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故乡,与三五好友一同探寻儿时的滋味;走亲访友,精心备置的农货是表达心意的绝佳纽带;步入厨房,用优质放心的食材为家人烹饪一桌美味;假期结束,行李箱中装着满满当当的家乡特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件件土特产,承载着无法割舍的乡愁,映照出广阔的消费市场。无论是黑龙江五常大米、辽宁丹东草莓,还是宁夏中宁枸杞、湖北潜江小龙虾,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域特产,绝大多数都是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农产品中的“优等生”,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总数达到8.1万个,同比增长6%。
人们不禁要问,“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究竟好在哪?
追根溯源,由于农产品存在特殊性,与工业产品相比,其良好的质量信息难以通过外观或使用体验得以直接传达。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低质量农产品将充斥市场。
因此,市场亟需一套体系,以甄别普通和优质。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启动实施了绿色食品开发战略,强调出自优良生态环境,遵循特定的标准,按照全程质量控制的原则,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优质、无污染。
经过30多年发展,形成了以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体系,成为我国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发展历程不仅体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理念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2022年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的通知》,进一步拓展了“三品一标”的内涵定位,将优质农产品范围从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拓展到其他具有高品质特性的农产品。
“不同于发达国家以‘有机食品’认证为主的质量规制,我国推行的‘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是符合国情的,具有特色的、多层次的质量规制体系。”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芷晴认为。
“其中,绿色食品强调绿色优质,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有机食品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则注重农产品的地域特征、生产方式、品质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还强调历史文化,强化产品特色挖掘,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和认可度。”杨芷晴表示。
因此,“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既是一套标准,也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导向!
而其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相互呼应,当中的正圆形标志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表达明媚阳光下的和谐生机……
如今,走进任意一家市场、超市,无论是手边的蔬果,还是冷柜里的鲜肉,如若留心关注,由这三部分组合而成的绿色食品标志俯拾皆是。
标志沉默无言,但能提醒人们关注“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背后的优质性。往深处说,包括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内,其代表的是一整套质量控制机制:即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都要减少如化肥、农药、兽药、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使用,或使用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也要求生产、加工、包装、储存和运输的过程处于严格的监管之下。
“绿色食品目前制定了143项标准,涉及2400余项质量安全指标,其中超6成严于国家标准。这些标准使得农产品不仅是绿色的,也是优质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体系标准处处长张宪解释。
当记者走进浙江省嘉兴市八福农场的葡萄种植大棚,悬空的防虫板、“站岗放哨”的灭蝇灯随处可见……不时有农场工作人员穿梭其中,技术员将投入的农药、肥料详细记录在案,每天的生产日志记录可随时查询。
“农场的果蔬种植是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执行,从农场到餐桌,层层监控,处处把关,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之后,市场销路一直非常好。”该企业总经理助理王位涛介绍。
在这里,农场所有生产用地的土壤和农业浇灌用水均经过严格的检测,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环境标准,每亩的农药使用量大概只有常规种植的1/3。“有客人曾经询问定价高的底气在哪里?我认为就在于严格执行绿色生产规程,保证农产品是优质和安全的。”王位涛说。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净化农业产地环境——把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全过程,通过化肥、农药使用减量,使得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以绿色食品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团队研究表明,在2009—2018年期间,我国绿色食品生产模式在10年间累计减少化学氮肥投入1458万吨,农药使用强度降低60%,累计减少农药投入54.2万吨。
安全是优质的前提,优质则来源于高标准。为保证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安全上万无一失,相关部门以年检和抽检为手段,监督检查认证企业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及时跟踪查处产品质量问题,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立即取消其标志使用权并予以公告。
绿色、安全、优质!这些始终是“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发展的努力方向。通过完善行业标准和配套的生产规程,进一步促进按标生产、全程质量受控,以满足更多优质农产品消费需求。
相比于绿色、有机农产品,以“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为代表的区域农产品集聚地方特色,不仅是优质地域产品的表征,也是一个区域历史文脉的具象符号。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古语道出了属于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鲜明特征——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品质特征和农耕文化底蕴,以地域命名的农产品,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资源。
