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终结不是死亡,而是被所爱的人遗忘 | 寒衣节

文摘   2024-11-01 08:02   山西  



十月一·送寒衣

中国传统节日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的到来。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授衣过早,宋朝时期这一习俗就被移至十月朔日。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

星星的承诺

胡添图·广东省罗定市新罗中学八(1)班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奶奶慈祥地笑着说:“说好了哦,拉过钩可不许再哭了。”随后变戏法般从手中变出一颗糖——奶奶最喜欢的桂花糕。


哭声戛然而止,我不明所以地点了点头,拿过桂花糕,小心翼翼地撕开包装,待露出完美的“长方形”时,才津津有味吃了起来。奶奶依旧一副慈祥的笑容,眼中满是宠爱。


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便是我的整个世界。


奶奶每天早起去镇上卖菜,总是一个人默默挑着担子,日出日落,只有影子陪着她。但奶奶无所不能,只要我听话,不出去乱跑,乖乖在家等她回来,奶奶就能在太阳与远山拥抱时,变戏法般变出我最喜欢吃的糖。她那慈祥的笑容似乎一直挂在脸上,我从未看见她哭过。


后来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在学校门口,奶奶依旧笑着对我说:“知秋呀,只要你在学校乖乖听话,奶奶就每天都给你两颗糖吃,好不好呀?”我乖巧地点了点头。但看着奶奶渐远的身影,最后在远方化为一抹黑点,彻底消失在我的视野时,刹那间,不安、害怕的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眼泪也不争气地流出来,手中紧紧抓住的桂花糕化成粉末。我强忍着眼泪不流出来,回头牵着老师的手走,心里不停地给自己打气:不要哭!不要哭!要听奶奶的话。


在学校里,我也很听老师话。到了傍晚回家的时候,老师毫不吝啬对我的夸赞,奶奶自然也很开心,回家的路上脚步也轻快了很多。苍老且充满茧子的手轻轻握住稚嫩光滑的小手,夕阳幸福地靠在远山上,倦鸟也成对归巢。


夕阳的余晖化作金色的衣纱温柔地披在两个人的身上,影子被调皮的风儿悄悄拉长。奶奶被余晖照着脸庞,洋溢着幸福。


再后来,我的影子日渐壮大,奶奶的影子却日渐消瘦。那枯老的手再也握不住修长丰润的手了,眼窝深陷,压得那曾经充满光亮的眼睛逐渐暗淡。奶奶也不再早起去卖菜,也不再随时变糖给我吃了,或许唯一不变的,是她那一直挂着的慈祥笑容吧。她只是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看着荒草枯木,时不时笑一下,泛着童真。


秋风把树叶吹黄了,落叶却借着秋风翩翩起舞。在外读书回来的我静静坐在奶奶身边,咕咕的虫鸣声在耳畔盘旋,草丛中微弱的绿光忽明忽灭,夜幕中的星星格外亮眼,一闪一闪的,似乎在向我传达某种意思。我神情恍惚,仿佛回到了那个寂静的夏天,奶奶也是坐在这个位置,手拿着大蒲扇,慢悠悠地扇啊扇,清凉的风无声地把周围的炎热驱散,那深深的鱼尾纹饱含着无尽的故事。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奶奶讲故事,双手撑着下巴,眼睛里充满不可置信:“真的吗?人走了后就会变成天上的星星吗?”“哈哈……”奶奶笑了笑,声音略微沙哑,“当然是真的啦,奶奶走了后,就会变成那颗星星。”奶奶用黝黑的手指指向天边最亮的星星。我顺着奶奶的手指望去,那颗星星很亮,如蓝宝石般闪耀以至于在地上抬头便被它吸引。半晌,我眼眶泛起泪水,难过地握紧了奶奶的手:“奶奶别走好不好,别丢下我一个人……”“好好好,奶奶不走,奶奶不走。”奶奶轻轻握住我的手,另一只手放下了蒲扇,把我抱进怀里。感受到那细微的温暖,困意也席卷而来,于是我怀着不安,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着了。


一阵风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在,奶奶仍旧呆呆地坐着。良久,她缓缓抬起手指指向那颗星星,或是对我说,或是自言自语:“我还记得那颗星星,是……是……是什么来着?”“是奶奶您的化身。”我接下去,奶奶也恍然大悟:“对哦,是我的化身,奶奶走后就要回到那里去了。”听完,我不太在意地点了点头,心里却想:星星就是天体,哪有什么生命嘛!小时候奶奶的“魔法”我也弄明白了,其实就是藏在衣袖里嘛,没什么……“知秋。”奶奶忽然回头叫了我一声。“哎,怎么了?”我低着头应了一下。“奶奶走了后,你记得要多看看奶奶,奶奶在那边好孤单。”“好……”我下意识地应道,一瞬间,我发觉不对劲,猛然看向奶奶,奶奶眼眶格外红,在皎洁的月光下显得如此刺眼。


奶奶第一次没有露出记忆中那慈祥的笑容,眼眸中充满了慈爱,眼底却蕴含着浓烈的不舍。


“奶奶……”


……


病房里,我跪在奶奶床前,双眼充满血丝,泪痕如刀般狠狠在脸上留下印记。我紧紧握住那双枯黄冰冷的手,可我怎么也不能让那冰冷的手回暖,床上那张深受岁月侵蚀的脸终究到了极限,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苍白取代了枯黄。我没有勇气再看那张与我朝夕相处的脸,心中一阵绞痛,把头埋在奶奶手里,声音颤抖:“奶奶你别抛弃我……我听你的话,我不哭了!我不要桂花糕了!我想你回来好不好!”带着哭腔的声音在病房回荡,没有人回应,也再也不会有人回应了。


