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高教研究》重点选题

教育   2025-01-12 20:24   北京  

2025年《中国高教研究》重点选题:

1.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与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研究

2.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研究

3.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5.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与高校分类管理、评价研究

6.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7.“双一流”建设与评价研究

8.加快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研究

9.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快建构中国就业理论体系研究

10.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11.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2.有组织科研与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研究

13.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研究

14.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15.高等教育法治建设研究

16.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刊。《中国高教研究》是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研究推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引领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思想库,交流宣传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主阵地。《中国高教研究》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等,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被学术界公认为最具权威性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之一,在国内期刊评价系统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

投稿须知

一、撰稿要求

文章应包含以下要素:

1. 题名。题名应选用恰当、简洁的短语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2. 摘要。摘要应独立成篇,内容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具有与正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中文不超过300个汉字,英文摘要需要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3. 关键词。根据论文所讨论的重点内容标出3~8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

4. 正文。正文部分为文章的核心内容,需确保条理清晰,逻辑顺畅,遵守学术研究规范。正文无字数限制,作者需把所研究问题论述清楚。

5.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包括作者的工作单位(详细到二级单位)、职务、职称。

6.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需要详细注明课题类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级别(如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规划基金项目。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分为国家重大/重点/一般/青年/西部、教育部重点/青年,需要加以区别),课题获批时间,课题名称,课题编号。举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8年度重大项目“***研究”(编号:***)。

7. 参考文献。采用尾注,文末尾注序号与文中标号要一一对应。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正文与文末用同一序号,如果文献是著作、会议论文集、资料汇编,正文序号后需要标注相应页码。著录规则以《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为准。注释著录项目依次为:作者、文章名/书名、文献类型、刊名、出版社(前面注明所在城市)、刊发年期/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电子文献[EB/OL](需注明发表或更新日期及引用日期)。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采用[Z]。

注:稿件参考文献格式请参见“下载中心”-“参考文献”。

二、特别提示

1. 稿件的审稿周期为一至三个月,作者可登录本系统了解实时审稿进程。

2.《中国高教研究》从审稿到出版发行,不收取任何费用,稿件质量是录取稿件的首要要求。任何中介机构向作者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行为,均不是我编辑部的人员所为,请作者仔细甄别。

3. 我刊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包括将以不同文种分别投稿)以及抄袭他人论文等现象。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该作者的稿件将被作退稿处理,同时通知所在单位严肃处理,并向教育领域兄弟期刊通报。

4. 在本刊上发表的所有文章,版权归本刊所有,本刊对投稿论文有删改权,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文章发表后,其网络传播权即授予本刊。有异议者,烦请来稿时说明。未声明者,本刊视为同意。

5. 上传电子稿件应为word文档,不需要分栏。稿件的作者必须是直接参与研究工作或对其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成员,严禁与论文无关人员挂名。联系人请注明姓名、职务、职称、学位等自然情况。

6. 需要修改的稿件,经编辑部反馈意见后最晚不超过1个月将修改稿返回编辑部,如有困难需及时向编辑部说明情况,3个月不返回,按自动撤稿处理。

英语教学与研究
丰富阅读,助力教学,丰盈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