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公众号的第 253期分享
本文共1600个字 | 阅读需要3分钟
暗示的力量
案例1:
美国科学家曾做过类似的研究,在医学实验室里,实验人员将一名死囚双眼蒙上,并把它捆绑在凳子上,随后在旁边放上一桶水。
实验人员先用刀背刮一下死囚的手腕,然后告诉死囚他已被割腕,血在一滴滴的流,一小时后,他将因失血过多而死。与
此同时,实验人员会划破塑料水桶,营造出血滴在地面的场景,使死囚相信他真被割腕了。
死囚听着水滴的声音,由于极度恐惧,半小时后失血而亡。
案例2:
在前苏联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有一个人被意外关进了冷藏车。
第二天早上被发现时,他已冻死在里面,死亡症状显示是被冻死的。
当晚冷藏车的冷冻机并未启动,车内温度与室外相差并不多,所以当时的温度是不可能将人冻死的。
法医给出的结论是,可能这位死者被关进冷藏车后,过度担心自己会被冻死,这种潜意识使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他就真的被冻死了。
这两个案例,足以说明,暗示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什么是暗示?
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及动作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其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
暗示,能够改变和影响人们原有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从而将实际并不存在的东西根植于人们的潜意识。
暗示语言暗示和非语言暗示。
语言是最直接的暗示工具之一。
通过积极或消极的语言表达,可以影响人的自我认知、情绪状态和行为选择。
例如,在教育领域,教师的鼓励性语言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有研究表明,人类除了语言,还能使用 70 万种以上的信号来交流意识。
包括表情、姿势、动作等身体语言,以及环境布置、色彩、音乐等环境因素。
这些非语言信号往往能够微妙地传达出特定的信息和情感,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例如,在商务谈判中,一方通过自信的站姿和坚定的眼神来传递自己的立场和决心,可能会影响对方的判断和决策。
在特定情形下,人们会很难抗拒暗示的力量,它会使人在短暂时间内失去意识上的自控能力。
按照暗示者的意识思考,一般情况下,暗示者接受暗示是不自知的,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并非被动,而是出自本意,这才是暗示最可怕的地方。
暗示主要靠重复得以实现。
重复说同样的话语或关键词,可以导致人们相信事实就是暗示的意思。
如何避免被暗示力量的指引
这种近乎神奇的力量倘若被别有用心之人掌握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想于此,提醒读者要识别和防范他人对自己的暗示。
(1)从暗示本身的规律入手
暗示的内在核心是形成潜意识,而潜意识的形成并非是立竿见影的,这是一个充满重复性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所以,若有人看似无心,实则故意跟你经常提到同一个问题或观点时,你就需要注意了。
(2)自信,让影响者无所遁形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而影响者多是利用这些薄弱点进行突破的。经过持续和充满说服力的洗脑后,有自卑感的人将会更加自卑。其实,只要客观看待事情,保持乐观的心态,就会让影响者无缝可钻。
(3)学会问对方为什么
对于暗示,并不是意志越坚定的人越不容易被催眠。
相反,面对他人的暗示,由于这类人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他们更容易被引入深度催眠。
所以当你识破这种轨迹时,可以及时采取反问策略,多问为什么使自己摆脱被继续催眠的困境,从而反客为主,诱导提问者说出他的真实意图。
(4)只有内心充盈,才能免于被影响
当一个人内心充盈时,我们能对自己有着积极的评价,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这种自信使得他们在面对外界的暗示时,更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其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只有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信念、需求和偏好,才能更容易地识别出哪些外界信息是与自己内在一致的,哪些是试图改变或影响他们的。
最后,拥有稳定的情绪状态,不容易被外界的情绪波动所影响,能够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性。
这种情绪稳定性使得他们在处理暗示时更加从容不迫。
结语
暗示的力量体现在它能够在不被直接察觉的情况下,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情感、行为乃至社会文化。
暗示的作用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比如教育、谈判等。
也应注意到暗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误导信息、操纵行为等,因此在使用时应保持谨慎和道德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