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科普就是“带货”?你怎么看

文摘   健康   2024-11-24 20:02   北京  

■ 文|赵小刀


我是赵小刀,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这是一篇2022年写好的草稿,憋了很久都没有发表。今天偶尔翻到这篇旧文,结合这几年推广4L的所见所感,激发了很多感触,最终决定还是发布出来。



很久以前,就有人建议我做自己的近视防控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质量有保障。


的确,这是不错的商业思路,很多人也是这么干的。但,这不是医生思维。术业有专攻,我不是工程专家,对生产的事一窍不通,在我努力掌握相关技能之前,我还只能发挥医生的职能。



现在,我作为医生,该做什么呢?医生需要做的是优选产品,同时根据来自临床的需求,给厂家提供应用方面的专业建议


医生不是上帝,也不是神算子。医生只能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临床观察,来做公共表达。


只是,我们这些医生,可能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话说的太清楚了,道理讲得太浅显了,每次讲了什么,老百姓能理解,能听懂。但是一旦这种沟通机制建立起来了,我们就会降格成为某些人口中的“网红”,然后网红必然“带货”。哪怕我们只凭借专业素养吃饭,小心翼翼在公开频道从来不提任何品牌,只讲科学道理,设备参数优选原则,也难逃一些人的误解。没办法,互联网上从来不缺认知不足、心智不全的红眼病无脑黑,既然选择抛头露面,为理想中的无近视国度而努力,这就是必须承担的代价。


我们进行公开科普讲座的时候,会很注意多讲科学原理少讲具体产品。有时候需要配合产品进行讲解时,也一定会把Logo遮住。


但在门诊处方等1V1的交流时,家长一定会问具体用哪些产品最好,我们就要根据临床的理解和经验,结合孩子的个体情况,给患者做出十分具体的推荐,包括品牌和型号,并给出相应的理由。

还有人说我去年推荐这个产品,今年却推荐那个产品。可以说,这正是医生该做的事,也是对医生的最大的误解,有时候,这也是无法避免的误解。


医生要治病,必然涉及到药品、器械的应用。例如白内障手术需要使用人工晶体这种医疗器械,国内的人工晶体有200多种型号,医生要根据产品性能、使用经验和患者反馈,再结合患者的个体因素来做出推荐,谁先进,谁用着好,术后麻烦少,医生就会用谁,这也是体现大量实践经验的价值所在手术量大的医生,用过多种产品,对产品的理解就更深刻,其推荐也就更有价值


2022年跟一位医生家属的对话

医生和代理商的区别


医生和代理商最大的区别是,医生最爱惜自己的羽毛,最在意患者的体验,其实也就是自己的口碑。铁打的医院,流水的患者,医生改不了名,跑不了路,最希望的就是每一个患者复查时都能喜笑颜开,因为这样才能有好口碑。所以,医生会根据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率、患者反馈进行最优选择,哪个产品好就处方哪个,跟着技术发展走,当然临床经验越丰富,选择就越准确。技术进步了,更好的产品推出了,医生也可以随时掉头,没有任何负担。



正如我去年处方的产品和现在可能就不一样,因为技术在逐渐进步嘛,更好的,更安全的,技术更先进的产品问世,当然要跟着换,固守传统,不学习不改进,这才真的有问题。目前我们正在通过实践检验其他可能更好的新产品,如果验证效果不错,安全性更好,明年可能就会讲解其进步的原理,推荐给大家


而代理商可就不一样了,商家是跟品牌利益深度绑定的,王婆卖瓜,永远要卖自己的瓜。层次比较高的厂家,会努力改良自己的产品,去满足临床的需求,争取使用者的认可,最终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行业技术就会快速进步。但不排除有一些层次比较低的商业群体,听不得别人指出其产品的问题,影响他们销售了嘛,所以各种跳脚,明眼人其实很容易分辨,看他讲的话是否客观、科学,是分析参数还是东拉西扯即可。


作为一名医生,在产品选择和推荐上被误解,也许是宿命。


药品、器械、设备等,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医治病患,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作为医生,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帮助患者做出更优的选择,最终总归要选择一个产品,重点是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同时医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督促和协助厂家不断地优化产品。而厂家应该做的,就是不断地优化自己的产品,满足临床对安全性和效能的极高需求,而不是去埋怨或攻击不认可自家产品的专业医生。


2021年我因为发现了某品牌的一些问题,故而停用了该品牌,并及时科普让大家监测红光设备的功率,避免了很多意外的发生(有不少家长测出来2.4mW~2.7mW的异常功率值,及时返厂更换了设备)。我也对一些红光治疗的眼底不良反应进行了系统性的科普讲座,让处方医生们和家长们进行关注,并做好规避。令人没想到的是,这种对医生来说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在当时竟然招来了该产品代理商群体的一大波攻击。但我问心无愧,临床选择什么产品,对医生来说,无关品牌,也不会绑定品牌,只会看临床的效能和安全,优中选优。


传送门:红光治疗(哺光仪)曾经发生的眼底不良反应


也正是因为当年这个颇具前瞻性的举动,让我在推广红光的道路上,躲开了很多风险。我所处方的红光娃,都安全的拿到了防控的高分,没有遭受不可逆的影响视力的不良反应,在那个红光动荡飘摇的年代,在个别人像恶狼一样全网搜刮用红光出现问题的个案,想击倒我的时候,我用先进的认知确保了自身的安全。


要说“带货呢,我们唯一能带的,就是知识。例如我会在一些平台直播带货这几样东西:


1

 4L近视防控咨询服务(纯技术支持)

2

《大国护眼之策》和配套精品视频课程

3

 近视、白内障手术


对,我们也会带“货,但带的不是产品,而是医生的技术和知识,光明正大、理直气壮


还有,一些直播平台,其实也是同行交流的好地方。我讲的很多科普内容,突破了传统的认知,例如,我们基于过去几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坚定的宣布,儿童真性近视可以治疗、可以逆转。这个是有悖于“近视不可逆的传统理念的,如果有专业人士对此不理解、有质疑,这很正常,欢迎您随时通过直播间PK的方式,与我交流讨论(只接受眼科医生的交流)。


科普会被误解为带货,那我们还要不要科普了呢?


当然要,因为家长需要清晰而坚定的指引。如果我是患者,我特别希望医生能清晰的告诉我应该如何选择,当然我还需要他告诉我为什么这么选择。


我们在近视治疗道路上的探索、实践和科普,缓解了无数家长的焦虑,把很多孩子从高度近视的悬崖边上拉了回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视防控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工作,意义重大。虽然偶尔会因为销售团队的超纲话术而招黑,被波及时会有一点点委屈,但收获更多的还是家长们的鼓励、感谢和期许,对医生来说,这是最丰厚的营养,给我们无穷的动力。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也许每个医生都会面临误解,这种感受也许只有医生或者医生家属能感同身受。但没关系,既然选择了医生这条路,就应该去承受各种压力,不能又想有商业模式和团队帮助我们推广理念,又连句骂都挨不得,又当又立,拧拧巴巴,结果就是哪头都不好。好在我的经验和资历,都让我足够坚定,不会被外部的声音打扰。希望我的这些体会,能帮助到一些年轻的医生。


我是赵小刀

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专业科普

慧眼赵小刀
4L疗法,在近视可逆的大道上攀登、突破和领跑,为有效降低我国儿童近视率不懈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