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建筑市场中,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施工企业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五矿、中冶集团的头部企业,凭借其卓越的工程总承包能力、钢结构及装配式技术、房地产开发及项目投资实力,始终走在行业前列。特别是在成本管控方面,中国五冶通过引入数字化手段,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升级,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五冶的成本管控思路,揭示其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匠心独运的成本管控策略,成为行业内的领航者。
1. 刚性、标准化执行
2. 成本管理理念创新
直接费成本管理模式创新:通过引入在特殊专业有较强成本管理能力的单位,按照企业制定的成本目标进行特殊专业的成本管理,可有效控制特殊专业的成本损失。
采购模式创新:借鉴电商运营模式,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线上交易平台,各地区内合格的大宗材料供应商、地材供应商、周转材供应商、五金件供应商及辅材供应商入驻平台并随时更新所属产品的价格, 当地项目有采购计划时直接线上下单送货,平台主体向供应商结算,项目向平台主体结算。实现竞价充分、供货周期更短。
材料损耗控制模式创新:引进了数字化下料平台、并建立了自有数控加工中心,企业采购材料,数控加工中心负责下料加工,现场劳务负责安装,将材料的损耗降到最低。
做细成本数据的颗粒度:成立成本中心,负责企业施工定额的建立,施工定额中的工效、耗量、人工机械单价均来源于项目一线。
3. 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
公司现行的成本管理方法已实践于89个项目,其中35个项目已竣已结并完成了项目复盘,管理效果整体较好,管理方式得到了实践验证。
1. 成本落地的管理体系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成本落地的管理体系。从项目投标阶段的测算到进场后的清标、材料耗量审核、严控无效成本等环节,都有明确的管理措施和责任人。同时,公司还注重成本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成本数据的动态监控和分析。
标前成本测算:按照现场情况踏勘、招标清单项整理、材料清单询价、项目工程量指标分析、业主其他项目结算情况调研等 内容进行投标工作划分测算,根据市场情况、项目特点、 业主文化背景、以往类似项目成本等因素对成本进行策略性调整。
中标成本分析:中标后 1 个月内,针对项目工期管控、属地主材价格波动、材料损耗把控、周转材方案、大型机械方案、发包模式、 策略性报价等因素进行夯实、细化。同时将合同清单及综合单价按照企业成本口径进行拆分, 按照夯实细化后的价格对前期的投标成本进行优化修改,形成收支对比分析表,为项目目标责任书签订及二次经营策划提供数据支撑。
2. 动态管理的具体做法
项目开工后第一时间建立总包施工图预算管理台账,动态更新项目预算编制情况、供应商计量 成本情况、预算审核情况,实时掌控项目成本管理进展。
履约期间项目管理团队除常规的周例会外,以月为单位召开项目经营分析会。就项目实施过程中疑难杂症进行跟踪解决,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总分包计量问题、 图纸问题、资料问题、预算问题、结算问题、成本偏差、风险事项等。
项目竣工进行项目成本复盘,分析项目盈亏、分析项目二次经营执行落地情况、分析各专业平米指标、项目考核奖惩兑现、分享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以指导 后续项目施工等。
3. 降本增效的显著成效
通过精细化成本管理和数字化手段的支撑,中国五冶在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降本增效成效。例如,在某项目中,公司通过方案优化、动态调价、合约谈判、图纸深化和资源统筹等措施,实现了降本增效913.65万元,收益提高6.11%。其中,数字化管理创效金额达到476.05万元,收益提高3.18%。
公司通过引入如大数据分析、数据平台管理、数字化模型应用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成本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成本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还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从数据价值、业务精益、分层管理、现场智能等维度,打造 “两横两纵”的方案体系,融合新成本、供应链、物联网、智慧工地、BIM等多工具,积累指标库、价格库、客商库等企业数据资产,整合外部生态能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与项目履约能力。
面对未来建筑行业的变革和挑战,中国五冶市政工程分公司将继续秉承匠心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成本管控数字化的新路径。公司将优化公司战略、拓展优势区域;创新合作模式、打造战略联盟;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整体实力;致力创造项目、用心打造品牌。
文案: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