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桐庐强强联手。
一位是全省创新策源地,一位是有着“中国最美县”之称的杭州西部县,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月6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桐庐新质生产力特别合作园(下称“特别合作园”)揭牌,这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除“一廊两翼”格局外在杭的首次县域合作,双方将探索“杭州研发+桐庐制造”“杭州总部+桐庐基地”等多种合作模式,合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当下,全省正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趋势下,作为杭温高铁的起始站,桐庐“高铁18分钟抵达杭州西站”的区位优势,成为金义都市圈、温州都市圈沿线城市产业融杭“桥头堡”。
“杭州重点平台发展正深化一体两翼一带一圈发展格局,特别合作园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城西科创大走廊党工委书记陈瑾表示,这是省级高能级平台助力杭州西部县市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记者获悉,特别合作园位于桐庐江南片区,以桐庐东站为中心向外辐射,核心启动区面积2500亩,将聚焦高端医疗装备、无人驾驶、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吸引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及关联配套项目,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研发设计、中试产业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未来,以此为载体,双方将开展协同创新、产业合作。一方面,依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科创平台、科创人才、科创产业等创新资源优势,双方将强化人才引育和科技服务等方面交流,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和科创飞地;另一方面,桐庐将发挥良好山水资源优势,谋划建设民宿群“科创岛”,为大走廊高校院所机构提供科创研究等场所,推动创新要素互通。
“桐庐将推出高铁通勤班列,进一步完善高速高铁补贴政策,推动特别合作园成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向西辐射和联动发展的重要节点。”桐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施建华说,这是桐庐“融杭接廊18分钟”战略的又一进展,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特别合作园落地转化。
这并非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第一次“扩容”,此前已有富阳、滨江、德清等联动区。此次揭牌的桐庐特别合作园“特”在哪?
“特”在新质生产力。桐庐县发改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昌坤介绍,近年来,桐庐布局新兴产业融入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基本形成了以视觉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这与大走廊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的目标定位高度契合。
除此之外,依托快递物流特色产业优势,桐庐布局智能网联、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已初见成效。目前,桐庐被认定为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与应用先行试点区域、杭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一系列场景优势叠加,成为桐庐发展未来产业的关键抓手。“合作园聚焦高端医疗装备、无人驾驶、机器人等赛道,大走廊有科创优势,桐庐有制造业基础,双方有产业契合点。”李昌坤说。
“特”在区位和生态优势。杭温高铁开通后,桐庐东站到杭州西站18分钟,从桐庐到杭州城西大走廊核心区域,是打个盹就能到的距离,此外,桐庐还出台高铁通勤化和班列化的相关举措,两地同城化效应明显。“交通区位优势叠加较低廉的用地成本,以及‘中国最美县’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与大走廊优势互补。”李昌坤说。
目前,特别合作园核心启动区已基本完成标准地打造,实现“地等项目”,特别合作园发展规划也正在谋划中。李昌坤向记者透露,桐庐将以大走廊“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为契机,推进相关专项规划衔接。“让企业既能在桐庐享受到同等政策红利,又能感受桐庐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李昌坤说。
活动现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桐庐“科创岛”也授牌成立,将以城西科创大走廊研发团队、研发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承载各类双创活动功能,提供产业嫁接、文旅调研、促进共富、人才服务、桐庐味道体验等五方面创新集成服务。
接下来,桐庐将成立专班保障特别合作园建设,并制定出台桐庐特别合作园产业政策和“科创岛”政策,加强项目招引落地服务。
来源 | 潮新闻 记者 沈琳 共享联盟·桐庐 方菲 赵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