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2024网聚美好安徽·勇闯改革新路”全国网络媒体集中采访团首站来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市,走进六尺巷感受这座千年文城氤氲的悠长古韵,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江淮大地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故事。
六尺巷是一条全长约百米、宽两米的“窄”巷子。巷道两端立着石牌坊,一块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一块题字“懿德流芳”。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地纠纷,张家人驰书京城向张英求助。后因张英在家书中的题诗而互让三尺,由此成就了一段六尺巷的佳话,人们耳熟能详的“让他三尺又何妨”就出自张英的家书。一条窄巷,因一个“让”字而天地宽,成为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
承载着中国古人历史智慧的六尺巷,也成为了新时代社会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如今,六尺巷不仅是一处地名、一个典故,更是一种工作方法。桐城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礼让和谐”文化注入基层治理,推出“六尺巷调解法”,主要用于调解基层矛盾纠纷。近年来,桐城市进一步探索改革新路径,在“六尺巷调解法”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实现从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到有效开展基层治理的转化升级,将大部分矛盾化解在源头。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运用谦和礼让的精神,倡导‘知进退,和为贵’。”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耘介绍说,“六尺巷调解法”是在矛盾产生后介入调解,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在事前、事中、事后都有所体现,外延明显扩大。多年从事社区工作,张耘在调解邻里纠纷上有自己的一套心得,先人的处世智慧,一直在为他调解矛盾纠纷、打造和谐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我们要保证每一天都和群众打交道,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知道可能存在什么矛盾,要发现在前、预防在先。”张耘说,当发觉有矛盾倾向的时候就要及时介入,将矛盾消弭在萌芽状态。如果矛盾已经产生了,就要运用“六尺巷调解法”,将矛盾及时化解掉。矛盾调解以后,还是要保持密切接触了解,确保矛盾真正化解掉,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基层治理新模式改革推广以来,桐城市共设立“六尺巷调解室”300余处,将99%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也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今年以来安徽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全省范围推广开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六尺巷”故事的启发,越来越多“让墙”的动人故事正在发生。(吕文卫 李浩 曾晨 刘炜鑫)
来源 | 安徽发布
编辑 | 杨文逸 杨 莎
签发 | 姜玉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