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们,这些“大忌”偷走了你的“药效”,一定要注意!

健康   2025-01-17 19:03   浙江  

病例分享

患者背景

李奶奶,75岁,体态偏胖,有10多年2型糖尿病史。一直以来,她都按时复诊,规律服用降糖药,血糖控制相对稳定。

自行换药

在一次糖尿病患者交流会上,一位病友声称自己服用某款新上市的降糖药后,血糖降得又快又稳,而且几乎没有副作用。李奶奶心动不已,就自行购买了这款降糖药服用,并擅自停用了原本医生开的药,且未按照说明书的推荐剂量,而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减少了药量。

身体发出警报

服药一周后,李奶奶就出现口渴、尿频症状明显,紧接着,她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家人发现李奶奶的状态不对,询问后得知换药的事情。尽管家人当即制止她继续服用这款药,但李奶奶的身体状况还是在持续恶化。

病情急剧恶化

又过了两天,李奶奶在午睡后突然陷入昏迷。家人惊慌失措,急忙将她送往临安一院急诊科。医生在检查时发现,李奶奶的呼吸深且急促,皮肤干燥得如同脱水的海绵,双眼凹陷,指尖血糖测不出,静脉血糖40mmol/L,血压也低至70/40mmHg,出现了高血糖高渗状态,情况十分危急。经过紧急抢救,终于将李奶奶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

规范用药、系统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然而

有一些患者却存在一些不良的用药习惯

这些习惯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

甚至加重病情

以下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


01

漏服药后随意补:

多数降糖药物与进餐有关,有的患者忘记在规定时间内服药,漏服后随意补服,不仅影响疗效,还有低血糖的风险。

02

单凭感觉服药:

糖尿病患者有的自觉症状不明显,光凭感觉来判断血糖控制好坏并不准确,药物时停时服,不仅不利于血糖达标,还会导致血糖明显波动,影响健康。

03

擅自停药:

糖尿病尚不能根治,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经过治疗后血糖可控制,但并不意味着已痊愈,还应按医嘱用药维持,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


04

盲目加量:

有些患者为了让血糖迅速降下来,擅自超剂量用药,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还易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05

只吃药不复查:

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了解病情及治疗效果,也是医生调整用药的重要依据,有些药物随着病程的延长效果逐渐降低,故定期复查血糖尤为重要。

06

轻信“降糖保健品”或“根治”药:

有些保健品虚夸药效,患者不光花了冤枉钱,还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到目前为止,仍未发现能“去糖尿病根”的所谓特效药。


07

忽视个体化用药:

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选用降糖药。所谓“好药”就是适合患者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一个患者用得好的药对另一个患者未必也适用。

08

忽视非药物治疗:

饮食和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光吃药,不注意生活方式控制,情绪波动较大,血糖很难控制。

内分泌、风湿免疫科介绍

内分泌、风湿免疫科单独成科于2015年,现有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护理团队11人。目前科室人员结构合理,在糖尿病诊治、体重管理、糖尿病逆转、糖尿病足治疗及糖尿病宣教等方面拥有较强的优势。科室坚持以病人健康为中心,以帮助患者做好血糖管理为核心,积极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护士站电话:0571-61062025

专家介绍

蓝丰华

内分泌、风湿免疫科

科主任 主任医师

【个人介绍】

中共党员,毕业于温州医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工作经历30年,现为中国老年病协会会员,浙江省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委员,浙江省罕见病学组委员,浙江省糖尿病足联盟委员。

【擅长领域】

在糖尿病、糖尿病相关急慢性并发症救治,痛风、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多发病、常见病诊治及疑难危重患者的处理。


【坐诊时间及地点】

每周一上午名医馆


每周三、每周日全天

门诊楼(1号楼)1楼A3区10号诊室


文稿:内分泌科 叶盼

编辑:钟彬海/审核:夏陈添/签发:王建江

往期精彩回顾





临医科普 | 要注意!嘴巴里长这种“泡泡”,千万别手痒去戳~

暖心临医 | 我院开通院内公共区域WIFI无线网络全覆盖服务

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
为生命巡航,为健康守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