……


明月再次照亮了那夜幕,但缺了一角的月亮再怎么也比不上满月。我坐在奶奶坐过的椅子上,静静地聆听不知何处传来的虫鸣,抬头呆呆地看着那颗最亮的星,仍旧一闪一闪。这次,我读懂了它的意思。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我缓缓闭上了眼,一行清泪无声流下:“奶奶,我来看你了……”

 (指导老师:何婵玲)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星星,但其中的含义却因人而异。”


星星是童年的梦想,星星是背井离乡的思念,星星亦是精神永恒的象征。


星星无言,何来承诺?星星无言,爱亦无言。爱很小心,一不留神就悄悄溜走;爱也很大方,光明正大地经过,也没人发现它。我想说的是,珍惜当下,不要辜负爱你的人。珍惜陪你看星星的人。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老屋

王凡怡·江苏省苏州市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七(2)班

老屋是宁静的,美好的,像一块凝固的时光。


七八月份,正值邻家扁豆花开的时候,风一吹,满院都是金色或翡翠色的细浪。蝴蝶在黑色的、散发着浓郁香味的土壤上飞舞。我站在门前,贪婪地呼吸着老屋空气中飘荡的玉米的甜味、豆秸的苦涩味和外婆围裙上飘散的炉灰气息。


老屋里住着我 的太 姥 爷。太姥爷有把不算太破旧的安乐椅,他喜欢将安乐椅安放在阳光下,戴着一顶藏青色的帽子,看那些我怎样去看也看不懂的书。每当我去吓唬鸡、狗,或是蹚了邻家的扁豆花时,他就把书放下,操着一口浓厚的乡音来找我,骂骂咧咧。无论我长到多大,他总是一把揪住我的衣服,丝毫不留情面地把我往后拖。虽然我每次都嬉笑着逃离太姥爷那双有力的大手,但我知道,他只是不希望我扯上麻烦。我因此而爱他。


疲倦的时候,我就坐在他身旁,陪他一起看书,听鸟鸣从遥远的银杏林中传出来,公鸡在近旁鸡笼里咯咯咕咕地叫。那一刻,世界是静谧而温和的,在老屋中沉淀,像一只翩翩逐晚风的白蝴蝶。


有一年九月底,我们回到老屋,我跳下车,一下子冲进了秋天时分的稻田。金色的稻浪在我眼前一层一层涌动着。因为好奇,我从稻田中拔了几株稻子,拖着沾满泥巴的鞋子,啪嗒啪嗒地走进那扇老屋的大铁门。我坐在离那把安乐椅不远的一块水泥地上,用一块砖头碾碎了稻壳,里面露出嫩绿色的米粒,散发着草本植物独有的颗粒质感的米香。可这米粒为什么是绿色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恰巧这时太姥爷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他稳步走到安乐椅边,坐下来。我连忙叫道:“太姥 爷,这米粒为什么是绿色的?”


他用那双藏在皱纹中的眼睛看了看我手中的米,像个孩子似的笑着:“娃呀,这稻谷虽然已经抽穗但依然要在太阳光底下晒好多天才能变成白色的呢。人呀,食五谷,读百家书,行万里路,才能成才。”


我长长地叹了一声,出神地盯着半黄半青的稻穗。


这些都是我还很小的时候零零碎碎的记忆,但就算不在那里,我也仍能想起那房顶上黛色的瓦,钴蓝的窗玻璃和灰白的水泥地,一小块最新翻修的水泥地上仍有我的手指印……


然而,每当我想起老屋,就不可避免地想到太姥爷走了。我到老屋时还会和以前一样“偷鸡摸狗”,但再也没有人在我蹚扁豆花的时候叫住我了。蝴蝶在破旧的院墙边无助地扑扇着翅膀,竭力飞翔。我站在又一年花开的扁豆花田里,伸长脖子使劲张望,可总也看不见墙另一边的世界。蝴蝶也还是飞不过深深的院墙——飞回曾经的时光里。


老屋更添了几分忧伤的平静,灰尘在未来的岁月中,终将会把太姥爷的痕迹抹去,空留寂寥。这一切如梦一般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是梦。


但我依旧爱着老屋,如同爱着每一个陪伴过我生命的人,不管它苍老、卑微、平凡或渺小。老屋永远是我童年栖息的地方,爱去往的方向。也许有一天,房屋会倒塌,亲人会变老,院墙会破裂,但那个由太姥爷温暖构建成的老屋不会变老,更不会坍塌。


在一片安静中,我站着,望见蝴蝶从院墙缝隙间飞过,在老屋中盘旋。

(指导老师:黄子恒)


老师点评

本文从选材上就凸显了作者独特的匠心,乡土情缘类题材在这样一个越走越快的宏大时代中,总能给读者带来更淳朴、更踏实的阅读体验,让人眼前一亮。文章以老屋为线索,讲述了太姥爷与“我”相处的点滴,平实自然,亦不失生活意趣,乡土气、生活化油然而生。语言如诗如画,情感真挚动人。但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做了更深层次的处理:作者的情感表达并未仅仅停留于对某一个个体的怀念之上,而是从一个人、一间屋升华到了一段时光,更可贵的是这种怀念并不是伤感的、绝望的,而是宽宏、释然的。让人在感叹作者笔力高超的同时,也不禁回忆起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心灵栖息之所。

以上内容选自《新作文》杂志

最专业的作文杂志




欢迎订阅《新作文》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新作文杂志社官方微店订购


我们坚信:

没有写不好作文的孩子!


阳光作文  快乐成长


新作文杂志社
关注新作文官方编辑助手,及时收取新作文官方问题反馈,抢先知晓最新官方平台最新增值业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