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非遗 | 指前鱼灯

旅行   2024-11-13 21:27   江苏  



指前鱼灯起源于渔民的生产和生活习俗,表演具有造型生动、扮相逼真、舞姿优美、活泼俏皮等特点,带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其历史渊源、表演程式和艺术内容均为其它地区所罕见。2009年,指前鱼灯被列入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鱼灯活动发源于指前镇芦家村,是以象形鱼为主要道具的一种传统舞蹈,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在清末当地青龙庙的碑刻上、芦家村陆氏的族谱史记中,旧时当地送春艺人的唱本里,便有关于指前鱼灯的内容。

指前鱼灯缘起于长荡湖渔民的取兆讨吉的习俗。由于世代生活在长荡湖边,旧时人们大都以捕鱼为生。晚上,下湖捕鱼的渔民们将灯盏挂在船头,一是捕鱼时在湖船上照明,二是保佑平安,祈求多捕鱼虾。后来该习俗从捕鱼船上移至湖岸家屋,并在村里民户中竞相仿效,形成了按农历约定时间,在各家屋舍“上灯”和“落灯”的风俗,所张挂的灯也逐渐被人们制成各种象形“鱼”灯。此后,随着鱼灯品种和样式的逐步发展,又由屋舍张挂延衍演变为孩子们嬉闹舞动的吉祥玩具,继而发展成为一种融含地域生活内容的娱乐表演形式。

▲八十年代的指前鱼灯活动


指前鱼灯的表演主要是以“鱼”为道具,用竹篾或铁丝做鱼骨支体、外裹鱼皮彩布、内装灯饰而制作成各种象形“鱼”状。

鱼灯表演中,其“鱼”的形状有“鲤鱼”“鲫鱼”“鲢鱼”“青鱼”“草鱼”和“龟”“蟹”“虾”“蚌”等等。“鲤鱼”等鳞类鱼制成两截,分头前、尾后成水平状固定于表演者腰部 ;“龟”等贝壳类鱼则制成象形盔甲披裹于表演者身上。看上去人也是“鱼”,“鱼”也是人,显得惟妙惟肖。鱼灯的制作材料,起初用竹篾,后进化为铁丝。鱼灯身上的装饰灯最早是小蜡烛,后来进化为将若干电池灯珠以线连接遍布全身,表演时揿亮灯珠使鱼身发光。鱼灯的表演者多为儿童少年,所有表演者均着古代戏剧服,化戏剧舞台妆,其中的“渔婆”们打扮成古戏中的“媒婆”,手提花篮。表演队伍中另有横幅、号旗、幡旗、高灯、大伞(伞上有灯)、兹巴、大锣大鼓、小龙、幡旗、横幅、流星球及彩船等。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都“头动、尾巴摇”,其舞步和身姿始终像鱼在水里那样不停地游曳,显得活泼俏皮,颇有情趣和观赏性,其造型生动,扮相逼真,舞姿优美,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渔家水乡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金坛非遗指前鱼灯,是水乡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指前鱼灯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闪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色彩和温暖。


END


 

 编辑:芮小骏、王夏微

 审核:赵黎华、许辰雨

 终审:周雪祥

 统筹:郑美华

 咨询电话:0519-82817667

“金坛文旅” 编辑整理。转载(图片、文字)请获得“金坛文旅”编辑部准许,并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金坛文旅” 仅作分享之用,文章中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3、微信内容发现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金坛文旅”,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金坛文旅
金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官微,帮您解读金坛本土旅游文化魅力、感受金坛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体验金坛休闲度假的乡村乐趣;带您了解世界数学泰斗华罗庚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