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瓯海区教育局举行的“共话名师成长故事”第八场的活动上,瓯海区教育研究院研训员谢晓静、温州市名师虞芒分别带来了两堂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学科学课。台下,瓯海区小学科学教师认真观摩,有教师表示听了两堂课收获颇丰,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内容,专家则点评这是两堂很有新意的科学课。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两位名师除了展示精彩课堂外,还特别分享了各自在小学科学教育成长路上的心路历程和经验教训,给了在座年轻教师不少启示。现场,瓯海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玉宇表示:“我们的科学教育应该是让孩子们喜欢的,不要把小学科学变成只单单是科学知识的一些传递,而要让科学教育有意思且有意义。科学教育所具备的核心素养,应该是成为一个孩子今后的人生底色,成为今后思维的一种行为方式,这才是我们科学教育要抓的一些关键。”
谢晓静
瓯海区教育研究院研训员
人物名片:温州市名师、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浙江省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浙江省教学案例一等奖。
“地下城的人们忘记了地球原来的运动方式?你能帮他们回忆回忆吗?”通过一段电影《流浪地球》的视频导入,谢晓静带着学生们回顾了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点、影响等知识。“自转是自西向东绕着地轴转,公转是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转。”“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会有四季变化。”学生们的回答很踊跃,随后谢老师马上又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你们是地下城里的地球人类代表,你们是要恢复自转还是公转?”学生们仿佛被带到了那个不见天日的地下城,他们迫切想要地球恢复原来的样子,于是就出现了自转派和公转派。
课堂上学生分成了两派代表,谢老师向大家发出了一封任务信,让同学们小组合作,根据iPad和资料册中的信息寻找支持自己论点的信息条和证据。当学生们面对面而坐,观点也在碰撞中,有人认为没有昼夜交替,有些动物生活习性会被改变,进而物种可能会消失;而有的人认为四季变化树木生长才有规律,反之树木枯萎则无法产生氧气,人类可能会灭绝,还表示就算没有昼夜交替,也有替代方案,夜晚的动物可以在背阳面生活。
一场辩论,学生们通过自己找到的证据揭秘了《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从而了解到光照与温度对地球生物的影响。最后,谢老师还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宇宙的奥秘,写出自己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从一名语文、常识老师,到转型科学老师,再到成为引领瓯海小学科学教育的教研员,幽默又总有很多新想法的谢晓静老师分享了自己一路闯荡科学江湖的“秘籍”。武侠小说里凡是高手,通常都有奇人奇遇,谢晓静也是如此。她说自己初出茅庐时,就遇到了恩师陈荣华。一次学校的调研活动中,谢晓静上了一堂常识课《轻与重》,课上得有新意,就被当时还是教研员的陈荣华看中,就这么进入了科学的团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是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也想分享给今天在座的年轻老师。只有让自己不断地练习,才会有上好课的实力和信心,也才能在关键的时候脱颖而出。”而谢晓静“剑走偏锋”的奇遇则不得不提一次优质课的评比,当时还是无名之辈的她,一上来便要挑战省优质课评比。当时的谢晓静没多想,导师认可的外因加上好胜心的内因将她推上了“梁山”,而她也靠着“无招胜有招”最终顺利捧回了全省一等奖的荣誉,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她认为不要放过任何一次成长机会是至关重要的,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
“自己淋过雨、得过伞,也想为大家撑一把伞。当时陈老师给了我一次机会,我也希望能够成为像他这样的人,循着他的欣赏眼光发现更多和我当初一样的人。”彼时正担任学校副校长的谢晓静成为教研员后,一直尝试用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创新,她和团队一起推出了像“以可视化工具构建思维课堂”的海浪计划、研修虚拟币、思维课堂行动指南等等。与年轻教师接触多了,谢晓静还鼓励他们要多多从有经验的名师身上汲取经验和力量。“新人”闯荡江湖,可能“高人”的三言两语指点,就能令你醍醐灌顶,脱胎换骨,就如曾经的她,一路走来,遇到了诸多像陈老师这样的良师益友,这些“侠之大者”,给予她满满的支持。
“这些江湖秘籍,我想每个人都可以用:把自己变成孩子,把孩子变成自己,给孩子时间胡思乱想,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成为主角……”这就是谢晓静的教育理念——“你的一万种尝试,我的始终支持”,对于孩子如此,对于教研团队的老师们也是如此。
虞芒
瓯海区南白象鹅湖小学
人物名片: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名师、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浙派名师培养对象。全国教科版优质课一等奖、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
