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能治好吗?新生儿如何预防?怀孕期间要做哪些筛查?

健康   2024-11-14 14:10   黑龙江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时期,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从而导致出生后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作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脏病不仅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更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

心脏怎么回事?

在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心脏的基本结构。心脏被誉为“生命的发动机”,它像一个精巧的四居室,由上部的左右心房和下部的左右心室组成,每个房间之间通过瓣膜相连,确保血液只能单向流动。心房连接静脉,负责接收来自全身的血液;心室连接动脉,负责将血液泵送至全身。此外,心脏底部还有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分别控制着左心室和右心室向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血流。这些瓣膜和心腔的精密配合,使得心脏能够不断地、有规律地跳动,维持人体的血液供应。

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

先天性心脏病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发病机理和解剖结构异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房间隔缺损:心房之间的间隔没有完全闭合,导致左右心房之间存在异常通道。

2. 室间隔缺损:心室之间的间隔没有完全闭合,使得左右心室之间存在异常通道。

3. 动脉导管未闭: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动脉导管未能闭合,导致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存在异常通道。

4. 肺动脉狭窄:肺动脉或其分支的狭窄,导致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动脉时受阻。

5. 法洛氏四联症: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

此外,还有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单心室、主动脉缩窄等结构性异常,都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范畴。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母体因素:

1. 遗传因素:先心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现象,部分先心病患者的亲属患病风险更高。这可能与遗传基因中的突变有关,这些突变可能导致心脏发育过程中的异常。

2.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药物滥用、环境污染、辐射等都可能对胚胎期胎儿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妊娠早期,母亲感染风疹病毒等,会显著增加胎儿患先心病的风险。

3. 母体因素:孕妇在怀孕期间吸烟、酗酒、营养不良、感染等都可能对胎儿的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此外,高龄孕妇、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红斑狼疮)的孕妇,以及接受过放射线辐射的孕妇,其胎儿患先心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怀孕期间宝妈们要做哪些检查?

一、遗传咨询与产前筛查

遗传咨询:了解家族史,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史,以评估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

通过遗传咨询,了解家族中是否存在相关基因突变或遗传模式,为孕期管理提供指导。

产前筛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如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以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

这些筛查可以及早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从而预防或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二、孕期保健与生活习惯

营养摄入:保持良好的孕期营养,确保胎儿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有助于心脏发育。

避免食用含有防腐剂、色素等化学物质的食物,如罐头等,以减少化学物质对胎儿的潜在影响。

生活习惯:戒除烟酒,避免被动吸烟,以减少胎儿暴露于有害物质的风险。

避免接触宠物,以防感染对胎儿有害的病毒或细菌。

孕期避免装修居室,以减少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预防感染:在妊娠早期避免感冒,注意保温,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被病毒感染。

某些子宫内的病毒感染可致先天畸形多伴先天性心脏病,如风疹病毒综合征。因此,受孕前应接受预防麻疹的疫苗注射(妊娠期间不可接受这种防疫注射)。

三、孕期特定检查

NT检查:在怀孕11-13周+6进行,通过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预测胎儿是否存在神经管缺陷等风险。

唐氏筛查:通常在怀孕16-20周进行,用于预测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虽然唐氏筛查主要关注染色体异常,但也能间接反映胎儿其他方面的健康状况。

无创DNA:采集孕妇外周血游离DNA进行产前检测,评估胎儿非整倍体风险,如唐氏综合征等。

超声检查:包括三维彩超、四维彩超等,主要用于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排除胎儿畸形等。

超声检查在不同孕周有不同的检查重点,如孕早期确认宫内孕、胎儿大小,孕中期进行畸形筛查,孕晚期评估胎儿成熟度等。

胎心监护:孕晚期进行,监测胎儿心率和胎动情况,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安危。

四、其他预防措施

避免放射性物质:在怀孕早期(3个月之前)尽量别在电脑前、微波炉等磁场强的地方坐太长时间。

长期接触放射线或接受放射线治疗者要在脱离放射线半年后再妊娠。

避免药物滥用:在怀孕期间,不经医生诊断,不可滥用任何药物。

需要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服用对胎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的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并密切监测胎儿健康状况。

怀孕期间,宝妈们应通过遗传咨询、产前筛查、孕期保健和生活习惯调整等措施来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先天性心脏病能治好吗?

先天性心脏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治愈的,但治疗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心脏病的类型、严重程度、治疗时机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以下是对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效果的详细分析:

一、可治愈的情况

简单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这类疾病有很大一部分具有自限性,有可能自行恢复。即使不能自行恢复,也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进行封堵或修补,术后患者通常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如大动脉转位、法洛氏四联症等。虽然这些疾病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手术成活率已经很高。通过根治手术,使患者的心脏解剖结构回到正常状态,也可以起到根治的作用。

二、治疗方法和手段

手术治疗: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开胸手术,对心脏的畸形结构进行修复或重建,以恢复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手术治疗的效果通常较为显著,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血管将特制的器械送达心脏病变部位,进行封堵、扩张等操作。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控制并发症。如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来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功能;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正常的心律。但药物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根治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移植:在病情极为严重、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心脏移植可能是最后的选择。但心脏移植供体有限、手术风险高以及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三、治疗时机和效果

早期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效果较好。如果先天性心脏病已经引起了严重的并发症,如肺动脉高压、心脏功能不全等,治疗难度会增加,治疗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个体差异: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可能存在差异。这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治疗时机以及是否伴有其他并发症等因素。

四、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如果发现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或体征,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

定期复查: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出现。

生活调理: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调理,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适当运动等。

先天性心脏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治愈的。但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及时就医、定期复查和生活调理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

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应从孕前、孕期和产后三方面着手:

1. 孕前预防:适龄婚育,最好在35岁以前生育。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高龄孕妇必须接受严格的围产期医学观察与保健。准备要孩子时,要做好心理、生理状态的调节,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至少孕前半年。

2. 孕期预防: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孕期应加强保健,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孕妇应尽量避免服用药物,如必须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孕期尽量少接触X线、电磁辐射等不良环境因素。避免去高海拔地区旅游,因为高海拔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

3. 产后预防:对于已出生的先心病患儿,应定期带到医院进行体检,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患儿情绪激动以及过度劳累,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患儿接触二手烟和空气污染的环境。

对于先心病患儿,日常护理同样重要。患儿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饮食应低盐低脂,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以免导致血液粘稠,不利于血液循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免导致身体过度劳累。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此外,患儿还应避免接触二手烟和空气污染的环境,以减少对心脏的损害。

先天性心脏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疾病,但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大多数患儿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因此,家长们应该对先心病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定期带患儿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先心病。


快乐的小大夫
记录生活的点滴,分享身边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