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升腾,江南春到。浙报集团杭州分社今起推出“新春走基层·一线潮”栏目,记者携手“西湖智库”专家走进烟火气里看共富、运用AI技术走读新质生产力、沉浸式体验文化中国的春潮澎湃……本期《烟火气里看共富》子栏目,将镜头对准市井长巷的微观叙事,在升腾的烟火气中,解码共同富裕如何从宏大愿景化为触手可及的温暖日常。
真正的共富书写,不是历史,不是理论,不是规划,而是每个人真实的感受与生活。
我们用“看见”去描摹“底层表情”、观察共富的鲜活切片、触摸城市跳动的脉搏,思考城市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深层逻辑。
在这里,每一簇灶火都燃着希望,每一张笑脸都写着答案。
早上6点多,天还没完全亮,孙后兵轻手轻脚地起床,看了眼还在熟睡的妻子和女儿,给母女俩掖好被角,又摸了摸女儿柔软的卷发,忍不住笑了。
孙后兵是河南商丘人,也是新杭州人。2025年,是他到杭州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他在杭州的第一个团圆年,有妻女陪伴身边,留守岗位也显得不那么孤独。
在浙江顺丰祥符片区康桥营业店,孙后兵所在的小组有10个人,两人选择春节留守杭州,他是其中之一。穿上工作服,快步出门,单元楼下停着好几辆印有“浙江快递”的电动车,骑上那辆绑着折叠小推车的,孙后兵一头冲进了杭州冬日的寒风里,吴家墩新人公寓里为新年特意装扮的红灯笼在他身后轻晃。
视频截图
“看得见”的幸福
街道上几乎没有车,因为负责的园区里有客户前一天开年会,无人收件,孙后兵特意早起了一小时,准备把滞留在网点的快递早些送去。
与园区外的冷清不同,杭开科创园里还有不少仍在开工的企业。“新年快乐!”孙后兵一边麻利地扫件,一边把快递交给客户签收。此时,手机的“嘀嘀”声响起,提醒有新订单,一看也是熟悉的地址,是同园区的一家电商企业,6件快递,等着赶下午3点的快递班次发货。
刚走进电梯,孙后兵就碰到了京东的快递小哥。“忙着呢!”两人同时开口打招呼。
“我们的单量还没减。”京东小哥说。
“我们也还没减,一上午得有400多单了。”孙后兵也说,“今年你也留守吗?”
“留。”两人匆匆一面,点个头,又奔向下一个订单。
取完新快递,刚走两步,孙后兵指着园区里的一幢4层小楼:“半年前,我老婆上班的公司搬到这儿了。”
这是孙后兵到杭州后最幸福的半年:2024年9月,夫妻俩从河南老家把女儿接到杭州,入读康运幼儿园,一家三口终于团圆。每天下午,妻子接女儿放学,孙后兵到园区送件,女儿都会在电梯口“等爸爸”。
事实上,这也是孙后兵选择搬到拱墅区吴家墩新人公寓的原因——离得近,看得见。从新人公寓到孙后兵工作的康桥营业店,步行不过5分钟;从网点到他负责的园区,骑车只要5分钟;而女儿入读的幼儿园离新人公寓步行也只要15分钟。
“杭州对新就业群体真的非常友好。”孙后兵忍不住感慨,十年前,他第一次到杭州,在城站下火车,除了一张杭州地图,两手空空,如今买了车,有稳定收入,女儿也能在杭州上学,“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幸福。”
根据浙江省邮政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省快递业务量突破321.9亿件,同比增长10.4%,是中国快递业务量最大的省份之一。如此庞大的业务量背后是大量的从业人员,2020年全省快递从业者规模就超过30万人。
包括快递小哥在内的新业态就业群体人数逐年上升,浙江也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服务措施,其中包括建设“新人公寓”“蓝领公寓”等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他们提供更便利、更周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孙后兵租住的吴家墩新人公寓,是浙江省最大的快递小哥集中居住小区,目前已入住800多名快递员及其家属。
视频截图
错峰的团聚
中午12点,孙后兵推开家门,迎接他的是女儿彤彤递到嘴边的大草莓。
“爸爸回来了?快洗洗手,准备吃饭了。”妻子陈永琴从厨房探出头来,准备把锅里热着的馒头端上桌。
来杭州十年了,两个河南人还是习惯主食吃馒头。“馒头扛饿。”孙后兵不好意思地笑笑,快递员的工作忙起来吃饭没个准点,碰上高峰期,下午两三点吃饭都是常事。
从除夕开始,快递单量渐渐少了,晚上6点就结单,孙后兵可以比往常早些回家。与老家的父母打打电话,是一家人最常做的事。一顿饭的时间,电话响了三次,正在准备家宴的炸肉丸、询问有没有吃饺子……细细碎碎都是父母对留守异乡儿女的牵挂。“今年回去要教会爸妈打视频电话。”陈永琴说。
彤彤掰着手指头数了数,距离年初七还有5天了。年初七是孙后兵春节值班的最后一天,那天回家过年的快递员们会陆续到岗,他准备错峰回河南,给父亲过生日。
“正月十三是老爸66岁大寿,我们打算初八凌晨出发,差不多下午能到家。”尽管老人心疼孩子路上太折腾,让他们别回了,但孙后兵早早已经计划好了,这条回家路,以往都是他一个人奔赴,今年是第一次一家三口往返。
新的开始
春节假期前,在吴家墩新人公寓里,100多位快递员和家属一起,提前吃了一顿热闹的“年夜饭”,孙后兵忙着派件没赶上。
“没吃上集体年夜饭也开心,拱墅区张罗这顿饭,就说明大家都在关心我们。”孙后兵说,快递员是个强体力活,件量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收派上千件快递,“但每天都觉得生活有奔头。”
给他底气的是收入的正向曲线。十年前,孙后兵到杭州,在玻璃厂打工,每月收入5000元,跟着厂里的送货车熟悉杭州,他觉得生活很新鲜。
如今,在杭州十年了,与当初相比,收入涨了两倍不止。做了两年半的快递小哥,眼前的风景聚焦成了“三点一线”,新鲜感少了,努力的劲头并没有减。
“只要园区里的灯亮着,有货车进进出出,我就知道企业的生意还不错,我的业务也会不错。”孙后兵笑起来。
今年,陈永琴刚刚拿到中级会计职称证书,在杭州可以享受落户、租房补贴、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夫妻俩计划等租约到期,换个大些的两室一厅,“还租在新人公寓”。
孙后兵还想着跟同组的伙伴调调班,让他的休息日与妻子的休息日能凑上,多带女儿出门玩玩。
2025年,之于属蛇的孙后兵,是一个新的轮回,又一个新的开始。
每一个奋力前行的人,终将托举起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一路,杭州与你,共赴梦想。
来源|潮新闻 监制 谢晔 策划 张彧 记者 詹丽华 视频 陈晓驰 通讯员 李姹红 章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