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三要”“三不要”,让孩子变优秀

文摘   2025-01-10 06:28   山东  


前几天看到一位北大学霸的采访视频,她说了一句话让我非常有感触。

视频中女孩自信的说:“任何孩子交给我爸妈,最差应该也能混个985出来。”

仔细回想了一下,我发现身边的学霸好像真的总是扎堆出现。

以前我总觉得这是因为父母基因好,所以才会生出这么争气的孩子有的人每当孩子学习状态不好时,常常会自我安慰,可能是基因的问题,没办法。但看了这位小姐姐的采访后,我开始反思,或许问题从一开始就出在我的观念上。基因固然有一定影响,但也不能忽视环境的力量。如果我们普通家长也拥有了能够让孩子优秀的偏方,是否我们的孩子也会变得更优秀一些呢?


今天我总结了“三要三不要”分享给大家。这些方法特别适合普通家庭合普通孩子,希望能帮那些还没找到方向的家长少走弯路,少踩坑。


1、不要不停的给孩子揪错。孩子吃饭不小心弄脏衣服,玩具放错地放,默写错了一个字,父母都要揪着不放,喋喋不休。父母不停的用一个个标准答案纠正孩子时,他们接收到的只有父母的不满和否定。你不好,你不行,当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逐渐被摧毁时,随之而来的挫败感会把他们身上那股灵气彻底压垮。

2、不要拿孩子做情绪垃圾桶。

成年人的世界里每天都充满了疲惫、压力、无奈,家长们有时候表现出各种情绪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父母如把孩子当成情绪垃圾桶,无疑是在伤害孩子稚嫩的心灵,让本该积极阳光向上的孩子早早被无尽的痛苦和压抑过隙。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每天都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又怎么能保持本该有的活力与朝气呢?他们的眼中还能闪烁出光芒吗?

3、不要把孩子卷成一个只会做题的机器。

现在的孩子到底有多累?初一的孩子早上6:10进教室,晚上8点才放学,高一的孩子早上6点就要开始晨读,晚上10点或者更晚才结束。孩子们的时间几乎都被竞争、考试、作业、功课填满了。他们就像一个个没有温度的做题机器,他们一睁眼就是十几个小时的学习,连课间10分钟都常常被霸占,他们一放学就得马不停蹄的赶往各种课外班,几乎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本该用来放松和娱乐的周末也变成了另一场学习的战斗。


想要改变孩子,最健康又高效的方法就是帮助孩子提升自身的能量。下面这几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如果家长能坚持做到,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带来很大帮助。


一要尽可能给孩子丰富的成长环境。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漫步胜过100堂美学课。在古老的建筑中亲手触摸,比学100个小时的建筑设计更能激发灵感。在热闹的菜市场里感受生活,比听100次写作技巧讲解更能让文字充满灵气。只有让孩子亲身体验多样的自然环境,感受真实的生活,他们才能开阔眼界,丰富内心,真正成长为一个有灵魂有深度的人。


二要多鼓励孩子探索。把3个孩子送进斯坦福的陈美玲在谈及自己的教育经验时曾强调,孩子提问时永远不要说等一下,哪怕他当时正在做饭,他也是选择先把火关上,为孩子答阿疑解惑后才继续做饭,定会再三感谢孩子发问的行为。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孩子的提问呢?陈美玲曾说,每一个被认真对待的问题,都会让孩子的探索欲不断膨胀,知识也随之丰富起来,孩子会因此觉得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和快乐,从而迈向积极向上的人生道路。


三要陪孩子一起看高质量的纪录片,是最省时省力又高效的亲子陪伴方式。我们家一般会在写完作业后或者周末陪孩子看上两集,让他在轻松观看的同时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当然,纪录片的选择也很关键,最好是国家严选的优质片源。

四要多带孩子做一些无用事,让孩子挑出有用的框架,去享受实实在在的快乐,追求内心的富足。

有远见的父母一定要从始至终保护孩子的能量。



(end)


各位家人,我们的教育病了,为了不让孩子踩坑,我们的认知必须提升,我们不能停止努力。让我们奔走相告,呼吁呐喊。如果感觉本文有用,请点赞并转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关注!


我家有初中生
孩子天赋不同,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本人教师,女儿初升高、高升大、大升研,皆因成绩优秀而保送入学。首先感恩老师,同时,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倡导内驱力教育和劳动教育,让孩子自主自信。 用冷静、专业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