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之旅 | 在最美森林大学,“喻”见最优秀的你 ——华中师大一附中

文摘   2024-10-24 20:09   湖北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10月23日,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全体高二师生1200余人来校参加大学之旅研学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是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中学合作交流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大华中科技大学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面向中学师生的开放力度,推动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深度融合,共同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华中师大一附中党委书记杨国红,校长、党委副书记徐惠一行到访我校。


双校会谈



在研学实践参观前,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高亮参加会见,并就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等进行会谈交流。

高亮对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到访表示欢迎,并感谢华中师大一附中长期以来对学校的支持与合作。他表示,华中师大一附中与我校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一致,两校深化交流合作,凝聚育人合力,取得了丰富的协同育人成果,一大批优秀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学子录取至我校,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高校高中衔接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深入推进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本学年我校与华师一附中进一步深化合作,在科技类先修课的基础上,开设《文化素质与社会责任导引》先修课程,依托我校优质教学资源,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贡献力量。

杨国红、徐惠对华中科技大学的支持和接待表示感谢。他们表示,华中师大一附中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基础深厚,两校在一体化建设、先修课程共建、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成果丰硕。他们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中高校需进一步强化协同,推进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与会人员就如何依托优势学科及顶尖科学平台开展协同育人、优化大学先修课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华师驻一附中纪检专员范重庆、华中师大一附中党委副书记王晓莺、校长助理高明、科教处主任方钢、招毕办主任吴巨龙、学工处主任乐晓峰,我校华师一招生组长、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利剑、光电学院院长唐江、电气学院党委书记张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金凌志等参加会谈。本科生院副院长、招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周智皎主持见面会。


研学参观



随后,华中师大一附中师生实地参观了我校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粒子回旋加速器、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电气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生命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电信学院防伪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机械学院、材料学院、能源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船海学院、环境学院湖溪河生态科普展、人文学院古籍室、新闻学院全媒体中心、校史馆等地,聆听了未来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唐明教授《光通信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和未来思考》、电信学院刘文予教授《人工智能ABCD》、电气学院郑玮副教授和梁子漪博后《电气,让未来更美好》的精彩报告,体验“学在华科大”的浓厚学术氛围,领会华科大心怀国之大者的担当精神,感受华科大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脉搏。







专家教授详尽介绍、招生办老师精心组织、志愿者团队热情接待……在各方精心筹备与周到安排下,来自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师生们不仅参与了充满趣味的科普互动游戏和引人入胜的科学小实验,亲身体验了古老碑刻传拓技艺的复制过程,还收获了华中科技大学特别定制的精美文创纪念品。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研学活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华中科技大学在科技与人文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卓越实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不仅开阔了视野,更激发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更加坚定了将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学子感悟








高二2班 学生李瑞晗

今日,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晨曦的微凉也遮掩不住我们内心的兴奋。

初进校园,微风拂面,送来大自然的气息,不愧于“森林大学”之美誉。我们横穿半个校园,第一站来到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我们聆听了本院教授的讲座,在这里我们了解到电气专业的前瞻性与重要性。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实验楼的创客中心,在这里有着数不胜数的实验器材,正在积极备战竞赛的学长们为我们讲解了部分器材的用途。此外,我们还试飞了学长亲自制作的无人机。参观完本站后,我们深感到了电气专业的意义之深、影响之广以及华科大电气专业雄厚的实力。我对华科大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站,我们参观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这里,我们了解到生物质燃气的高效制备,了解到能源的紧缺以及清洁能源研究的现实意义。

离开之际,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华科大作为顶尖高校浓厚的学习氛围:途径图书馆,随处可见手持书本,怀抱梦想的华科大学子们书海拾贝。

结束了本次由龙妍教授和23级胡蝶学姐热情接待的参观,我们深表感谢。本次研学之后,我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理想信念,增添了学习动力,期待与华科大的再次相见!


