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 | 痕迹猎人,助爱回家

文摘   2024-11-12 17:30   安徽  


8月25日,公安部在江西瑞金启动“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主题宣传活动,以充分展示公安队伍传承红色基因、投身火热现实斗争的举措成效和时代风貌。聚焦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深化队伍忠诚教育,滁州公安开设“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专栏,挖掘展示各地的特色举措和典型事例,以此展现广大公安民警砥砺从警初心、赓续红色血脉的良好风采,表达人民公安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今天我们走进定远县看看民警马义民的故事。


坐在一农户家中,听着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民警马义民暗自思忖,“看她握笔的姿势,肯定会写字,说不定能从文字中找到有价值的线索。”马义民一边从细节中抽丝剥茧,一边与患有精神障碍的当事人阿秀细细攀谈。
果不其然,经过他近5个小时的耐心引导,阿秀边写边画后,终于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家乡。马义民随即通过系统查询比对,最终,帮助阿秀找到失散十几年的亲人。
有一份执着叫寻亲,有一份期盼叫团圆。
“老马识途”在当下真实发生着。马义民,就是那个为执着护航、助期盼圆梦的“老马”。
今年59岁的马义民,是安徽省定远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科技信息通信室警务技术一级主管。30多年来,他从海量数据中寻找线索,让案件从“山重水复” 走向“柳暗花明”;联动全国寻亲志愿者,指引失散的人们找到“回家的路”,累计帮助1.5万个家庭实现团圆。


善举润心,

上万家庭因他团圆

走出定远县公安局9楼的电梯间,“马义民视频巡查工作室”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在这间全市首个以民警个人名义命名的工作室里,整齐地悬挂着6个长方形镜框,镜框里挂了112面锦旗。旁边的书架上,有序陈列着几十个各式各样的奖杯和证书。

“这只是一部分,多数没有来得及拍,都拍了, 墙也挂不下。”战友王敏慧介绍道。

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荣誉背后,更多的是一个个案件的水落石出,一幕幕亲人团聚后的悲喜交加。

阿秀的经历,便是这位“神探”寻人生涯的缩影之一。

2022年底,阿秀被村里人带到镇上办理低保。工作人员经查发现,阿秀的精神存在一定障碍,多年前流浪到当地后被好心的村民收留。虽在此生活了几十年,却一直没有户口,通过多种方式也无法查询到其个人信息。

无奈之下,乡镇工作人员想到了马义民。“我挂了电话后,立马开车一个多小时奔赴现场。”马义民回忆道,“阿秀50多岁,状态不是很好,看着有些疯癫。我们多方查询,没有找出任何有用的信息。”

不过,这并未难倒经验丰富的马义民。

思索片刻,他搬来一张长凳,安抚好阿秀的情绪后与其并排而坐,递给她一张纸和一支笔。“从她握笔的姿势可以看出她会写字,于是我就不停地引导、提问,让她在纸上随意作答。”马义民说, 在写满了整整7页纸后,惊喜发生了——阿秀写下了“杜某秀”和“平地乡”这两个关键词。

获取这些信息后,马义民即刻赶回单位进行核查,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线索, 终于找到了疑似阿秀及其家人的信息。当他拿着阿秀母亲和妹妹的照片返回村里时,只一眼,阿秀便认出了家人。

几十年的杳无音信,终在马义民的努力下,再次团圆。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在从事繁忙的本职工作之外,马义民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救助站查找流浪人员信息,目前已累计帮助1.5万个破碎的家庭实现团圆,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中。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马义民全心全意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获评2023“最美基层民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最美志愿者奖”、“安徽省道德模范”等, 他的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安徽省文明家庭”。


结缘公益,

“寻亲圆梦”遍布全国

马义民和战友研判案情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每一天都会上演悲欢离合。

2017年,有人带着一张模糊的照片找到马义民,希望找到走失近8年的智障弟弟。通过仅有的线索, 马义民摸排出面容相似的走失人员信息,逐一辨认比对,最终成功找到了失踪者。

