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刺在冬天特别严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皮肤生理结构因素
• 甲周皮肤缺乏皮脂腺:经常出现倒刺的部位是甲周,其皮肤本身就缺乏皮脂腺,不能分泌足够的油脂来保护皮肤,导致皮肤容易干燥缺水,角质层失去应有的韧性和弹性,变得脆弱,容易撕裂翘起形成倒刺。
• 角质层缺水变脆弱: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在正常情况下含有适量水分,能保持一定的韧性和弹性。但在干燥的冬季,角质层水分会逐渐流失,变得脆弱,失去原有弹性和韧性,如同干燥的纸张容易破裂一样,脆弱的角质层也容易撕裂翘起,从而形成倒刺。
环境因素
• 气候干燥:冬季气候寒冷干燥,空气湿度低,皮肤水分流失加快。北方一些气候较为干燥的地区,尤其是冬季室内有暖气的环境中,空气湿度更低,皮肤水分流失更为严重,人们长倒刺的情况相对较多。
• 频繁接触刺激性物品:在冬季,人们洗碗、洗衣服等家务活动频繁,而肥皂、洗涤剂等碱性物质会破坏手部的皮脂膜,带走手指上的油脂,使甲周皮肤更加干燥,加剧了倒刺的产生。
生活习惯因素
• 不良的护手习惯:一些人有频繁洗手的习惯,尤其是有洁癖的人,一天可能会洗数十次手,每次都使用洗手液、肥皂等清洁产品,这会使本就干燥的手部皮肤雪上加霜,导致倒刺增多。
• 不良的手部动作:喜欢咬指甲、啃手指头的人,皮肤长时间受到刺激或损伤,也会出现长倒刺的情况。此外,手部经常受到摩擦,如经常打球、搬东西等,手部皮肤不停受到摩擦,也会导致起皮长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