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晓华”

文摘   2024-11-16 10:23   湖北  

30块钱一次“洗剪吹”、能让顾客“笑着走出理发店”,把湖南理发师李晓华捧上“人民理发师”的高位。


在江岸也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生活在小巷里,精于一业,勤于一业,做着自己热爱的事,只为守护那些老手艺。


对于他们来说手艺不仅是谋生工具,而是将生活变得富有美感和温度的坚守。



已到饭点,二七侧路“义兴理发”的顾客仍络绎不绝。


义兴理发店里没有喧闹的流行音乐、华丽的装修陈设,只有古旧的老式座椅,洁净的简易镜子,桌面上整齐摆放着理发工具和老式剃头刀。


就是这样一家泛着旧时光气息的社区小店,每天却能接待近百位顾客。



“他们家头发整得蛮好,我在他们家剪了20多年头发,哪怕我现在住在中一花园,还是习惯到他们家里来剪。”张阿姨连连称赞道。


从1983年开店起,这家义兴理发已经走过41个年头,现在由陈新义、帅桂珍夫妇和哥嫂一家共同打理。



多年的经验累积,陈新义夫妇看一眼便大致能确认顾客适合的发型。更有些老顾客,来了无需沟通,上来就直接下剪刀。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的头发习惯剪得短一点。他们也都知道我要的长度。”花北小区的居民张先生说。



义兴理发的修面也十分讲究。


每当有爹爹来剃面,陈新义都要先将打湿的胡子用热毛巾捂软,再用胡毛刷轻轻涂满肥皂泡,在脸上敷几分钟。


剃刀贴着脸面斜向上刮,手稳,刀快,手到之处吹毛断发,行云流水,没有一丝阻哽。


这干净利落的剃面手法收获一大批忠实老粉。


尽管生意火爆,但“义兴理发”一直没有开分店,在老旧的环境中坚持着那份匠心,成为一代代人心中的生活符号。



“朱师傅,来碗热干面,多给点豆角,不把葱花。”这句简单的话语,在朱记长子热干面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也成了车站路街头深夜最温暖的符号。


凌晨,长子热干面的招牌灯依旧异常明亮。



历三代人传承,几十年来长子热干面始终坚守着专做夜宵的传。从每天下午四点开张,到清晨四点收摊是无数食客心中的夜宵宝地



老板朱四毛,人称长子,虽如今已有七十多岁,但依然精神矍铄,手脚利索,端面、煮汤,样样都不马虎。自己担面,自己调制芝麻酱,这是他坚持了一辈子的事情。


有着几十年吃货经验的食客们,说起他家的热干面,那都是刷子脱了毛——有板有眼。


图自小红书网友@toutou


手担面条嚼劲十足,芝麻酱香味浓郁,辣味恰到好处,豆角也鲜嫩爽口,口感丰富。萝卜牛肉汤是配合热干面的绝佳选择,牛肉和萝卜均炖至软烂入味,汤汁鲜滑。在深夜,一碗面、一碗汤,暖和了无数夜归人的辘辘饥肠。


图自小红书网友@戈仔门


很多人都是从做小孩开始吃这碗热腾腾的面,每当看到装面的白搪瓷碗,童年的记忆也自然而然地被唤醒。


如今,许多老食客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吃这一碗面,不仅仅因为是熟悉的味道,还有那些关于生活的美好记忆。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陈新义夫妇、朱四毛这样既有专业技能又具服务意识的手艺人,总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


他们或许没有走上网络的舞台,但也凭借着默默耕耘,赢得了居民的信赖与口碑。




策划 | 区融媒体中心

文编 | 覃梦秋 佘碧盈

美编 | 覃梦秋


出品 | 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 江岸区融媒体中心

邮箱 | 784700485@qq.com


大江金岸
在这里,读懂江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