让通识性的安全知识深入人心。据此,先将题本发给职工,并明确考察重点,竞赛结束后将易错题再印发给每位职工。我认为这是很好的答案。

总之,回到题目答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题目出发。

提升自己的深度和广度。虚题答实,实题答虚,这是多位老师都反复强调的要求。虚题要答实,就要和广东、和自身实际紧密结合,以丰富的例证将抽象的要求落地,不要空对空。实题要答虚,就是要学会上价值,不要就题论题,会相当无聊。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加强输入。有阅读深度才会有思考深度,学生思维无法应对政府工作。一方面,及第街的题本的参考答案以及附后的延伸阅读是宝库,政策新(有些居然更新到2024年1月,太强大)、来源权威、论证水平高、实用性强。可以勤加积累,甚至大段背诵。另一方面,用好客服老师发在群里的社会热点评论文章,这些都是摘选自人民时评、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的鲜活、接地气的文章,非常好用。面试中我就举了“中华战舞英歌舞”等例子,就是来源于此。此外,有意识的自己追一下热点,推荐宝藏公众号“浙江宣传”。每篇都是满分答题。

二是勤加观察。广东的题目很实,这与本地注重实干的精神一脉相承。既然容不得虚头八脑,那么就更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开阔自己的眼界。例如下图中社区的“就业驿站”以及“博物馆文旅专线”,都是在逛街时发现的鲜活,热辣的例子。事实上,选调生即将参与的基层工作也讲究接地气。让身上多沾点泥土的芬芳,或许可以从备考时就开始。

找几个同甘共苦的考友。一个人走路可以走很快,一群人走路可以走很远。及第街的学员都是很优秀的,尤其是入围选调面试的都来自知名高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突出。在集训期间,就可以有意识约几个考友常交流。

一是发挥集思广益的优势。每个人的认知范围是有限的,但多几个人参谋,多几个角度思考,有时候得出的答案比参考答案还好!二是增加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我们一起练习的朋友中,有人可以从头到尾零卡顿,有人逻辑能力强,分析问题角度多、思考深,有人思考速度快,不够一分钟就可以开始答题。这些品质都是催人奋进的压力与动力。三是相互借鉴答题的思路。我们小组中有考友非常善于“将一道题变成一类题”,对计划组织类的各种题型都有从框架到小标题的一系列归纳,后来我们全组都多有借鉴。

珍惜每一次练习机会。线下线上课期间有老师点评、带练,线下甚至可以做到从进门到出门的全真模拟,建议每次模拟前都按照考试标准要求自己。例如,考试前大概率有大段候考时间,模拟时,可以尝试进行15分钟左右的放空,不要看手机或与他人聊天,就想象如果这是最后15分钟,你会做什么,又可以做什么。有考友说考前她把金句全过了一遍,我个人一般就是发呆、放空。

另一个建议是,对自己的练习全程录像。可以买一个手机支架,然后对着自己录视频,很多小动作会非常明显,这也是他人不一定会指出的。例如我自己在录视频后发现我的手势特别多,想不出来就会习惯性摆手,很不雅观。而且面部太严肃,有点吓人。最后考试时我就将双手叠放,全程未动过,也全程提醒自己面部肌肉要柔和点,不知是不是多了点印象分。以及鹿鸣老师的考前提醒课也要去听,很多应试干货。从进门、着装、微笑、应急处理、无所不包。

保持自信,考场上你就是标准答案。之所以没有放我的答题记录,是后来复盘时发现我有道题理解的好像和及第街的答案方向不太一样,就不误人子弟,不放了。但从分数来说,小小误差并没有导致很恶劣的结果。29日选调上午场中,有考友将一道调研题答成项目建设题,但她的分数仍然是全场最高(86分多)。我们复盘时,都提及答题的时候做到了大方、自信、流畅、几乎无卡顿。或许,正如舟舟老师所说,“千金难买形式好”,一分多钟的思考时间本身就是难以求全的,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沉稳、微笑、坚定。虽然我极其反模板,但如果真的看不懂题目(题目很长,五六行那么多,真的是边答边看),那就套个熟悉的模板自信开场。或许在考官眼里,这就是这道题的创新点、差异化。

五、面试流程全记录及相关建议


2024广东选调的面试于2月29日进行,四年一度的好日子hhh。面试一周前各地市的组织部官网会出面试公告,可以查到自己的面试分组。一般而言,选调职位表中的相邻岗位会被安排在一组。今年一组是12-15名考生不等(相邻的3-5个岗位),同岗位考生一定在同一组,每组考生是同一组考官打分。面试分为上下午,上午下午题目不同,组内题目相同。

我当时是分在29日下午面试。根据选调公告,要在在13:45分之前抵达指定地点。现实中的确是一旦够时间,系统自动终止签到,迟到直接取消资格,无法说情。所以请不要迟到!!

