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中国人最骄傲的一天

文摘   2024-10-01 08:30   北京  


我们各族人民的共同家园:
中国!
我们的共同身份:
中华民族!
我们的共同名字:
中国人!
我们的共同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举国同庆日,共度华诞时。
 
今天,中华大地,一片锦绣喜庆,
鲜艳的五星红旗
飘扬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更飘扬在中华各族儿女的心中!
 
75年前的今天,
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上空冉冉升起,
中国历史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从那时起,所有中国人心中
升腾起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看国旗升起,听国歌嘹亮,
是中华各族儿女心底最神圣的浪漫。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图片来源:新华社)


75载波澜壮阔,
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绚烂。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
9月27日,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352个模范集体、368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等为受表彰的模范个人和模范集体代表颁奖。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
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
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
就是中国;
都有一个共同身份,
就是中华民族;
都有一个共同名字,
就是中国人;
都有一个共同梦想,
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温暖记忆 铮铮誓言

新中国成立后,
中央人民政府开创了一项民族工作的
重要制度性安排:
组织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
1950年国庆前夕,
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名义,
向边疆少数民族兄弟发出邀请,
请他们到首都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

1950年10月1日,
毛泽东主席邀请159名各族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
共同观看国庆阅兵,
自此,组织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这一活动
成为党和国家推动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
延续到今天。

今年9月27日,
由国家民委组织的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
在北京组团并召开组团会议。
本次参观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62个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
参观团包括56个民族,
涵盖农牧民、教师、医生、科研人员、公安民警、
民营企业家、基层干部等各行业各领域。


▲1957年,参加国庆观礼的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在观礼台上向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家领导人挥手致敬。李仲魁 摄(图片来源:民族画报)


“一心一德,团结到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 
在云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庄严矗立。
1951年元旦,
在北京参加完国庆观礼的普洱专区多位少数民族代表
郑重立誓后碑上签名。
许下同心同德跟党走的誓言。
70余年岁月流转,
爱党爱国的初心矢志不渝。


▲民族团结誓词碑。(图片来源:云南网)




翻天巨变 一跃千年


七十五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
中华大地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民族地区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云南省的独龙江乡,
曾经是云南省乃至全国最为封闭隔绝、
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2018年底,聚居在这里的独龙族整族脱贫,
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


▲独龙江九年一贯制学校。(图片来源:央视网)


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江乡没有一所学校。
如今,独龙江乡实现“一村一幼”全覆盖,
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
乡亲们住上设施齐全的安居房,
卫生院、敬老院样样俱全。
多种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独龙族群众日子越过越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
着眼民生福祉、致力民生改善,
420个位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28个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广西通过打造“三月三”“刘三姐”等特色文化品牌,
推动各族群众在产业、文化等方面交流越来越紧密。
共同谱写八桂大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
依托独特的梯田景观和瑶族文化,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以前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村就业创业。


▲广西梧州“三月三”武侠文化旅游节游人如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凝心聚力 改善民生


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实施30周年。
在30年接续不断的努力中、
在新时代涌现出的“组团式”援藏、
智力援藏等新的援藏模式下,
西藏步入了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历史时期。
 
来自辽宁省的“90后”产科专家刘浩医生,
进藏五个多月,
成功救治的危重孕产妇已有十多例……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王克明医生,
协助医院向自治区卫健委申请增设整形外科,
使面部畸形患者不出西藏就能得到治疗。
一名名援藏医生的倾情奉献,
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在拉萨市当雄县格达乡格达村,前来义诊的王克明(左一)为村民讲解健康知识。


今年是福建援疆25周年,
1999年,首批福建援疆干部从闽水之畔奔赴天山脚下,
福建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从此结缘。
1999年以来,1591名福建援疆干部人才
在这里书写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赞歌。

今年,新疆奇台县组织开展了“重走援疆路,再续援疆情”交流活动。
30多名历批福州援疆干部搭乘首趟航班,
赴奇台参加该活动。
他们回访参与过的援建项目、帮扶过的结对亲戚,
与奇台干部群众共话今昔,
重温在援疆工作中结下的深厚情谊。


