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用命令的口吻催促孩子写作业时,他们本能地开始产生抵触情绪。此时,孩子的大脑并未接收到“我要去主动写作业”的信号,而是感知到了被命令、被控制的指令。
据脑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当大脑接收到的是命令或控制的信号时,其第一反应往往是拒绝,而非立即行动。一个人若从内心深处抗拒某事,那么取得好成果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以孩子们做作业为例,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要求他们每天完成作业,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这仅仅是遵循老师的指示而已。他们会以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任务。只有当孩子重新认识到自己是完成作业这一任务的重要主体,他的大脑才会发出积极、主动的信号。换句话说,只有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他才会真正愿意去主动完成作业。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作业的自觉性呢?这并非是购买学习资料或书籍、不断地催促、哄骗或奖励所能解决的。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一个不愿自觉主动学习的孩子所缺乏的不仅仅是自觉性。他们真正缺失的是一种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心理暗示,意味着自己该做的事情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若孩子在学业上表现出拖拉、掉链子的行为,本质上就是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这种责任感。
针对缺乏学习责任感的孩子,我提出以下三个步骤供家长们参考。
首先,从习惯入手。尽管孩子们口头答应得好,但在行动上却常常掉链子。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希望学得好、取得优异成绩、受到老师表扬和同学羡慕。但为何做不到呢?这往往是由于学习习惯的问题。良好的习惯决定了他们的执行力,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因此,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从小就要开始要求。
第二步是在生活中逐渐退出包办。我们观察到那些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的孩子,在生活上大多数都被父母包办。这会使孩子产生心理依赖,认为父母会为他们解决一切,从而不需要自己努力。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应放手让孩子承担自己的生活责任,如整理书桌、房间、被子和衣物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千万不要在孩子还未尝试时就替他们完成,这样会阻碍他们的成长。
第三步是培养孩子学习上的成就感。许多孩子并非讨厌学习,而是讨厌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后成绩却无法提升。当孩子在学习中无法获得成就感时,他们往往不愿意再努力。因此,父母应想办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种信心不是通过简单的夸赞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持续获得好成绩来建立。想象一下,当一个孩子在学习上失去信心,但突然有一天他开始频繁地获得满分,他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总之,要培养孩子对作业的自觉性,我们需要从习惯、生活包办和培养成就感三个方面入手。这需要家长们耐心引导、细心观察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责任感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面对学习任务。请家长们牢记这三个步骤,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end)
各位家人,我们的教育病了,为了不让孩子踩坑,我们的认知必须提升,我们不能停止努力。让我们奔走相告,呼吁呐喊。如果感觉本文有用,请点赞并转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