到现场后,大门口处会有初次身份核验,展示准考证即可。顺着人流走会有二次核验,刷身份证和人脸识别后可入场。然后在公告栏处有候考室的安排,根据先前分组找到自己的姓名后,可以找到对应候考室。

进入候考室前要将所有物品放入储物箱,由考务人员拿到侯分室。进入候考室前会安检,身上不能有任何物品。到候考室外时,监考人员会反复催促尽快入场,不许滞留。所以可以不用带复习资料。

(今年的面试当天十分冷,体感只有6-8度的样子,现场考生包括我又通常都是衬衫+西装外套,候考时完全无法御寒。但考务人员要求必须将面试不穿的衣物都放进储物箱,导致在候考室内很多人被冻得瑟瑟发抖。现场有考生穿了面试时不穿的羽绒服候考,前往考场时直接将衣物扔进储物箱,监考人员也未制止,没有后果。这个小心机可以灵活运用,当然希望日后的同学们不要遇到这种寒冷的天气,难熬)

现场签到截止后有两次抽签,分别是抽组内顺序和抽考官。采取电脑抽签方式,由每组序号第一的考生背对屏幕喊“开始”和“停止”。抽签结束后现场打印抽签结果。所以广东选调保证公平公正,无法作假,尽可放心。至于抽取顺序,前三人和后三人相对不利,中间的较容易出高分。但事在人为,不论抽到哪里都要保持冷静、镇定。平时练习时也是随机抽签,可以视自己情况偶尔与他人换下位置,选第一个/最后一个这种不利位置,让自己做一做“热锅上的蚂蚁”。

抽签完毕后每个人会发序号贴纸,贴好后组内会按顺序换座位,之后就等待引导员一个个叫出去就行了。我抽到第一个,一会儿就被带出去了。引导员会引导至考场门口。我记得当时是14:25左右,但系统14:30才开始考试,所以在考场外等了几分钟。我在的考场是引导员会先进入考场跟考官打招呼,然后把门打开,此时直接进入,鞠躬问好,坐下即可。考官会简单说几句后开始计时。

广州考场是友好的电子倒计时,精确到秒,非常便于控制时间(我参加过的2022选调也是如此,而且还是同一个页面,应该以后也不会换)。平时练习可以开手机的倒计时,看习惯了考场就一模一样。关于思考时间长短,个人觉得是因人而异。在现行15分钟、3题、看题本模式下,我个人一般是1分15秒-1分45秒左右(视题目难易程度)思考,然后每个大点写关键词,大概串一下就开始,很多内容属于看着关键词现想。也有考友会思考到2分30秒左右,但每个小标题是精雕细琢的,而且会写下,确保不出错。有些金句、例子她也写的较详细。

总的建议是:如果思考时间长,答题时要尽量脱稿、少卡顿或者零卡顿,并且有亮眼的小标题,让多思考的时间物有所值。如果语言表达能力不算突出,即使照着稿读也不能做到少卡顿或者零卡顿的,那么建议快点思考,快点开始,至少多点应急的时间。上课的时候橙橙老师批评大家思考时间长,提出了“下次必须思考一分半以内,到了一分半无论有什么都要开口”,这未尝不是一个缩短思考时间的办法。多训练会有提升。笔记只写大点,不要写例子、论述。

考前几日练习我大概都能在13分钟至13分半完成,如果到了最后时间多,状态又比较好的话,可以升华一下。我常用的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及“以小切口带来大变化,实现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之类。考试时剩下了约一分半钟,与练习水平相近。

千万不要超时!平时要有应急意识,还剩一分钟的时候就要规划好什么不要说了。到了剩下20秒时,还有什么都别说了,直接用10秒结尾。一旦超时,满盘皆输。

答题结束后鞠躬离开即可,不需要多余动作,引导员会做好交接并带往侯分室。前1-3名考生是一个打分整体,会一起出分。我当时第一个答题,大概等了1个小时才拿到成绩条。第4位以后的考生是逐个签领成绩条。领到后就可以离开了。有兴趣的话可以等一下同岗的对手,不想等则直接回家。

六、写在最后

  

29日晚和家里人正吃着饭,手机上出现了体检通知。之前曾无数次想象这一刻的到来,但真的到来时大家居然都很平静。家里人表达了一下祝贺后,说“恭喜你进入了一个困住你未来很多年的围城。”我想其实也是,无需去神化这份工作的意义,经过努力和投入,加上一些老师、朋友、同学的帮助,还有更多的运气,侥幸获得了一份工作,仅此而已。

写下这几千字主要还是表示感谢,感谢帮助过我的人,也感谢自己。所谓“岸上”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多的高光,更多是平凡和琐碎。能做一点有利于他人的事情,做一点点微光,这辈子也就值了。


本文为及第街学员投稿,严禁其他机构或个人转载。


往期精彩文章

2025广东选调面试小班,全新升级!

一个视频讲透2025广东选调面试!

用成绩说话!2024广东选调面试喜报

全中!2月29日上午广东选调面试题解析!

完胜!2月29日下午广东选调面试题解析!

及第街2024年度成绩单!

及第街的结构化到底行不行?

最高93+!2024广东事业统考面试喜报

双90+!2024广东省考面试喜报!

用成绩说话!2024深圳市考面试喜报

最高91分!24年国考税务面试喜报

税务面试首日喜报!附3月5日试题解析

国考部委无领导面试95分!





及第街90+高分

95+高手

部委学员取得结构化成绩95.8分

部委学员取得无领导成绩95分

94+高手

90+高手







及第街
及第街,专注于公考、遴选、选调、事业单位面试,为您带来专业权威的考情分析、真题解读和答题点评。所有面试讲师均有公考面试高分经历、均有多年面试授课经验。及第街,持续打造7-9人面试精品小班,助力考生及第上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