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合川?文象示之。何以文象?诗文颂之。
本期要解构的文象是古合州/会江楼,主要文象视点为三江洪峰,要读取的诗文是张乃孚的《和刘鹤坪会江楼观涨》。
水是合州人的爱,也是合州人的痛。总面积16万平方千米的三江流域,雨量充沛,河流众多。这些河流历经千山万壑,将水流汇于“鸭嘴”,从而造就了一个年过境水量达710亿立方米的水上之城。要知道这水量可是黄河母亲河的1.5倍哟,不能不说是合州之幸。
然而,凡事皆有两面,这流经合川的水流并不总是“轻歌曼舞、风度翩翩”,它有时也会涨落无度、浊浪排空,给我们古老的合州城带来威胁,造成伤害。历史上,合州城曾经受过许多次的洪水考验。记录于诗人的笔端,既有波涌浪翻的描写,更有耐人寻味的思考。就让我们将时间回溯214年,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与诗人张乃孚一同观涨嘉陵江、涪江和渠江吧。
△合川区水系示意图(合川区水务局供图)
02 作者简介
张乃孚(1759—1825年),字西村,清代合州(今合川区)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举人。三赴礼闱(wéi,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会试)不第,后以母老多病,决意不求仕进。嘉庆元年(1796年)举孝廉方正,例授六品职衔,不仕;三年(1798年)部檄铨次(根据朝廷征召规定依相关次序选授官职)县令,以亲老改教职。道光三年(1823年)选授蓬州教渝,旋告归终养。道光五年(1825年)卒于家中。
张乃孚能文善诗,与当时合州文人杨士鑅(héng)、彭世仪、冯镇峦齐名,时称“合州四子”。他曾主修乾隆《合州志》,著有《闲滨余草前编诗》12卷、《续编诗》8卷、《诗体》1卷、《点红万绿山房文钞》2卷等并刊行于世,是合州的大才子。
△张乃孚撰并书《合州志(清乾隆本)》叙
03 诗文推送
和刘鹤坪会江楼观涨
客言观涨会江楼,恨不携弩从钱镠。
借得三千水犀手,涛头射退驱蛟虬。
忆昔壬寅秋七月,课读沉厚书声遒。
半夜风雨破空吼,庭前榕树挽千牛。
萧寺床脚水忽至,将军赤体携衾裯。
诘旦浮沉州一叶,乍疑天河势倒流。
鲸鱼拔浪怒扬鬣,冯姨击鼓骄阳侯。
父老传说罕见此,人人恐惧生鱼头。
申岁饥驱英井道,书来几度增烦忧。
笔阵未将狂澜障,家园复同岛屿浮。
亦越壬戌更汹涌,银涛千垒鼋龟游。
晋阳岂欠没三板,黄楼直似临沧州。
书籍几逐波臣去,诗卷翻讶六丁收。
鱼逝我梁艇穿屋,坳堂溪止来芥舟。
可怜数百竹瓦宅,尽付洪流如石头。
移家古冢被作幄,夜深鬼哭闻啾啾。
国家澄清百余年,何故水厄频相仇。
旧曾作诗告河伯,盟要息壤分鸿沟。
司空堤上筑者谁?东北保障宜绸缪。
刺使御使弃命服,天心宁不听人谋。
迩来八载庆安澜,水不为患吾何求!
一闻儿童走相告,三江观涨豁双眸。
世情翻复有相似,淘尽人物阅千秋。
逝者能悟在川旨,乐之能乐消夙愁。
如梦如幻亦如讴,太仓一粟君知不?
