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缦论学:古琴艺术与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

文摘   2024-11-18 21:01   新加坡  


操缦论学 | 古琴艺术与人文



2024年11月9日至10日,由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缦学堂协办的「操缦论学:古琴艺术与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

本次研讨会共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台湾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东京大学、神户大学、关西大学、天理大学等二十余所海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2位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并开展点评讨论,共百余人现场参会。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王风教授与缦学堂创始人、首都师范大学巫娜老师协同发起,共同探讨古琴艺术的研究进路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王风主持开幕式,并与巫娜分别致开幕辞。

他首先代表主办方欢迎大家参加「操缦论学:古琴艺术与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指出这样的会议为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共同探讨的平台。

王风讲道:「如果把古琴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它其实并不只在某一个学科之内,实际上跨越了很多学科。此次参会的学者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因为对古琴感兴趣,或本人研究与古琴有关系,所以汇聚一堂。正常情况下,这些学者参加的学术会议都在他们学科内部,而像古琴这种研究对象,恰恰需要多元的、综合的研讨平台,让各方学者进行交流。这对于古琴文化研究的深入,探索人文与艺术学科的跨界合作都大有裨益。」


巫娜代表协办方,结合缦学堂的古琴教学经验,认为随着古琴热度不断攀升,学琴人数不断增长,琴学研究更值得重视,应该有更多优质的研究成果反哺琴人。巫娜表示能参与协办此类会议是自己多年的一个心愿,她不仅对此次会议致以热烈期盼,同时也表达了能够持续举办下去的希望。


此次会议共分为九场专题报告。

其中,针对琴律方面开展研究的学者有丁承运、李玫等;谢俊仁、耿慧玲、陈均等带来琴人琴派研究的成果;林晨、刘晶等对古琴指法进行了深入探究;早川太基、戴微对《文王操》《天风环佩》等琴曲做了深入分析;琴学方面有刘承华、柯黎、田中有纪等从琴的修身与艺术、美学思想等角度进行探讨;姚锡安、吴跃华、蔡积悦等从不同角度对琴器予以考论;蔡灿煌、李阳等就古琴的收藏展览及北大早期古琴教育提出思考;陶冉、吴叶等阐述了琴歌的发展脉络与当代实践;长谷部刚、原丰二等从日本琴史、琴士角度分享了域外琴学的历史演进面向

与会专家不仅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议与谈,还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古琴学术研究提出宝贵建议。

除此之外,青年工作坊也是本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8位来自海峡两岸不同高校的在校生参与报告,其中4位的成果遴选自北大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开设通选课「古琴艺术与人文」的课程报告,都获得专家学者的一众好评。

操缦论学·雅集《南风畅》

研讨会以「操缦论学·雅集」作为学术讨论的余兴,与会者在高雅松弛的氛围下共享视听盛宴。


伴随主持人王风自打谱作品《南风畅》旋律的响起,一场追想传统格调的古琴雅集拉开帷幕。

在王风幽默风趣的主持下,来自国内外的老、中、青三代琴人依次援琴写意,交流切磋。

最后,巫娜以一曲犹有梵音般的《良宵引》为此良宵画上圆满句号。

操缦论学·雅集《良宵引》即兴

随着「操缦论学:古琴艺术与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圆满落幕,与会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并期待未来有更多类似机会,共同为古琴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

此次会议既促进了古琴艺术的研究和发展,还加深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这样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古琴艺术家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激发了新的创作灵感,推动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促进古琴与众学科的交流与互鉴,还有助于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编辑:陶冉,李阳



欢迎大家关注
「巫娜古琴」视频号







抚琴,又可称为「操缦」。
缦学堂是巫娜的天命,
载着她的琴道。
慢慢学古琴,
慢慢过日子。
走进生命的盛宴,让自己变得更好。


从零开始跟巫娜老师学古琴
详情请垂询
缦学堂总部

北京市顺义区首开富力
十号国际二区1号楼


桑婉玉  18513768488
可扫码添加微信


更多了解缦学堂请点击以下链接:
缦学堂的缘起
缦学堂是什么
Video | 缦学堂,是巫娜的天命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跟巫娜老师学古琴



巫娜古琴
縵学堂的创始人——巫娜老师的古琴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