北京鸭、迁西板栗、烟台苹果……每一个区域特色农产品无一不蕴藏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底蕴。带着时空的嬗变和人文的滋养,越来越多的区域特色农产品被列入选购清单,端上大众餐桌。
这也反映出一个趋势,即市场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剧增。乡愁味道哪里寻味?儿时记忆能否唤起?优质特色如何体现?这一系列疑问也日益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该如何进一步深挖“土”资源?关键就在于琢磨透一个“特”字,既要在产品上追求“错峰头”,也要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
这方面,围绕“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开展的品质评价工作恰逢其时。“简单来说,就是以提升品质和特色为目标,围绕优良品种、标准体系、品质评价、分等分级等关键环节,建立农产品品质保障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钱永忠介绍。
当前,各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广泛开展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特征挖掘、品质评价和指标监测,建立优质农产品外观、质构、风味、营养等方面指标品质数据库,用数据解读产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从而明确其独有的品质特征,着力解决农产品同质化严重、差异化不足等问题,为实现特质特价和打造特色品牌提供重要依据。
在上海,当地开展猪肉特征性品质指标挖掘,制定大米、番茄等16个农产品平台流通标准、崇明清水蟹和地产猪肉分级标准、鸡毛菜等4个产品鲜度评价标准;在内蒙古,以生鲜乳、羊肉、马铃薯、大米、小米等5类产品为主,以营养物质、风味物质、鲜香物质和特征性指标为主要内容,建成内蒙古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品质指标数据库……
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在产业发展上深耕“差异化”“特色化”,就能塑造出属于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独特竞争优势。
“目前,名特优新农产品有1总+23类产品的营养品质鉴定评价规范,地理标志农产品制定了每个产品的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下一步,将加快制定更细化、能落地的分级标准,引领健康消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临近傍晚,家住江苏省南通市的李女士前往超市购买食材。如往常一般,李女士拿出手机扫了扫蔬菜外包装上的承诺达标合格证二维码,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该产品的生产产地、生产主体、生产日期和自我承诺事项等信息。“我们最关心吃得是否安全,有了这张合格证,手机一扫就能知道它的来源,肯定更放心了。”李女士说。
2023年1月1日,伴随着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施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被明确为法定制度。该制度对农产品生产者开具、收购者收取保存和再次开具、批发市场查验承诺达标合格证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法律责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
“‘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不仅仅是优质的,更应该是安全的。”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说。
“我承诺不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及非法添加物,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等规定,承诺对真实性负责……”
如若仔细阅读农产品外包装上的合格证,上述承诺内容总能在第一时间映入消费者眼帘。相对于过往的监管方式,合格证制度的精髓在于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构建起以质量为核心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机制,实现由终端监管向全过程监管的转变。
如今,带证农产品不断进市场、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各地正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引导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牢固树立“不合格不上市”理念。在过往7年的探索过程中,部分地方将“合格证”与“追溯码”合二为一,这为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提供有效方式。承诺达标合格证真正成为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信用证、达标农产品的“身份证”。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当地积极探索承诺证和“浙食链”贯通,推动本地农贸市场开展“凭码进场、亮码销售”试点,无包装产品通过“扫码”即可“验证”,探索收购环节信息可追溯。在线上销售平台同样推广带证销售,使消费者线上体验生产管理全过程;在陕西省眉县,为确保眉县猕猴桃口碑与品质,将134家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省市智慧监管平台,上市销售猕猴桃均加贴承诺证,年使用承诺证50万枚以上,眉县猕猴桃市场认可度逐年提升。
有了好制度,关键在执行。为积极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各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未依法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行为开出罚单。截至目前,全国已查办承诺达标合格证案件525例,达标合格农产品含金量和可信度不断增大。
“我们将实施承诺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推动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管理办法》。将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查验等纳入农安信用评定。”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说。
江河万里,其源必长;树高千尺,其根必深。
历经30余年发展历程,“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迈过而立,内涵不断丰富延展。之所以历久弥新、生机勃勃,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未来,其也必将发挥独有的品牌价值,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提质扩面,不断擦亮“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这块金字招牌。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