高二11班 学生雷欣怡

在华中科技大学,我们参观了人文学院,近距离欣赏殷商、唐宋和明清时期的拓本藏品,并且亲手尝试拓印过程,学习其基本技巧和步骤,还体验了投壶游戏,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感受其独特魅力。我们聆听了由高中学姐带来的电气专业讲座,系统了解了电气专业发展前景、应用领域和培养模式,这对未来职业道路选择大有裨益。我们相信,这些经历将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们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个人梦想和贡献社会而不懈努力。



高二16班 学生陈思行

初入华科大,校门前“华中科技大学”六个大字端正宏伟,如同知识的基石;校园中学院大楼错落有致,宛如智慧的灯塔。教学楼中,教授们授课时坚定而有力的声音,在历史、当下、未来回响,诉说责任与使命的传承。在校园的林荫小道上漫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令人心旷神怡。操场上,青春学子挥洒汗水,为校园带来无限生机活力。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浓厚的学术气息。华科大深深触动了我们,更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创新,勇攀学术高峰。



高二19班  学生周文琪

“梧高凤凰栖、喻秀英才至",迎着凉爽的秋风,我们踏上了前往华中科技大学的路程。一下大巴,我们便被精美的明信片、参观指南和学生导游迎接。

首先,我们E组参现了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这里之所以能打出“武汉·中国光谷”的响亮名号,靠的不是虚无缥缈的研究,而是结结实实的“以智造赋能民生”,如超极化氙肺部磁共振技术。接着,我们前往生命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分为三组依次参观:在标本馆,我们参观了种类繁多的浸制、剥制标本,并了解其背后的有趣知识;在酿造室,我们以大麦为例了解了啤酒的发酵原理并有幸看到了有着细腻泡沫与麦香的新鲜啤酒;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数字人区,在这里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地看到了人体的构造,并且能够通过电脑模拟操作使这些构造分离、旋转等,这种互动方式让课本上原本静态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最后,E组全体来到报告厅认真聆听了唐明老师的演讲,随后一起去韵苑食堂就餐。

华科大校园虽大,但对于经历了26公里远征的我们华中师大一附中人来说不在话下。离开华科大时,我们带走的更不仅是笔记本等文创,还是沉甸甸的知识与收获!



高二20班 学生李宇涵

今天我们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组织了一次特别的研学活动,目的地是华中科技大学。这次研学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来拓宽我们的视野,并加深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

早上集合后,我们乘坐大巴车前往华中科技大学。一路上大家兴奋不已,讨论着即将展开的探索之旅。到达目的地后,我们首先来到了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这里,我们不仅了解到了生命科学的研究前沿,而且还亲身体验了一次非常有趣的啤酒酿造过程。尽管我们还未成年,不能品尝酒精饮料,但是了解到啤酒的生产过程以及它背后的化学原理,还是让我们感到十分新奇。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人体解剖实验室,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看到了人体内部复杂的结构,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奥秘以及医学研究的重要性。尽管有些同学一开始感到不适,但在老师生动的讲解下,大家都渐渐放下了心理负担,开始认真观察并记录下所见所闻。参观完人体解剖实验室后,我们又去了标本展览区。那里陈列着各种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标本,这些珍贵的样本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生物多样性,并且了解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

最后,我们参观了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这里聚集了许多顶尖的科研设备和技术,科研人员向我们展示了光电子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比如激光技术、光纤通信等等。这不仅让我领略到了科技的魅力,也激发了我对未来可能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次研学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体验,更是对我个人成长的一次重要经历。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也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我相信,这次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高二20班 学生杨晨朔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一所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于我而言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体验。学校不仅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科研条件,而且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不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学校的科研成果丰富,特别是在光电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参观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以及生命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让我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景色优美,被誉为“森林大学”。校园内绿树成荫,湖泊环绕,建筑风格各异,既有现代感十足的教学楼、实验室,也有充满历史韵味的老建筑。漫步于校园之中,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人文气息。

此次活动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所大学不仅是一所优秀的高等教育学府,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家庭。这次参观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多的热情与憧憬!



