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有关江苏省行政区划调整的设想再度引发热议。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江苏省的城市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江苏也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首位度不高等问题。
特别是省会南京的首位度偏低,一直是制约江苏整体发展的瓶颈之一。
南京升格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可能性与影响
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但其经济体量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并不占绝对优势。
为提升南京的首位度和辐射带动作用,有观点提出将镇江、扬州部分地区并入南京,组建“大南京都市圈”。
这一设想如果实现,将极大提升南京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
行政区划调整涉及复杂的利益平衡和行政成本,实施难度较大。
更可行的方案或许是通过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如加强宁镇扬一体化进程,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
应着力提升南京的科教创新能力和现代服务业水平,强化其在长三角区域的核心地位。
苏锡常一体化: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地缘相近,文化同源,经济互补性强。
有观点建议将苏锡常三市整合,打造新的特大城市。
这一设想虽然在经济总量上颇具吸引力,但实施难度极大。
更务实的做法是深化苏锡常一体化进程,在保持现有行政区划基础上,推动三市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可以探索建立跨市域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避免恶性竞争;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提升人员和物资流动效率;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盐城、淮安、连云港的区域协调发展
相较于苏南地区,江苏北部的盐城、淮安、连云港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针对这一情况,有观点提出将盐城部分地区划入淮安,以增强淮安的经济实力。单纯的行政区划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有效的做法是立足各市特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同发展。
盐城应充分利用沿海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海洋经济等产业;淮安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连云港则应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三市还可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泰州、南通的协同发展前景
泰州和南通同处长江北岸,区位相近,产业结构相似,都是江苏新兴的工业城市。两市在医药、船舶、新材料等领域都有较强实力。
虽然有观点提出将泰州、南通合并,但这种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可能性不大。
更可行的方案是推动两市在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协作。
可以共同打造沿江产业创新带,推动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过江通道,强化两市交通联系;探索建立跨市域的公共服务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这种协同发展模式,泰州和南通有望形成一个经济总量超过1.7万亿元、人口近1500万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成为长三角北翼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江苏省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
虽然行政区划大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过深化区域协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完全可以实现各城市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未来,江苏应着力构建以南京为龙头、苏锡常都市圈为核心、沿江沿海城市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长三角一体化和全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为未来留下充分的发展空间。
城市发展不应过分追求行政等级和经济总量,而应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民生改善。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永续繁荣和居民的共同富裕。
往期回顾
01
02
03
觉得不错你就赞赞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