“寻亲圆梦”的想法,由此在他心里萌芽。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马义民与“寻亲圆梦”的缘分进一步加深。

2018年7月15日,央视《等着我》节目播出了山东济南女孩张萌萌为完成离世父母遗愿寻找失散多年的姐姐的故事。然而在节目中,当张萌萌满怀期待地打开“希望之门”时,门里却空空如也。

看到这一幕,电视机前的马义民萌生了一个念头,帮张萌萌寻找姐姐。于是,马义民连夜返回工作室进行核查,找到远在广州疑似张萌萌姐姐的线索。他忐忑不安地给《等着我》节目组发出信息。几天后, 编导打电话激动地说,那个人就是张萌萌失散多年的亲姐姐。

自此,马义民对“寻亲圆梦”更有信心了,正式开启了他的“大爱之旅”。

哪些人需要找到亲人?这是马义民最先思考的问题。在救助站里,有不少流浪的“无名氏”,他决定以此入手,帮助流浪的人们找到家、找到亲人。

马义民从当地救助站入手,下载这些人员的照片,一一在平台系统中比对。很快,就帮助其中一名人员找到了家。后来,38名长期居留定远县救助站的人员中,有32人陆续找到了家。

“马警官是个热心肠,也特别有耐心,经常抽空来看望站里的人员,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定远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站长吴一春说,“面对一些特殊人群,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与之交流,谈话间就能抓取关键信息,大大提高了寻亲效率。”

此后,马义民与安徽本地民政部门合作,利用公安科技,帮助更多人踏上寻亲之旅。当月,安徽省内救助站就有400余名长期滞留的被救助人员寻到了家人。

不仅如此,全国各地的救助站也开始主动联系马义民,寻亲的队伍越来越大。马义民组建的寻亲工作群也从最初的1个,扩大到现在的5个,成员包括除港澳台之外所有省份的1200多个救助站。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带动更多人参与,马义民还发起成立“定团圆”志愿服务项目。6年来,活动范围从皖东大地辐射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马义民的感召下,北京、上海、新疆等地100余位民警投身这项志愿服务活动之中。

“现在,手机里‘缘梦警民求助群’每天约有50条寻亲求助信息上传,我在工作之余就帮着找。” 马义民自豪地说。


家风优良,

英雄脊梁铸警魂

马义民和村民交流


跨越时空,同一誓言,相同使命。马义民的大爱善举,并非无据可循。

跨越70年的警魂,镌刻在漫长岁月中,诉说着警察世家生生不息的家风传承、忠诚无声的铿锵誓言和矢志不渝的热血信念。

马义民的父亲1952年参加公安工作,带病坚持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哥哥马元新1992年因公殉职,是新中国成立后定远县首位公安烈士。

为了传承父兄的衣钵,1993年,退伍后的马义民决定接力父兄为民服务的信念,毅然加入了警察队伍。

“我当时就想着,要和父亲、哥哥一样,当一名好警察。”马义民在部队从事的是通信技术工作,由于专业对口,从警后他主要负责维修通信设备, 成为定远县公安局的通信技术人员。此后,他默默奋战在公安信息通信技术岗位,坚定做公安通信战线的“千里眼”,一干就是30余载。

对于痕迹的敏感,在马义民的从警生涯中被磨砺得非常敏锐。马义民有一套绝活儿,那就是其独创的“盯准细节特征,碎片化组合”等一整套战法, 准确率高达95%以上。

技术领域的钻研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双向“加持”, 让马义民寻人的脚步越走越远,寻人的时空范围也越来越大。

1953年1月,上甘岭战役结束不久,一支没有任何光学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在朝鲜战场创造了奇迹。3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组成了狙击小分队,一个月内毙伤了214名敌人,领头的便是赫赫有名的神枪手张桃芳。

