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该计划部署了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等四大优先领域,提出25项优先行动和46个建议项目清单。拿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来说,杭州将完善生物多样性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和规划体系,完善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基础设施,深化自然教育、生态体验、野外探险等沉浸式体验产业发展等;再比如,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杭州提出重要生态空间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多类型生态廊道构建等7项优先行动和13个建议项目,如深化西湖全域综合提升和西溪原生态保护,开展湿地修复等。
该行动计划还提出加强重要生态空间的保护,构建多种类型生态廊道。据了解,杭州已划定4693.5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千岛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等生态保护修复,维护森林、湿地等特色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我们还将严格就地保护天目山、清凉峰等区域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江海湿地候鸟迁徙栖息空间,保护修复西溪湿地、五常和睦水乡、山湖湿地、三白潭湿地等城市周边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潘希统说。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底,杭州将如何从城市绿地建设着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呢?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唐宇力在答记者问中表示,杭州正在持续完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村镇)公园-游园”四级城乡公园体系,去年,杭州新(改)建公园共71个,三年来共建成公园212个,“多类型的公园带来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为鸟类、昆虫等众多生物构筑友好的栖息家园的同时,也成为向大众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最生动的前沿阵地,让生态科普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森林和湿地是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家园,如何保护好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杭州市林水局副局长朱家驹表示,将从加强森林湿地保护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和强化栖息地保护宣传教育三方面入手。比如,实施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像余杭北湖草荡湿地生态修复、富阳阳陂湖湿地生态修复入选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在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上,以扩区方式将“天目山-清凉峰”联合申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将原来的保护区面积从43平方公里扩大到547平方公里,扩大了华南梅花鹿野生种群的生存环境。
钱塘江横贯整个杭州市域,是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区域。渔业资源的保护,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们紧盯‘保种源、保水域’,促进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卓齐龙说,其中,保种源方面,杭州开展钱塘江流域渔业种质资源场项目建设,光唇鱼和马口鱼人工繁育取得较大突破,养殖面积715亩、产量548吨,成为全省主产区之一;保水域方面,杭州编制并发布市、县两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养殖区20.38万亩、限养区79.38万亩和禁养区61.27万亩,将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有机结合。
杭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市民息息相关,更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践行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活方式,倡导‘光盘行动’,选择环境友好的服饰,拒绝购买和食用非法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共同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等等。”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骆荣强告诉记者,此外,随着新媒体、AI技术、智能手机,特别是高质量在线数据库的普及,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来源丨潮新闻 记者 刘健 设计 严东 通讯员 钱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