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T
在12年前选择创业研发新型材料,是“入坑”吗?
有很多人并不看好这样的决定,但华中科技大学1990级校友喻东旭凭借前瞻的视野、强大的执行力和心中的“匠人精神”,义无反顾地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短短几年时间内便让纳米银线材料引领世界,解决了国内屏显材料“卡脖子”难题。
如今,他已被誉为“大尺寸电容屏一哥”,入选深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深圳市第七届政治协商委员、“大国之材2020年度企业人物”“大湾区战新产业‘青年领袖’”等。
时间倒退回大学的青葱岁月,那时的喻东旭还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创业者。在华科大机械工程一系的日子里,他学习之余的爱好就是去图书馆看书,了解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而正是这些广泛的知识提升了他的学习能力、开拓了他的思维眼界、培养了他的从容心境,为后来的创业之路打下基础。
走出校园后,喻东旭先后在联想、比亚迪等企业任职,从职员一路蜕变成为总裁。他将自己坚持的精神称为“傻根精神”——不怕吃亏不服输,实干、肯干、多干,这种精神,也是对求真务实的华科大精神的一种诠释。在新的人生道路上,“森林大学”的沃土始终滋养着华科大人。
在企业任职的过程中,喻东旭切身感受到了没有核心技术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困境,于是2012年,41岁的喻东旭开始创业。
多年的比亚迪工作经历让他在互联网的时代热潮中逆流而上,关注到触控屏幕制造——ITO材料的“卡脖子”问题。他与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温维佳合作开展ITO替代材料——纳米银线的研发。刚开始时有很多人泼冷水,认为新型材料研发周期长、风险高,但是作为华科大学子,喻东旭心中始终怀有一份“匠人精神”。他坚持耕耘,最终创立了华科创智,公司的名称取“以中华之科学,开创智慧未来”之意。
创业之初,纳米银线的市场都被美国企业垄断,他知道“拿来主义很难在产业发展中取得领先地位”。在中兴华为事件之后,喻东旭更加意识到:想要打破垄断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随后的数年时间里,华科创智团队经过上万次实验,将纳米银线从实验室的100纳米做到如今的8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超越了美国企业的11纳米,在纳米银线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华科创智公司引领全球“透明电极材料”变革项目团队在华中科技大学2023年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
喻东旭表示,华科创智在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政策之下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同时他也是站在母校的肩膀上,但远没有达到母校应该赋予的高度。正如他所说,这些年来,学校也在与校友们一同发展、成长,当年的“机械工程一系”已经发展成了今天的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世界机械制造领域享有盛誉。
而他的学弟学妹们,也将华科大人的科创风采和探索精神传续至今,就在近日,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子们刚刚拿下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金奖,学生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Top—全球领先的创新结构优化设计软件平台”,为我国设计类工业软件自主探出一条光明前路,也让世界看到了结构优化设计软件领域的“中国神笔”。
从2019年初具雏形,到2024年与全球28家单位展开合作,这支“马良神笔”在大国工匠的手中泼墨挥毫。
教育是连通科技、人才、创新的纽带。从喻东旭等一批优秀校友的成功,到今日学子们在大赛赛场上展示成果、摘金夺银,都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教育培养。
长期以来,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依托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形成了院士和国家高水平人才领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涌现出FOCUS团队、运筹与优化团队、STAR团队等多个机械创新基地科创团队,成果斐然。许多毕业生深造后投身智能制造、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研发,展现出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的精神风貌。
前浪奔涌,后浪澎湃。“未来是一个科学家的时代,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而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才。”从科技创新到作育人材,华中科技大学一直在路上!
推荐阅读
横跨三校区,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大横评,来了!
习近平到武汉考察,这4位华科人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
来源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 | 林莎莎
责编 | 王可豪 冯奕豪
校对 | 赵沁怡 陈宇
审核 | 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