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向中学开放与贯通,培养高中生对科学的热爱、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在创新方面的勇气和学习动力。华中科技大学为北京市第四中学(简称北京四中)的高一学生于本学年量身定制了大中衔接先修课。
11月14日,首讲课程《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由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通信学院的王兴刚教授主讲,以线上的方式为来自高一年级的14个不同班级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当今极具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学科领域,人工智能一直是国际前沿科技创新的焦点,本次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先修课无疑为北京四中的学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前沿科技的窗户。王兴刚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以适合高中学子理解的方式精心打造了课程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基础知识、前沿动态以及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等。
课程开始,王教授就利用学生们最为熟悉的作业、课堂情景等可以作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吸引同学们的兴趣,通过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从研讨会上的一个构想,到如今在棋盘上战胜人类,在医疗、通信、交通等众多领域大显身手的辉煌成就,为同学们揭开了人工智能的三大法宝:海量数据、巧妙算法和强大算力,它们共同赋予机器以智慧。随后,王教授重点讲授了与深度学习相关的知识,并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视觉——这项让机器拥有了“看”的能力的技术,不仅能识别图片中的猫狗,还能在繁忙的街道上帮助自动驾驶汽车安全导航,深度学习以其模拟人脑的方式,让机器处理复杂任务变得轻而易举。
在课堂上,王教授不仅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光辉历程,还展望了它如何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业革命——一个由AI驱动的自动化和智能连接的新时代,并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应用案例,如工业缺陷检测、医学图像重建、自动驾驶技术等,展示了AI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大展身手。这不仅是一堂课,更是一次对未来智能世界的预览,让同学们对AI的无限可能充满了好奇和激动。中国的崛起,在全球AI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让同学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王教授以独特的视角为学生们呈现了人工智能精彩绝伦的“世界”,激发了同学们投身前沿科技创新的热情。在此次课程中,同学们不仅学到了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相关领域最为前沿的科技创新,同时也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创新智慧、现代科技的力量与进步以及知识的力量。最后,本次先修课程在北京四中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据悉,本次先修课程是基于华中科技大学与北京四中双方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的合作,共同开发特色学科领域的大学先修课程,探索大中衔接、协同培养的有效途径。该课程由《恒星--宇宙炼金炉:破解元素起源之谜》《基因工程技术的前世与今生》《“多米诺骨牌式”的高分子材料制造技术》《氢能与固体氧化物电池》《学电气,让未来更美好》《芯片制造中的光学》等内容组成,涵盖物理、生命、机械、材料、电气、电信、光电等多学科专家教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介绍学科前沿知识、研究方法等,为中学生提供了解大学、学科和专业的机会。
此次与中学联合开展先修课程的合作,不仅加强了高校与中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是对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有效路径的积极探索。未来,华中科技大学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携手全国各地中学,共同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与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文字 | 徐启煜 胡涛
责编 | 谭丽君
审核 | 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