2023年9月,《等着我》栏目组找到马义民, 希望他协助寻找张桃芳的另外两名战友。跨越60载,手头资料除了姓名、籍贯几乎为零,根据过往的寻人经验,马义民将自己惯常使用的工作方法逐一应用,却始终一无所获。

时间一天天流逝,难道就这样放弃?一次办案时的灵光一现,让他突然有了思路。“新中国成立前, 人们取名大多依据辈分,姓氏与辈分的结合极有可能体现着地域特色。通过籍贯,加上姓氏、辈分的关联,或许可以缩小地域范围。”

马义民立刻用最原始的方式,关联出近百位人员,逐一分析、寻找可能隐藏的线索。最终,他找到了宁彩堂和李彪两位老人,挖掘出更多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用行动慰藉烈属、传承军魂。


业精于勤,

初心如磐荣光不朽

每一面锦旗背后都饱含着马义民和战友的心血


对于公安民警来说,其本职工作便是打击犯罪。不过,由于寻人的光环太过耀眼,人们常常忽略马义民“痕迹猎人”的身份。

从警以来,马义民始终紧盯最新信息技术,着眼辖区发案的最新趋势,总结出多项技战法,向系统开发单位提出近30条意见建议,协助基层所队侦破各类案事件1000余起,为一线实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8年3月,“马义民视频巡查工作室”经滁州市公安局批准正式成立。

刘兵是定远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要案中队中队长,他眼里的马义民总是24小时在线,不论大案、小案,都同样对待。

“一名犯罪嫌疑人潜逃近30年,根据马工重新采集到的线索,我们在一个救助站里抓到人。”刘兵说,“我们还经办过一个盗窃案件,后来报案人想起来是自己弄丢了物品,但马工还是通过视频分析,帮对方把丢失的物品找了回来。”

“他在信息识别方面经验独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定远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姚勇说, “以前查询、分析监控视频,盯十几个小时是常事, 而根据马义民的视频分析方法,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长的视频只需要花几分钟。”

2019年5月5日凌晨,在邻县与定远交界处, 一辆车撞上行人后,趁着夜色逃离了现场。交警赶至现场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马义民却认定,只要车辆驶过,就会留下痕迹。此后,他重点查看案发地段前后卡口视频监控,对所有路过车辆逐一排查。此后,他一天一夜未睡, 根据碰撞的部位,放大经过卡口处的车辆图片,一帧一帧、一辆一辆地查找。

经过对560多张图片的仔细比对,一辆红色大货车进入他的视野。“该车辆右前灯上方,有个长度约10厘米的裂痕,符合被撞者的身高。”马义民清晰地记得,这是一辆高3.3米、宽2.5米的大货车,10厘米长的痕迹相对于巨大的车头来说,微乎其微。正是这个普通人不易发现的痕迹,让警方直接锁定肇事车辆,找到肇事嫌疑人。

“实战需要什么样的支撑,技术就跟进到哪里。” 这是马义民始终秉持的工作理念。

青春易逝,岁月无痕。虽昔日警服几经变换, 仍熠熠生辉,但风雨战袍终有卸下之时。

明年2月,年满60岁的马义民即将退休。“退休之后,我会继续发挥余热,延续之前的公益事业。” 马义民说,“这里面有我的家人、徒弟,还有民政、街道、志愿者等各界热心人士,只要群众需要,我会继续干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目前,“定团圆”公益项目取得了滁州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赛金奖、安徽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月评十佳”等荣誉。

“干事不懈怠,工作有激情。”提起马义民,定远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许永升伸出大拇指。他说,干好一件工作很难,能多年一直坚持干好, 更是难上加难。难能可贵的是,马义民做到了。

从警30余年,马义民用忠诚、担当、奉献诠释了人民警察的满腔热忱和家国情怀,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初心与承诺。



更多阅读

END

来源 | 定远警方

编辑 | 杨文逸 吕麟飞

审核 | 孙   晟

签发 | 姜玉伦


滁州公安在线
发好公安声音,讲好民警故事,树好警察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