如果你看过《最强大脑》节目,可能会惊叹于嘉宾们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在课堂上,虞芒老师便和孩子们来了一场简易版的“最强大脑”挑战,让学生们挑战10秒内看一组图片考验最后学生们能记住几个。“为什么大家记性这么好,主要靠谁?”抛出问题之后,虞老师引出了这节课的主题——《身体的“总指挥”》。大多学生们只知道大脑由左脑、右脑、脑干、小脑组成,有点像核桃,有海马体可以帮助储存记忆。于是,虞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人脑学习手册和知识包,让学生们将大脑的图形贴纸贴到相应的位置建立人脑模型,并分别扮演大脑的不同部位,通过拟人化的方式介绍各自功能。
这一挑战让学生们兴趣盎然,大家都迫不及待开始尝试。“我是左脑,我在左边,主要负责语言逻辑等。我的形状皱皱的、软软的,像核桃。”“我是脑干,在大脑下方,杵状形,负责心跳、呼吸、消化等。”学生介绍后,虞老师又带领学生们走进“人脑体验馆”,让学生完成人脑课程体验课表,分别用书写和肢体表达方式体现不同课程中大脑不同部位的参与程度。
到了这一环节,孩子们却有了不同意见。有学生总结“左脑都是主科,右脑都是副科”,“小脑和脑干都是轻度参与,他们的功能没用到这些课上”。但也有学生持不同意见,认为“脑干是中度参与,课上都需要呼吸、心跳”“上不同的课都是要共同参与的”。在同学们热烈讨论过后,虞老师不仅总结了大家的意见,还提出有哪些方式可以保护大脑、训练大脑,让学生们带着更多的问题和兴趣研究大脑的更多秘密。
从2006年踏入工作岗位,虞芒便遇见了自己的“星辰大海”——瓯海区实验小学的科学教师团队,遇见了很多给予他引领的老师和伙伴,他的科学教育种子在此萌芽、生长。短短五年,他便登上了参评温州市小学科学优质课的舞台。而就在准备优质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的期间,他却越发困惑:“这一课只是带着孩子们观察微生物吗?”他请教了当时的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特级教师李玉宇老师,得到的建议是将问题改为“这滴水里有生物吗?”这个建议既启发了虞芒,也让他看到了学生围绕问题思维高度卷入的课堂。时隔10年一次省优质课选拔中,又有了让虞芒“灵光乍现”的思考:老师上课往往容易直奔“口腔结构与功能”而去,忽略了“食物的变化”,其实食物的变化才是引发探究、卷入思维的关键。就在这一次次的磨课中,虞芒渐渐明晰科学的学习本质,从概念到观念、从单一到综合,他认为作为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支架,比如专家学习法、学习指南等活动支架,又比如关键问题、整理单等思维支架,这也使得他凝练形成了自己“理趣学习”的教学理念和风格。2019年虞芒在“浙江——印州STEAM课程平移项目”活动中深入了解了STEAM课程,也由此开启了跨界之旅。他在学校开展了如“后疫情时期,我们如何防疫”“我的校园我做主”“班级雨伞收纳架”“塑战塑决我能行”等一系列项目化学习内容。过程中,他梳理形成了自己对于项目化学习的理解,并形成问题、任务、支架、评价、目标“五链”,最终达成从学科走向跨学科,以跨学科反哺学科,不断探索项目关键要素融入教学的策略。其间,虞芒还承接了学校教学科研处工作,克服自己科研能力弱的短板,之后他撰写的论文获省一等奖,在省、市项目化学习大会中做案例分享。虞芒说:“未来属于每一个努力的我们,把自己当作方法,让我们创造着成长。”虞芒自己是这样做的,他也带领着自己区名师工作室、市“名师送教”工作室的学员们一路实践着。
周琼莉
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小学科学师训员
听了谢老师的课,我脑子里蹦出来的一个词就是“有创意”。谢晓静老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很有新意,贯穿整堂课的情境巧妙地融入教学要点。正因为谢老师真正去了解、研究了学生,才会设计出兴趣盎然的像磁铁一样吸引孩子们的课堂,这些创意我觉得非常值得大家学几招。还有一点,谢老师还特别“有担当”,不管是她自己的教学或者是教研活动,更多的是反思自己有哪里做得不够的地方。从虞芒老师身上可以看到“执着”和“用心”,执着于自己的教学追求,非常用心地引领他的小伙伴们。他会把每一次的展示或者评比的机会都当作自己成长的契机,对于别人的不同的意见,他也不会一味地盲目接收或者反驳,而是不断地思考、实践,直到自己真正想通想透了,那么实践时就能够很好地把理念融入课堂当中了。我觉得科学老师今天收获会很大,你们可以像谢老师、虞老师一样,做个“有创意、有担当、执着又用心”的科学引路人,多合作、多研磨、多反思,更多地从自身可改进的地方做起,长此以往,孩子肯定会给你很大的惊喜。
陈锋
温州市名师、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科学教研员
两位老师我觉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当老师的时候有幸福感,能把课上好,又能把学生教好、班级带好,都是核心素养很强的老师。谢晓静老师如果用人物比拟一下,我认为是文采能力像鲁迅,教研功力像谢逊,主持功底像朱迅。她组织的教研活动或是对课的思考,对教师成长的影响是无限的。而虞芒老师则是亲和感像唐僧,做事扎实像沙僧,功底全面像孙悟空。他在学校做的项目化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有收获,也让他自己对科学教育有更深的理解,这是互相成就。“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在小学科学的大家庭里,希望每位老师不断吸收营养,继承发展创新,共同奔赴科学教育的星辰大海。记者:施滢滢
编辑:陈蕾蕾(实习生)
责编:方圣鲁
监制:周丽峰
合作联系:0577-88060606
邮箱:4006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