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环境立德树人 “名家有约”
第七十九期主题
延伸阅读
如何指导三年级孩子提升习作能力
我们经常说“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当观察成为一种习惯后,孩子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伴随着观察力的提高而提高。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也明确告诉我们观察的重要性,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并学习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但是观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家长的引导。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训练,提升孩子的观察力呢?
首先,可以通过观察,激发兴趣。先来讲一个故事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的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小说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可是,莫泊桑看了两天,也没看出什么来,感觉没什么好写的。“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莫泊桑意识到老师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认识、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对三年级的小孩子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写作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引导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应培养孩子初步的观察习惯。如鼓励孩子日常观察,随时随地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例如,在上学路上观察行人的表情、天气的变化等。还可以写写观察日记,让孩子每天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可以是简单的几句话或一段文字。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还能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孩子和小伙伴进行观察日记的分享交流活动,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家长也可以一起动笔写,通过分享交流,孩子可以拓宽自己的观察视野和思路。
第三,要学习必要的观察方法。第一个方法是特征观察法。比如,你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乌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乌龟的特征不在于眼睛,尾巴和脚,而在于它的龟甲,这是乌龟有别于其他爬行类动物的特点。而抓住了事物的特点,也就是抓住了事物最主要和最本质的地方。
第四,可以学习多感官观察法,就是鼓励孩子用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观察了解事物。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观察不仅是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引导孩子了解五官的观察功能:眼睛可以看,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长短等;耳朵可以听,辨别物体发出的各种声响;鼻子可以闻,分辨各种物体散发出的味道;舌头可以品尝物体的各种味道,酸甜苦辣等;手可以触摸各种物体的质地,如软、硬、粗糙、光滑等。当孩子了解了五官的观察功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就要鼓励孩子积极运用五官去感知物体,如认识橘子,就可以通过眼睛观察橘子的颜色、形状;通过双手感受橘子的软硬、表面的光滑度;通过鼻子感知橘子的气味;通过嘴巴品味橘子的味道,这样,孩子对橘子的认识才是完整的、全面的。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