▲奇台福州中学。(图片来源:福州日报)




保护生态 创造奇迹


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风光大基地光伏治沙项目区,
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格外引人注目。
在阳光、沙丘和蓝天白云的映衬下,
沙地上的绿色景象令人震撼。


▲2024年5月15日拍摄的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沙地上绿意盎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024年4月9日,在地处黄河“几字弯”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西补隆林业管护中心,人们在进行春季造林(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曾经,荒漠化严重困扰我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
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近十年累计造林、种草、防沙治沙规模都居全国首位,
草原植被盖度现在已经达到了45%,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减少了6000多万亩,
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各族儿女携手,
努力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宁夏盐池县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
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
20世纪80年代,
盐池县沙化土地面积占比超过82%。
几十年来,
一代代治沙造林人在这里持续推进防沙治沙生态建设,
全县200万余亩严重沙化土地重披绿装。


▲盐池县沙漠化治理加速推进。(图片来源:新华社)





文化交融 点亮梦想


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不断焕发新活力。
最先记载“大一统”一词的《春秋公羊传》,
清代彝文古籍《西南彝志》的孤本,
文成公主的长鼓和琴……
位于北京西长安街的民族文化宫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吸引八方来客。
1500余件文物古籍穿越千年时光,
见证中华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
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生命力。


▲2023年12月23日,参观者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新华社记者 郝建伟 摄


民族文化与乡村体育赛事融合,
会碰撞出崭新的文旅火花。
自去年贵州“村超”打响后,
这一赛事便火爆“出圈”、火出国门,
全网浏览量超700亿次,
成为现象级草根赛事。

值得期待的是,
今年11月,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海南三亚举行。
展民族体育风采,促民族文化交融。
一场民族体育盛会即将到来。


▲5月27日,国际球星卡卡(右前)现身贵州“村超”并向球迷挥手致意。(图片来源:新华社)






书写历史 荣耀与共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
一面五星红旗、一个“中”字,
又一次定格了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
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
今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和起飞。
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
而在采样的过程中,翻起的月壤恰好形成了一个“中”字形,
这张照片一经发出,立刻火遍全网。


▲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样和起飞。(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
探月工程成果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成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荣耀。
也成为了海峡两岸民众热烈讨论的话题。
一位台湾网友说:“作为台湾同胞,我深感自豪。”


保家卫国 代代传承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今年9月,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原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
获得“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
 
巴依卡的父亲是家中的第一代护边员。
也是一家三代接力戍边的起点。
作为家中第二代护边员的巴依卡,
在近40年的戍边生涯中,
一直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帕米尔高原,
为边防官兵指向带路,参与巡边护边,
行程超过3万公里。
2009年,巴依卡将这份责任和爱国守边精神
传递给儿子拉齐尼·巴依卡。
2021年1月4日,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
拉齐尼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
被追授为“时代楷模”。
 
70多年来,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怀着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用绝对的忠诚和担当奉献守护着祖国的西大门。
巴依卡说,希望拉齐尼的儿子长大后,
能成为家中第四代护边员,
沿着他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


▲“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塔吉克族老人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图片来源:央视网)

籽籽同心 合力筑梦

2023年10月16日,
一条短视频迅速走红网络,
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视频中,一位网友在行至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时,
偶遇了几位刚放学的小朋友。
当询问他们是塔吉克族还是维吾尔族时,
一位身着红色校服的小男孩脱口而出:“中华民族”。
团结凝聚、共同奋进始终是
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

有一种信仰,叫中国红,
有一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
爱国,是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让我们共同团结奋斗,
一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监制 | 闫   永  肖静芳
统筹 | 王彦龙  
审核 | 蓝希峰
责编 | 许玲玉
制作 | 郭欣欣


投稿邮箱:daozhonghua@163.com



推荐阅读


社论|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 共谱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华章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最为深情的告白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道中华
道中华之美 美中华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