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切面看山东如何构建特色科学教育工作体系
科学教育“加法”怎样做好
□ 本报记者 杨文轶
清晨7时50分,山东日照,朝阳携来晚秋的暖意,海风拂去薄薄的晨雾。
金海岸小学教师郑德秀出发了。她带着值日生登上学校屋顶,开始了当天的观测。他们测量地表温度,观察实时风向,在日复一日的记录中,将四时交替化作研学心得。
面向未来,怎样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如何实现科学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何以调动全社会形成合力?近日,调研团一行前往山东寻找答案。
这是一所建在大学里的中学。
日照市新营小学的科学教室里,有一间“密室”。
记者前往日照市科技馆一探究竟,从新营小学乘车出发,仅用时5分钟,便抵达目的地。这座以星系运动为灵感的螺旋式建筑,已经成为当地的热门“打卡点”。
转自 | 山东教育发布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