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网上的热点,这个“1.08元拍下12万奔驰车,却被平台撤销”的事件算是闹得沸沸扬扬。是意外惊喜,还是“天上掉馅饼”?大家不禁要问:1.08元拍下奔驰车,平台到底该不该履行交易?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案件回顾
这天,张先生正在家享受着周末,闲来无事的他刷着手机,突然瞄到一个拍卖平台在拍卖一辆12万的二手奔驰车,起拍价竟然是1元!出于好奇,张先生决定试一试手气,反正不过几块钱。
谁知,他的随手一拍竟然成了大“惊喜”,他以1.08元的价格成功拍得这辆奔驰车。张先生又惊又喜,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当时,他激动得不行,觉得这是天上掉馅饼。家里人也纷纷为他高兴,纷纷在朋友圈里分享这场“神奇的中奖”事件。
然而,还没等张先生高兴多久,平台的电话却突然打了过来,对方语气严肃地说:“张先生,抱歉,由于系统出错,我们要撤销交易。”张先生当时就愣了,追问对方:“拍卖已经完成,怎么能随便取消?”
平台客服解释道,拍卖的出价金额出错,他们无法交付车辆,但可以赔偿张先生1.08元的5%,即5分钱。张先生一听,气得差点跳起来:“5分钱?当我是小孩哄吗?你们是不是在耍人!”气愤之下,张先生联系了媒体,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平台的“套路”。
媒体一介入,拍卖平台这才“大方”的改口称可以赔偿300元。尽管比起5分钱多了不少,但张先生依旧觉得不可接受:“我凭本事拍到的车,凭什么要单方面取消?”平台则辩解称,他们只是担保方,出错的是委托方,若张先生坚持要车,只能让法院判决。
这个离奇的“1.08元拍下奔驰车”闹剧,由此迅速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大伙纷纷议论:“这场拍卖到底是平台失误,还是另有隐情?”
02 法律分析
从法律的角度看,张先生和拍卖平台之间是否已形成有效合同?
答案是:是的!在拍卖成功的一瞬间,买卖双方的合同关系就成立了,根据《拍卖法》,拍卖成交后,买受人和拍卖人应当签署成交确认书,即使未签订,双方也已形成了约束性的预约合同。张先生有权要求平台履行交付义务,平台单方面毁约显然是违规的。
然而,平台为什么只赔偿5分钱呢?这是因为平台的格式条款规定:如出现竞价错误,将按成交价的5%进行赔偿。可这条格式条款有效吗?
答案是:未必。法律规定,格式条款不能显失公平,否则无效。很明显,在成交金额为1.08元的情况下,赔5分钱的约定并不公平。因此,张先生有权拒绝接受这条条款并要求合理的赔偿。
另外,平台称只作为担保方,无须承担违约责任,这其实也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说辞。法律上,担保方应对拍卖行为的合法性承担连带责任,特别是在发生系统问题时,平台作为管理方负有保障交易秩序的责任。因此,在此案中,平台也需承担相应的赔偿义务。
03 深刻教训
这场“1元拍下奔驰”的事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电商拍卖平台规则的不严谨,还反映了商家在合同约定上的随意性。
有网友说到:“平台低价博流量,然后再耍无赖,也该管管了。”
对这个事件,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