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巫娜老师的三首琴曲与你共团圆
文摘
艺术文化
2024-09-16 21:00
新加坡
等到北方一场秋雨。原本还在回味夏日的暑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寒凉,让人竟有一些恍惚;而南方许多地方还在秋老虎的掌控下,更不必说对时间的把握了。但我们在心里定视一下自己的思绪,将心灵的尘埃拂去,才发现中秋已经到来。 今年的中秋好像是隐匿和孤立的存在,远离国庆的喧闹,在小半个月前拥有一段短暂却又安宁的假期,好似给即将团圆的人一份独特的记忆。这份独特大概是短暂的团圆,没有洒脱奔放的旅行计划,也没有膏蟹美酒的加持,只有你和珍视的人,坐在圆月下,感受没有外界挂牵的团圆。 生活梦幻却又真实,真实的也存有几分虚妄,真假难辨不分,原无真假之别才是天地之道,具体和抽象也决定不了存在与否。原因竟在我们活着,能看到云雾、山峦、喇嘛,却看不到来时的源头和去时的尽路。 团圆是否也是这样呢?无论在哪里,只要有牵绊就有团圆之由;而近在眼前,没有挂念却又是永恒的团圆。不消说千万般思绪,就让他们化进每年一期的巫娜老师经典琴曲分享中,让我们记得古琴一直在我们身边。
《阳关三叠》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所见的古琴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忆故人》又名《空山忆故人》《山中思故人》,是现代流传最广泛的古琴名曲之一。尽管明清时期著名的琴谱《神奇秘谱》《浙音释字琴谱》《重修真传》《琴苑心传全编》等都录有此曲,可现今流行的是1937年《今虞琴刊》的谱本。 《忆故人》以柔美委婉的旋律、浓郁深沉的韵味表现在明月深山思念远方友人的一片深情,音乐内在丰富,缠绵动人。古琴曲《流水》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乐曲,充分运用「滚、拂、打、进、退」等指法及上、下滑音,生动地描绘了流水的各种情态。旋律起首之音,时隐时现,犹如置身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继而转为清澈的泛音,节奏逐渐明快,「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凝神静听行云流水般的旋律,好似欢泉于山涧鸣响,令人愉悦之情油然而生。随之旋律开始跌宕起伏、风急浪涌。正如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所云,「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而后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曲末流水之声复起,缓缓收势,整首乐曲一气呵成,听之如同得到了流水的洗涤一般,不禁令人久久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的思绪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