曲折萦回流巴字,忘机聊复盟沙鸥。
市井不惊禾不坏,好赓长句凭歌讴。
客闻斯语辄抚掌,浪澜愿假韩苏俦。
不用斩蛟剑三尺,何须锁怪穷冥搜。
神不食言如此水,溪毛涧芷争相酬。
释义:
这首诗是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五月,嘉陵江、渠江、涪江洪水暴涨,诗人登会江楼观两江口时所作。诗中逐一回忆了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以来数次洪灾的状况,行文中典故不断、传说故事和人物众多,很难理解。其梗概大意如是——
(1)听闻泰三兄讲起会江楼下洪水滔天、合州城中满目惊恐的情形,我是恨不得操起一把钱缪的神奇弓弩,借得三千夫差的勇猛甲兵,即刻射杀那兴风作浪、为恶为祸的无角蛟虬(qiú)。
(2)可怜我城中数百竹墙瓦屋,就这样付诸东流,浸在水中如散落的石头,人们只得以棉布蓬帐作屋,退居墓冢高处,哀惜叹惋之声在漫漫长夜里好似鬼哭啾啾。
(3)历史犹如一面穿透人心的镜子,照过人物万千。面对洪水泛滥,当政者若能修堤筑防,未雨绸缪,那便是大功大德;若是不设堤防,消极懈怠,那便是为恶作乱。想来这样的道理谁都知晓,但愿有人能消我合州城的心腹之患。
(4)到那时,河水安澜,市井有序,庄稼无损,日子无恙,自有颂歌来赞。到那时,我们将像韩愈、苏轼那般模样,尽情地在这里与友人浅吟低唱。
△1981年特大洪水中的合川青龙街
04 鉴赏提要
本期选读的这首诗是一首唱和诗,其所和的诗为刘鹤坪(泰三)的《会江楼观涨》。
在《和刘鹤坪会江楼观涨》诗中,张乃孚以原诗的意境为意境,既强化了对洪水泛滥的景象描写,又强化了对城池保障的理性思考,还表达了对治理水患的热切期盼。全诗逸兴遄(chuán)飞、磅礴大气,情感充沛,彰显了合州人民治水兴州的乐观精神和态度。
全诗大致可以分为6个段落。
第1-4句表达了作者决意消除水患的急迫心情。
第5-14句回忆了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水患来势汹汹的场景。
第15-18句,记述了清嘉庆五年(1800年)再遇夏秋涨水的史实。
第19-30句,不惜笔墨地描写了清嘉庆七年(1802年)合州大水漫城的悲情。
第31-42句,笔锋由描述转为评论。作者首先发出“国家澄清百余年,何故水厄频相仇”(王朝一统百有余年,缘何水患频频,以致毁城伤民)之问,意在指出这样的惨状不应该发生,从而一语道出了人事的不作为。虽然过去连续八载的河水安澜,但“一闻儿童走相告,三江观涨豁双眸”(洪水来袭,三江暴涨,儿童惊悚,视如猛兽),该来的终究来了,人们不得不吞下自己不事预防的苦果。
第43-58句,通过回溯历史,总结得失,作者强调了防治水患的必要性,畅想年年“市井不惊禾不坏,好赓长句凭歌讴”(河水安澜,市井有序,庄稼无损,日子美好,长歌相颂)的未来,附和了原诗“保障一州功厥初,呜呼微禹吾其鱼”(若得堤防加固,洪水无犯,城池安然,定有功德如大禹,为人称颂)的感叹。
作者的观点很明确,若真能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做好防护,我们就需不着用那传说中锋利的斩蛟剑去斩那传说中的水怪,就需不着用那传说中神秘的锁妖链去锁那传说中的水妖了,因为传说毕竟是传说。诗的结尾与诗的开篇在相互呼应的同时,又很好地点了题。
△1981年特大洪水中的合川溪子口
05 漫读拾遗
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唱和诗是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诗人通过诗来进行互动的一种创作方式,其特点是拥有共同的主题和意境,但又不是同时完成的一种诗歌体裁。第一个人写的诗为原诗,后面人写的诗为附诗。原诗称“唱”,附诗称“和”,“一唱一和”,互相转赠,既可起到交流思想、传播友谊的作用,又可起到扩大影响、繁荣创作的作用。
张乃孚所和刘鹤坪诗《会江楼观涨》全文如下,大家可以试着读读。
宕渠滚滚源西疆,东津南津势如狂。
会江楼上云压黑,会江楼下波腾黄。
雷公雷母驱日轨,一夜翻飞没鸭嘴。
朝来登望金沙洲,渺若玉石仅留止。
五月嘉禾正青青,就岸低田变沧海。
溪流网集不知数,虾鳖惧灾蛟龙喜。
忆自嘉庆壬戌年,秋涨江漫越陌阡。
泛入城市为泽国,男呼女号真可怜!
相距八载水复大,况复连天风雨佐。
竹房瓦店尽倾折,蓦然见之心胆破。
舟游莫如城中来,城中阛阓多楼台。
巷狭不堪浪婆舞,民愁还为河伯哀。
太阳漏光射屋角,亭午女垣叫乾鹊。
江花茫茫何处寻,凭栏遥吟独有托。
回首试问司空堤,频年浸坏委浊泥。
保障一州功厥初,呜呼微禹吾其鱼。
△今日绿色堤防赵家渡公园 罗明均/摄
• 本发布作品系作者根据个人读书笔记整理、编著而成,为原创作品,若要转载须经许可并注明来源。
• 为便于阅读,发布时未一一标注作者所参考的文献、书籍和资料名称,特作说明并向原作者致谢,其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 本发布所使用图片和摄影照片,除说明外,主要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 本发布为严肃的公益学习交流活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并留言讨论。
点击下方合集
“何以合川 | 合川十大历史文象诗文选读”
查看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