高二23班 学生廖国宁

在华中师大一附中举办的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我们有幸来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湖溪河畔游览参观。在市政府与华科大的共同治理下,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湖溪河已从原来的生态污染严重的“臭水沟”,蜕变成为“最美高校河流”:河岸两旁绿树林立,灌木绿植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正适合在亲水平台上享受秋风带来的丝丝凉意。走在河边,我们双眼的疲劳得到缓解,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不知不觉中,早已陶醉于美丽的风景中。活动期间,我们也学习了许多环境保护的新鲜知识,对生态环境治理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来,我们也将在生活中,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二3班 学生张奥雯

惠风和畅,秋日融融。鲜红的队旗抚开橙色的晨雾,我们踏上了去往华中科技大学的旅途。坐落在喻家山麓,东湖之畔,拥有“森林大学”美誉的华中科技大学在我们踏下大巴车的那一刻便给我一种环境优美,科研氛围浓厚的印象。跟随耐心热心的志愿者小哥哥,我们进入了电气大楼聆听讲座。在讲座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利用电磁场控制像胶囊一样的小机器人在患者体内进行穿刺切除肿瘤的手术,和利用质子更安全地治疗脑部肿瘤切除的“质子刀”。华科大老师对电气应用范围的介绍激发了我的兴趣和好奇,将高科技应用于医疗行业是现在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的,也是世界的;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在人行道上,我享受着从梧桐叶缝隙中洒下的阳光;在实验室中,我感受着应用已有知识的欣喜。

这次华科大之行,在我们心中种下世界的种子,让我们从此刻洞见光亮的未来。 



高二20班 学生陈乐雅

本次华科大之行,我收获颇丰。无论是华科大标本馆里各式各样的生物标本,还是发酵罐里流淌着的醉人生啤,又或是科技馆中展示的高科技光电科技,都让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目光透过展架一个个生动的标本,讲座关于光纤发展的介绍字字入心,我看见的是攻坚克难的勇气,是“道不改,永向前”的坚韧。目光所及,将探索的底气赋予心灵,拨动着灵魂的琴弦。

华科大之行,处处为之抬眸,便会被天际那一抹耀眼的中国红所震撼。光纤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在于科技的精进,更在于其背后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家,更是国,激起我们心底的使命,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



高二21班   学生吴采薇

在一上午的游览学习中,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最让我印象深刻。通过参观指引,我了解到了中心作为全国首家面向新工科的智能制造工程实践教学平台,致力于培养学生工程观,质量观,系统观。在参观过程中,智能制造产线、加工中心、沙型3d打印机等高科技设备,让我直观的感受到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机器旁实践的学生们更启示我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工程实践创新是一项需要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科,观察、设计、实践、总结、创新缺一不可。它不同于试卷上的试题,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扬实践创新精神,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以科技赋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月未央,秋意正浓,辞别华科大,内心装满坚定,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着力奋发,一往无前。



高二21班  学生冷祎涵

秋意渐深,霜降已至,心怀热切期待的我们终于踏入了喻家山下的华科大。

本次途中给我留下最深刻感触的无疑是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唐明教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报告《光通信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和未来担当》。1972年我国第一根光纤在武汉诞生,这让身为武汉人的我们倍感骄傲,同时也意味着国家光电科学领域发展的重任落在我们肩头。

历经50余年探索与付出,现在的“中国光谷”已经成为了世界领先的行业旗帜,这其中离不开华科大人锲而不舍的坚韧,更彰显战无不胜的中国智慧。光电通信是一个集材料科学、信息学、物理、化学等的交叉学科,尽管辉煌成果背后的持续努力注定艰辛而乏味,但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人民生命健康”的几个“面向”宗旨,体现出华科大人的开拓者精神、科学家担当。教授的叙述平静而客观,但字里行间对吾青年热忱的期待,早已让我们在心明晰了前进的方向,坚定了奋斗的决心,燃起了必胜的信念。



高二22班 学生邢芷瑜

金秋送暖,气爽天高,华师一2023长飞班的同学们迎来了华中科技大学“梧高凤凰栖,喻秀英才至”的校园开放研学活动。在五个小时的参观时间内,我和同学们从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及实验场地等方面深入了解了华科大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浓厚的科研氛围。

  踏上梧桐夹通的小路,拉开研学实践的序幕。从大巴车上迈开脚步的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来到华科大研学的第一站——工程实践创新中心。这里的一切熟悉而陌生:尽管我们已在课本中了解焊接、铸件的工业工序的理化原理,车间里自由移动的运输车、灵活焊件的机械臂与耐受千度高温的熔铝器,却仍令我和同学们称奇不止。在这里,我们看见了工业流程中真实的流水线作业,更看见了机器操作中对安全性的反复提醒、对熟练度的不断强调,于是深深感叹于工业设技之精巧、机械门道之精深。

