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前,巫娜老师的三首琴曲与你相伴
文摘
艺术文化
2024-09-30 21:01
新加坡
中秋团圆的喜悦刚刚过去,国庆假期纷至沓来。在金秋时节有七天的时间休闲放松,对于每个人来说恐怕是体会生活状态难得的时段。不知道今年的国庆假期,你会怎么安排:长途旅行、在家闲适,抑或徜徉进梦境里,在另一个世界书写自己的故事? 古琴是否也有这样的感知力呢?面对琴的时间长了,很多时候在表达自我的时候,就已经不再非得以说话的方式呈现。琴声里的内容涵盖了一切,而语言似乎在此时总是有失偏颇,抑或并不全面。 人生永远都逃不出表达和呈现,无人知晓的人生也终会被自己不再感知。在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界限中,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这些表达和呈现的方式,他们虽然繁多,但最终都要归于自我方才有意义。可是在这样模糊的边界中,有多少行动真的是体现自己的生活呢?当给别人看的生活潜移默化地进入自己的意识当中,我们便会发现这个世界重复到令人无趣。弹琴的意义正在于此,弹琴弹出的终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更不只是琴声。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也相信琴声惊醒梦中人。弹指间的一个音色,是否代表着自己,是极为清晰的。就像是这看似悠长的假期,每个人都会觉得短暂。都是七天,为什么放松的时候就会觉得弹指一瞬,难道真的是秒针走得快了吗? 最重要的是真的生活着,无论感觉时光快还是慢,希望我们在这个难得的假期中都感觉充实、有意义。最后借巫娜老师三首琴曲的分享,再次祝福大家国庆快乐。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良宵引》是中国古琴名曲,属于虞山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是古琴初学者经常采用的入门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松弦馆琴谱》(1614),此书是虞山派的代表琴著,为《四库全书》所收唯一的明代琴谱,在古琴界颇有影响。该曲自隋代问世,于明代盛行至今,一直深受琴家的赞赏和重视,并收录在《大还阁琴谱》《天闻阁琴谱》《自远堂琴谱》《五知斋琴谱》《琴学初津》《诗梦斋琴谱》《醒心琴谱》《琴心直指》等多部琴著谱集中。这是一首描写月夜轻风,良宵雅兴的琴曲。乐曲结构精致,旋律婉转,曲风恬静,引人入胜,是小曲之中的精品。《渔樵问答》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萧鸾编纂《杏庄太音续谱》,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杨表正修订曲谱,配制歌词。清代琴家又略去歌词,将曲调稍加改易,成为独立的器乐曲。此曲优美清逸,以对答式的旋律,描写渔夫与樵夫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