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100多块钱,解决了我妈十年的精神内耗

教育   情感   2024-12-18 21:00   河北  

‍‍


哈喽宝子们,吃了么您内。

我是你们的妙黛呀!

今天来碎碎念一些琐事,

但是真的能给大家一些小小的启发。

你们记得个给我点赞+再看啊!!!很重要的!!!还有就是要关注妙黛啊!

——写在前面



最近花100多块钱,解决了一件“大事”。

“跟你爸爸一辈子,用凉水洗了半辈子的碗”这句话,我妈念叨了十年。

她总是抱怨热水器安在那么远的地方,洗碗还得放一盆凉水才能流出热水,她又舍不得扔掉凉水。

每次碗都洗完了,才开始来热水。

我跟她说了很多次,这个问题有一百种解决办法,但是她总是说:你爸爸说这样挺好,人家别人家都这样。

两个人,一个觉得麻烦,一个觉得无所谓,结果就是问题悬而未决,情绪在我妈心里翻江倒海。

实在忍不了了,从网上下单买了一个小厨宝,一百多块钱打开就有热水。

下单、安装、调试,总共耗时不到一小时。

等水龙头里第一次冒出热水时,我妈站在一旁看了半天,终于憋出一句:跟着你爸这么多年,最后还是闺女让我用上了热水。

我说你有不是没有钱,也不是没有手,更不是没有嘴,这点问题还用得着念叨十年。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

很多人“委屈不仅仅事情本身,而是她们习惯了把注意力放在情绪上,却从未想过主动解决问题。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无数烦恼,常常陷入情绪的内耗,却忽略了真正让生活变好的途径——行动。

精神内耗的日常,是一种“情绪斗争”


我妈的热水器问题并不是孤例,它只是无数家庭里情绪斗争的一个缩影。

她抱怨的重点,从来不是热水器本身。

她从不主动想办法解决,而是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你爸从来不上心这类话题上

这种内耗看起来像是情绪的宣泄,但其实是一种长期积累的情绪斗争

这种情绪斗争有一个特点:

它并不试图改变现状,而是试图寻找一个责任归属

比如,热水器的问题,到底该谁负责?是当初装修时没规划好,还是我爸不愿花钱重新调整?

这种指责是没有尽头的,因为没有人愿意背这个

可是,生活并不会因为找到了责任人而变得更好。

水还是凉的,碗还是得刷,烦躁还是存在。

情绪斗争的无效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你越抱怨,问题越大,内耗越深。

就拿我妈来说,每次她抱怨,我爸都会沉默以对,这种沉默让她更加愤怒,觉得你看吧,家里的事他从来不关心

于是,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其实,这样的情绪斗争,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我们遇到问题时,很少第一时间问自己如何解决,而是习惯性地思考谁该为此负责

这种思维模式,不知不觉就把我们带入了一场谁对谁错的战斗,而真正的问题,却始终被忽视。

精神内耗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你在问题之外,构建了一场无效战争

为什么情绪斗争如此普遍?
因为情绪斗争很容易让人觉得有用
它给了我们一个发泄的出口,让我们在抱怨和指责中获得一种短暂的快感,仿佛在问题上有了控制权。

但实际上,情绪斗争只是情绪的假动作。

它看似努力,实则无效。

用行动替代情绪,你会发现生活简单了很多

我妈的凉水抱怨100块钱解决后,她竟然有点不适应。

以前刷碗时总要情绪爆发,热水流出来后,我开玩笑问她怎么不抱怨了?

你这么一弄,我还能抱怨啥?她有些无奈地笑,可这十年我都白生气了。

那一刻,我发现,当行动替代情绪后,很多看似复杂的烦恼其实没那么难。

真正让生活变得沉重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反应方式。

行动,是解决内耗的唯一解药

我妈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很多情绪内耗,都是因为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错误的地方——我们试图改变别人,却从未想过改变自己。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提问:你为什么总是觉得婚姻里女性更委屈?

一个高赞回答这样写:

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理亏,总觉得对方不够爱,总想着他怎么就不能理解我呢?于是开始一次次试图改变他。

但最后才发现,不是他不理解,而是我从来没直接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回答中提到一个案例:一位妻子每天为家庭操心,最后却和丈夫大吵。

她愤怒地抱怨:你什么都不做,连洗个碗都要我说!

丈夫的回答却是:你要早说,我不就做了吗?

她一愣,才意识到自己习惯了生闷气,却从未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生活中的问题,有两种处理方式:

·情绪型:你把精力放在抱怨、指责和期待别人改变上;

·行动型:你把精力放在自己能做的事情上,直接解决问题。

两种方式的结果截然不同。

情绪型的内耗,是无尽的恶性循环;而行动型的思维,则会让你逐渐成为生活的掌控者。

从“指责”到“掌控”,如何跳出内耗的怪圈

行动替代情绪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思维的转变

当我们学会从指责别人转向掌控自己,生活就会开始有不一样的节奏。

情绪的指责更像是踢一块无用的石头,踢得越用力,脚越痛。

情绪还会让我们陷入一个看不见的陷阱总觉得问题在别人身上,而自己无能为力这种思维模式让人始终无法摆脱受害者的角色,变得越来越被动。

想要摆脱内耗,关键在于学会转换思维,从情绪优先变成掌控优先

第一,把注意力从指责别人转移到我能做什么 

在每次情绪来袭的时候,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能为此做点什么?

比如,我妈抱怨热水器远,如果当时她第一反应是我能不能换个设备让水热起来,十年的内耗或许就不会发生。

第二,专注于可控的部分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并不能完全掌控,比如别人对你的态度、伴侣的性格。

但总有一些部分是你可以控制的,比如你自己的反应方式、你对问题的解决思路。

与其纠结不可控的东西,不如专注于那些你能改变的部分。

当你专注于可控的部分,问题就会从对抗变成合作。

第三,用行动代替情绪,建立小胜利

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就会在内心建立一个小小的胜利账户。这种掌控感和满足感,会让你逐渐相信:生活的难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如何应对。

情绪内耗的尽头,从来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的拖延与犹豫。

生活的轻松,不是问题减少了,而是你学会了如何去面对。

委屈的尽头,是问题的出口;行动的开端,是幸福的起点。

与其抱怨,不如行动;与其内耗,不如成长。


——THE END——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到了冬天,

小手手就开始又干又紧绷!

护手霜真的少不了,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厚厚一层,

那就是手膜啊!

这个19.9三只的护手霜太好了,

比香水还香,一次挤多少都不心疼!

需要的自取哈

妙黛有言
在十八线城市逆袭的人气作家,百万妈妈的云闺蜜。让我们一起学习婚姻经营,学习养育萌娃,学习自我成长。已出版《所谓父母,不过是有了孩子的孩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