  机械臂挥别离去的身影,强磁场吸引我们来到研学第二站——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向导告诉我们,我们打破了德、美等西方国家对对强碰领域的垄断,以脉冲强磁为利剑,指向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强磁场与当下课本所学关系甚为紧密,我们在向导口中了解到电感、电容等元器件在储能放能的另一番作用,愈发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走进管道从生的实验室,向导为我们讲解,告诉我们哪些桶中装有液氮液氦,哪些线圈做电感,哪些隔板做电容。我们既感到幸运无比,又十分小心翼翼,生怕撞到了哪个隐藏的部件。走出强磁场,实验室同学们都为国家拥有的这座独一无二的大型实验室感到自豪。

  步行数百里,苔痕映眼帘。第三站,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是整场研学活动的高光亮点。研究中心的唐明教授作为主讲人,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光电科学的发展历程、当下现状与研究方向。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是“武汉·中国光谷”的创新研究基地,是顺应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特点的学科交叉型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唐明教授以自己的学生及其他优秀校友为例,生动地介绍了当今光电科学在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和生命光电子的光明前景。令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唐教授展示给我们的一张数据图。从1990年到2020年,30年的时间内,我国信息年通量从十的十二次方特猛增至十的二十一次方特,数量级呈指数增长。这不仅展现了光电技术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更展现了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我国正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迈出永无止境的步伐!

  流光一瞬,时不我待。转眼同学们领取中午的餐券,结束半晌的饥饿,踏上回程的旅途。华中科技大学带给我的不只是震撼,更是对祖国日益发展的永恒信心,与生在红旗下、长在国旗下的骄傲与自豪。







高二11班 班主任李巍巍

今天我和学生来到我曾经就读双学位的华科大,心情十分激动。接待我们班的志愿者热情周到,整个行程安排紧凑有序,人文学院古籍室除了“听”和“看”,还能动手“做”和“玩”,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华科大的满满诚意。校史馆内讲解详实,条理清晰,校史馆外透过树荫撒下的阳光一如既往的温暖怡人。今天接待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这一届曾经的学生,曾经的学生成为了老师,又来接待曾经的老师和新的学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又一批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华科大与华中师大一附中将永远年轻。



高二13班 

学生陆北辰 王静娴

今天在华科大研学,我们参观了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古籍室和校史馆。刚下车,迎面而来的是一阵夹着青草香的秋风,凉凉的、湿润润的。走在路上,我们三五成群,感叹着华科大美不胜收的校园风景。

在新传学院极具现代科技感的演播室里,我们看着镜头里的老师、同学和自己,连连发出惊呼,纷纷拍照留念,真是“少见多怪”。在华科大的沉淀着厚重历史的古籍室里,我们看到了很多保存完好的孤本、珍本典籍,体验了投壶和拓片,看起来不难的事情,自己上手去做时才发现真的很难做到。就拓片来说,在喷水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喷多,然后纸张过湿就容易破损;又比如说在上墨拓的时候,墨很容易就搞多了,然后变成“黑芝麻糊”……在校史馆里,我们了解了华科大的历史和办学理念。

旅程的最后,结束在东一食堂,在阳光撒下的梧桐道上,我们离开了华科大。凤栖梧桐,盼再相“喻”!



高二13班 学生马清林

穿行于这所“森林大学”之中,望向道路两侧的梧桐,绿荫繁盛、微黄轻泛,我在这里“喻见”华科大。无论是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全媒体中心内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专业演播厅、导播室,还是校史馆内承载着历史之厚重的变迁遗迹,都令人心驰神往。

不过,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要数那人文学院古籍室,那里有《语言研究》《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专著古籍,是我心之所向、梦之所往;那里有书法、纹饰拓印实践,轻拍慢压之中白纸沾染上历史的墨迹;那里还有投壶体验,重温古代君子之风……

日光鼎盛,在东一食堂吃毕临行的饭后,我期待着下一次“喻见”。


 


随着研学实践活动的圆满结束,师生们满载而归。华中科技大学期待与华中师大一附中继续携手共进,培育新时代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丨王可豪

责编 | 陈宇 王可豪 赵沁怡

校对 | 陈宇 赵沁怡

审核 | 胡涛 周阳 谢聪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官方微信,欢迎考生及家长咨询,欢迎报考华中科技大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