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就会升高。在乙肝患者中,转氨酶升高通常意味着肝脏受到了损伤。吃着乙肝抗病毒药转氨酶反而升高,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①种:就是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前期,特别是免疫清除激活的状态,乙肝病毒复制被阻断了,乙肝病毒不停的被杀灭,导致乙肝病毒数量的下降,可是在杀灭乙肝病毒的同时,感染了乙肝病毒的肝细胞,同样也被损伤到了,肝细胞的损伤导致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转氨酶数值的升高。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把握时机,顺势去治的话,当然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第②种:当患者服用乙肝抗病毒药物后,药物会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减少对肝脏的损害。在这个过程中,肝脏细胞开始修复和再生,而新生的肝细胞会释放出一些酶,其中就包括转氨酶。因此,转氨酶的升高可能是肝脏细胞修复和再生的信号,说明药物正在发挥作用,病情可能在好转。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转氨酶升高都是好事,如果转氨酶升高幅度过大,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意味着肝脏受到了严重的损伤,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我建议患者继续服用抗病毒药,同时配合保护肝脏和抗纤维化的药,3个月后再复查肝功能进行保肝抗炎治疗。等病情稳定后每三个月后复查,评价抗病毒效果即可。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同时建议选择“抗病毒+”的联合治疗方案,会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有利疾病恢复。防止乙肝复发。免疫调节剂还可以降低乙肝表面抗原,缩短治疗疗程。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护原创 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