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多山诗文选读 | 胡德琳《望龙多山》(总第27期)

政务   2024-11-18 12:55   重庆  


何以合川? 文象示之。何以文象? 诗文颂之。
本期要解构的文象是龙多山,要读取的诗文是胡德琳的《望龙多山》。

0文象信息

关于龙多山,我们需要知道的第一个历史信息,便是它与合州城的地理关系。

在合州域内,如果把州城视作原点坐标的话,其以西、以北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其西北,因四周有陡岩深壑,顶部平整开阔,被称作龙多台地。龙多台地是涪江与嘉陵江之间的分水地带,为分水岭型坪状高丘。

龙多山位于龙多台地西北,因山形挺拔俊秀,峰峦起伏,逶迤升腾,委蛇如盘龙,故名。
龙多山常被看作是合州城的龙脉所在,有“州城地脉来自龙多”之说。从地理形势图上看,的确如此:宽广高耸的龙多山地势,因两江奔流交汇,渐次降低变窄,最后收于合州城下。可以说,合州城是两条水脉与一条地脉的交合。

△龙多山地脉走势图


02 作者简介


胡德琳,生卒年不详,字碧腴(yú)、书巢,清广西临桂(今广西桂林市)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先后在山东、四川的多地为官,任知县、知州。著有《碧腴斋诗存》《东阁闲吟》《书巢尺牍》《燕贻堂诗文集》等。

胡德琳,性聪颖,善诗文,喜欢以文会友。为官每至一地,便搜罗当地文献,聘任地方文士编修方志,先后主持编纂有济阳、历城、济宁、东昌等县志和州志。

他一生爱好藏书,私人收藏颇具规模,有“碧腴斋”藏书处,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因家中所蓄书籍堆满房间而又无暇整理,以致来访者无坐立之地,常以“书巢”自嘲,这也是他另一个字号“书巢”的由来。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胡德琳出任合州知州。在合州,他写过不少诗文。就今天所见,除本期选读的《龙多山》外,还有一首关于钓鱼城卧佛岩的诗特别值得一读:

千尺高岩瀑布流,振衣五月讶(yà)深秋。莫言此子(指悬空卧佛)津梁倦,卧听沧江(指嘉陵江)日夜流。

△胡德琳所著《碧腴斋诗》册页


03 诗文推送


望龙多山

云门昨夜雨初过,

涪水新添几尺波。

一片白云飞不起,

隔江山色认龙多。

释义:

秋日的夜雨淅沥下过,两江交汇的河口云雾升腾,那新涨的涪水啊,激起层层浪波。从一片开阔的河谷望去,龙多山就在江对面,那绕动的岚烟啊,不是在为它化妆、着色,便是在为它轻纱漫卷、深情告白。

△远眺龙多山  罗明均/摄


04 鉴赏提要


胡德琳的作品以其清新婉约、情感细腻而闻名,深受当时文人喜爱。其作品题材广泛,既有抒发自己情感的,也有描写自然景观、叙述历史人物、探讨人生哲理的。

《望龙多山》是一首写景诗。全诗立足一个“望”字,视野广阔、意境深远,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与期待。

理解这首诗,有三个点需要把握:一是诗中的云门,指急流的出口,因水气状如云雾,故称,这里特指涪江河口。二是诗中的白云,是指萦绕山峦的轻烟薄雾,特别是雨后放晴由河谷升腾的云雾。三是诗中的龙多,特指龙多山脉,包括山脉走向与起伏变化。

作者选择雨过天晴、晨曦初露的场景和由山谷向山顶眺望的视角,写出了龙多山的朦胧与峻峭,让我们读到了它的“隔江山色”和“犹抱琵琶半遮面”,也让我们散发了关于它的无尽想象。

△薄雾轻拢的龙多台地  刘勇/摄


05 漫读拾遗


文人望山、诗人登高,是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旨趣的。

站得高、看得远,必然卓然而立,心灵超脱。以有限之身面对无限时空,让人顿觉眼界开阔,能见他人不可见和自己前所之未见的景致,如萧萧落木、滚滚流水、遥迢(tiáo)客路、无边草色;能起他人难起和自己前所未起之思,如荒烟古垒、西风残阳、宿鸟归飞、浮云漂泊等带来的愁绪。

掌握这一点,我们再来随着诗人的笔触望龙多山、登龙多山,便会兴致勃发,诗情飞扬。

△龙多山下田园风光  合川摄影家协会/供

• 本发布作品系作者根据个人读书笔记整理、编著而成,为原创作品,若要转载须经许可并注明来源。

• 为便于阅读,发布时未一一标注作者所参考的文献、书籍和资料名称,特作说明并向原作者致谢,其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 本发布所使用图片和摄影照片,除说明外,主要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 本发布为严肃的公益学习交流活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并留言讨论。



书香政协 · 政协书香



点击下方合集

“何以合川 | 合川十大历史文象诗文选读”

查看往期内容


总编辑:杨 彪
副总编:尹红梅
审 核:蒲娅娜
校 对:王 利
责 编:曹国会
来 源:合川政协君

合川发布
合川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合川区委宣传部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