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关怀 | 为“折翼天使”点亮明灯~

民生   2025-01-06 08:31   江苏  






近日,在南京市明心儿童益智教育培训中心的一间教室内,孩子们和老师、家长一起,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圈,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这些孩子都是患有孤独症或智力障碍的小天使,在老师和父母的陪伴下,他们正享受着音乐和舞蹈带来的快乐……


今年,按照《“规范提升100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实施方案》《江苏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实施规范(2023年版)》等规定,“规范提升12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同步纳入省市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南京市16家儿康机构已经通过省级验收,完成率为130%。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正在定点机构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康复,更好地融入了社会。

创新课程与本土化教学

个性化指导更贴心







在对孤独症、智力发育迟缓等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个性化的指导训练非常重要。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个性化指导可以深入了解个体差异,提高训练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使孩子在语言、社交、情绪管理等方面取得更显著的进步。而创新课程体系并推出本土化课程,更贴近残疾儿童的实际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也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在南京市玄武区明心儿童益智教育培训中心,共有160多名患有孤独症和智力障碍的儿童。其中,3—6岁儿童占比约60%,也有7—14岁的儿童,年龄最大的20多岁。据康复中心负责人介绍,这些儿童主要有三大表现,分别是刻板行为、语言障碍和社交问题,但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为了实现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学校共配备了70多位老师,几乎每两个孩子就能得到一名老师的陪伴。“明心儿童益智教育培训中心对孩子的情况进行评估,有些孩子情况较轻且恢复效果较好,就可以上集体课,为以后进入普通小学做准备。还有一些学生上午在普通学校上课,下午回到中心做加强训练。”
在南京市江宁区海灵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在全人发展观康复理念下,以全面改善特需儿童身体功能、社会参与状况为目标,开发并完善了适合本土化特需儿童的“STAR”综合康复体系,帮助特需儿童获得并维持最佳功能,全面提升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并在“STAR”康复模式理念基础上构建了三大康复训练体系,即基础能力训练体系、社会能力提升训练体系和社会融合拓展体系。今年共计完成儿童康复训练58600人次,康复有效率接近99%,受到众多家长的好评。






抢救性康复

让残疾儿童更好融入社会

对患有0-6岁孤独症、肢体障碍(脑瘫)、发育迟缓等残疾儿童来说,进行抢救性康复训练,具有深远而迫切的意义。这些儿童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早期且有效的康复训练正是帮助他们克服障碍、激发潜能的关键。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可以让他们在运动功能、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上得到显著提升,逐步改善社交障碍,提升语言沟通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金女士育有一对双胞胎,均患有孤独症,现年18岁,都在特殊学校职业高中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在接受康复训练之前,两个孩子对外界几乎没有任何反应。“你跟他们讲话的时候,他们听不懂也不理解。但他们好动爱跑,带出去很困难。经过训练之后,他们可以听懂指令,还会做一些手工,现在也经过考试成为职高生了。虽然语言上还是有欠缺,表达能力也不是很好,但是已经好很多了,也能带出门了。”金女士满意地说。
除了残疾儿童自身社交能力的提升,他们想要真正融入社会,也离不开社会大众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只有社会大众真的做到接纳、支持和包容,特殊儿童回归社会的路才会更加顺利。为此,海灵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公益培训和公益活动。据负责人介绍,去年中心累计举办了50场公益活动,主要为公益科普宣传类活动和公益助残类活动,累计受众达10000人次,惠及230名特需儿童及其家庭。今年共开展了公益活动46场,累计受众13000人次,活动募集的教学设备等物资全部用于儿童康复训练及家庭生活。

提高补贴标准

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在有残疾儿童的家庭里,父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照顾孩子,由此带来的经济压力是许多家庭难以承担的。近年来,南京市残联对残疾儿童的救助标准一直在不断提高。为让残疾儿童得到更早、更好的康复治疗,今年南京市残联调整了7—17周岁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将7—17周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和孤独症儿童救助标准由原来的“以0—6周岁同类康复项目标准的85%为7周岁基数,每增加1岁递减500元”调整为“0—6周岁残疾儿童救助标准的85%”,既提高了大龄儿童的救助经费标准,也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结算经费的负担。

去年9月,南京市残联联合市财政局下发《关于调整南京市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救助标准和结算方式的通知》,使南京市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经费结算更具人性化、操作性、便捷性,减轻了需要持续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心理和经济负担。金女士算了一笔账,十几年来,南京市残联对每个孩子的补贴标准从一万多元提高到两万多元,基本覆盖了康复训练所需的费用。“两个孩子患病,他们的爸爸一个人在外挣钱,由我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残联的救助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生活压力。”她说。



素材来源:南京市残联

编辑制作:祝  叶

审      核:江苏省残联宣文处


江苏残联
融合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网上服务等内容,在为残疾人朋友提供更及时、更充分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为社会各界朋友了解江苏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有效平台和透明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