橹桨轻摇,小舟缓移,“喂鸥人”老孟划船载着我,向王快水库倪家洼水域深远处行进。这湾如蓝天投影在太行山间的碧水,安然静卧于苍劲群山的怀抱,更显秀美娴雅。
在河北省阜平县北果园镇倪家洼村一带,王快水库将自西向东蜿蜒百余里的胭脂河收纳,汇成宽阔水面,孕育了“太行江南”般的迷人库区风光。200余只红嘴鸥迁徙至此,流连数月。老孟连声吹哨,向空中抛撒小鱼;鸥群高低翔聚,欢鸣抢食,一派水天辽阔、人鸥和谐之景。我心澄澈,沉浸于这片由胭脂河水集聚而成的深邃幽蓝之中。
胭脂河丰沛长流,滩岸宽广肥沃。太行山坚韧顽强的基因,融注于胭脂河水,浇灌出林茂粮丰,哺育了坚强勤劳的胭脂河儿女。胭脂河畔,战天斗地、建设家园的奋斗长歌厚重绵延……
太阳照在胭脂河上,浮光跃金,似是闪耀着阜平革命先驱者追求真理的璀璨光芒。
大革命时期,胭脂河南岸北果园镇广安村走出的进步青年王斐然,抱定救国救民的宏大理想,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中共北方区委委派,王斐然到石家庄创建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后回乡传播党的主张,动员影响其在县城居住的表妹赵云霄加入共产党。与广安村鸡犬相闻的固镇村,也走出一位共产党员李殿阁,成为中共阜平县党组织的主要创建人。
胭脂河滚滚向东,深情讲述着聂荣臻同志以阜平为中心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十年驻马胭脂河,抗日反顽除万恶”的峥嵘岁月。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胭脂河儿女与驻扎阜平的晋察冀军区子弟兵一道,奋勇抗敌,守卫河山,谱写了可歌可泣、动人心魄的抗日史诗。
在夏庄乡柏崖村一座偏僻的山谷中,曾安葬着突遭日寇“扫荡”而被捕牺牲的晋察冀军区锄奸部机要科科长、英雄母亲张立。鬼子用开水煮了她心爱的儿子,年仅23岁的张立强忍失子的悲痛和断臂的疼痛,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80年后,一个寒冷的冬季黄昏,我拜谒了张立烈士墓遗址。山谷幽静,她那坚定有力的呼喊仿佛犹在耳畔。
1943年冬的柏崖惨案中,同张立一同牺牲的,还有晋察冀画报社指导员赵烈、总技师何重生等年轻同志。位于胭脂河北岸夏庄乡赤瓦屋村的英魂墓陵园,48位烈士长眠于此。令人痛心的是,许多不知名的烈士墓碑上,只书有“抗战烈士之墓”。张立是安徽合肥人,赵烈是广东中山人,其他多位烈士家乡在何处并不被后人所知,但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胭脂河,他们永远是胭脂河的好儿女。
在城南庄镇马兰村西马兰自然村中心,矗立着一座马兰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1943年秋,日寇“扫荡”马兰,驻扎于此的晋察冀日报社紧急转移。被赶到村口的马兰村民,面对敌人的恐吓威胁与枪杆刺刀,誓死没有透露半点报社的消息。最终,恼羞成怒的鬼子残忍地将刺刀刺向了手无寸铁的村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兰惨案。
在马兰村栗树庄自然村,并排竖立着两座墓碑。一座是晋察冀日报社革命烈士墓,安葬着1943年反“扫荡”中牺牲的胡畏、郑磊俊、黄庆涛等7位烈士,墓碑上镌刻着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的题诗:“故乡如醉远,天末且栖迟。沥血输邦党,遗风永梦思。悬崖一片土,临水七人碑。从此马兰路,千秋烈士居。”另一座是邓小岚墓,安葬着邓拓长女、在马兰音乐支教18年的邓小岚,墓碑上镌刻着一把小提琴图案和邓小岚的话:“音乐就像朋友……教孩子们音乐使我收获了极大的快乐!”七烈士牺牲当年,邓小岚在阜平出生;79年后,“马兰后人”邓小岚长眠于胭脂河畔七烈士身旁,令人感喟。
胭脂河是一条革命之河、红色之河、英雄之河。晋察冀军民英勇顽强、团结抗战,将热血甚至生命交付给了这片土地。在此战斗过的抗日将士及其后代,都与聂荣臻同志一样,将阜平视为第二故乡。
北依菩萨岭,南临胭脂河,有一座朴素整洁的小院——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1948年4月1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城南庄,就住在这座小院。石板甬路、黄墙灰瓦、方格木窗……3排20余间太行民居,曾是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聂荣臻等同志的起居室、电话室、会议室和作战室。第3排靠西的一间,是毛泽东的宿舍兼办公室。外间为会客室,有两把木椅、一个茶几、一套茶具及一把躺椅。里间放置一张木床,临窗的办公桌上,一盏油灯满是故事。
就是在这盏油灯下,毛泽东修改了著名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出成立新中国的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口号共23条,字字重如千钧,如惊天春雷,激荡世界。
在这座小院,召开了城南庄会议,架构了淮海战役的最初蓝图。这座小院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身影。
胭脂河畔,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为基础,于2005年建成并逐步扩建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如今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激励着无数前来参观研学的干部群众。
离开城南庄,毛泽东到胭脂河畔的花山村居住了10天。穿过林荫路,跨过“思念桥”,我见到那盘转动了近百年的花山石碾,仿佛又听到毛泽东在石碾旁与百姓的亲切对话。他对怕打扰他休息、端着簸箕到远处推碾的妇人说:“就在这儿推,以后不要再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推碾。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伫立石碾旁,朗读《毛主席在花山》,唱起《花山石碾小唱》,不由心潮澎湃。我感动于毛泽东同志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感受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永恒初心。
如今的花山,以“八大碗”为主打菜的农家乐已开张,用特色美食彰显老区人民的勤劳、包容与热情;黄桃种植、光伏发电、布鞋加工等产业,带领花山人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村庄环境如花美丽,百姓笑脸如花绽放,美好生活的花儿正一朵一朵开在每一位村民的心头。
从事文艺工作多年,到胭脂河畔弘扬晋察冀文艺、讲好老区人民新时代的奋斗故事,是我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一次次的采风与活动中,我对胭脂河的时代光辉有了更加多元、深刻的认识与解读。
再去倪家洼,老孟说:“这群红嘴鸥,给我们村带来了‘泼天的流量’,观鸥游、农家乐空前火爆。现在鸥群迁徙飞走了,还真舍不得。”我说:“来年,它们还会回来!”老孟坚信不疑:“这些年,胭脂河流域关停石材加工厂,发展绿色产业,守住了这片绿水青山,王快水库的水源源不断、清澈优质,鸟儿们肯定会回来!”(■张金刚)
2025军队文职招考100问(报名篇)
吉林省榆树市退役军人杨术杉历时6年寻访整理72位参战老兵故事编纂成册——“为后人留下珍贵记忆”
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实施《退役军人安置条例》
北京市房山区检察院公布一起案件查处情况——破坏军用光缆受严惩
选拔培养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干部,老兵“信息池”接入后备干部库
退役士兵安置出新招——指令计划与择优上岗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