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精神病院”:装死寡言的父亲,闷闷不乐的母亲,自卑焦虑的孩子,指手画脚的亲戚

教育   情感   2025-01-05 21:46   河北  
哈喽宝子们,吃了么您内。
我是你们的妙黛呀!
最近微博热搜好多关于抑郁问题的,
那么我们追根溯源,说说“致命家庭”的问题吧。

你们记得个给我点赞+再看啊!!!很重要的!!!还有就是要关注妙黛啊!
——写在前面


在很多中国式家庭里,家不是温暖的庇护所,而是一个压迫的战场,一个充满控制和指责的“精神病院”。

在这里,你的每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被放大,所有的情感都被压抑和忽视,你学会了“装作没事”。
因为在这个家庭里,情感的宣泄和真实的自我都不被允许。

父母的暴躁、冷漠、强势,亲戚的指指点点,每个人都像是精神病院里的“看护”,一刻不停地对你进行精神上的折磨。

你从小就被逼着迎合他们的期待,做他们眼中的“完美孩子”,而一旦你无法满足这些要求,你就会成为他们口中的“不孝子”,在他们眼中,你永远是“有问题”的那个。

这种家庭氛围是“精神病”的温床。

父母没有情感教育,不懂如何尊重孩子的内心;亲戚们无情的插手,让你不断迷失自己。

装死寡言的父亲,强势刻薄的母亲,自卑焦虑的孩子,指手画脚的亲戚,这不是什么家和万事兴,而是精神病院。


父亲的装死寡言:不言即是暴力

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父亲从不“暴力”,他只是永远不说话。

当你迫切需要父亲站出来支持你时,他总是沉默。

那种“装死”的态度,比任何一次的发火都让人更加痛苦。

就像《都挺好》中苏大强一样,每次家庭有矛盾的时候,每次女儿需要他支持的时候。

他的反应就是:我吃饱了。

然后躲到一边,拿着一张报纸,就开始“与世隔绝”。

你对他的要求不高,只是希望他能在你遭遇挫折时,给你一句安慰的话,或者在亲戚和母亲不断指责你的时候,能够为你发声,站在你这一边。
父亲以为沉默是最好的选择,以为什么都不说能避免一切冲突和麻烦。

然而,他不知道,沉默恰恰是最残酷的暴力。

你期待他能关心你的情感,但他选择对一切保持漠不关心,这种冷漠就像一块大石,狠狠压在你胸口,让你喘不过气来。

你试图找回父亲那份曾经的保护感,但每一次,你都只能在失望中学会放弃。

你明明需要一个坚强的后盾,却只能孤立无援地承受一切。

你开始怀疑自己,不禁想:父亲到底关心过我吗?

还是,他根本就不想在意?

而每一次,他的沉默,都让你感到自己在这个家庭里,不再是一个有价值的存在。

母亲的阴阳怪气,永远不会好好说话

你家里有这样一个母亲吗?

总是闷闷不乐,嘴里不说什么,但总能让你感受到那种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的沉默。

她不需要大声怒斥,光是那种低气压的存在,就足够让全家人都活在阴影里。

她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压抑的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家里的每个人。

我从小就知道,家里有一个不能触碰的禁区,那就是母亲的情绪。

她的怒火总是那么无声无息地蔓延,每当她不开心时,家里的空气仿佛变得凝固,大家的言行举止都小心翼翼,生怕触犯了她那微妙的情绪。

你问她怎么了,她总是摇摇头,说一句:“没事。”

但那种没事,却把整个人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她好像永远在生气,好像永远都不满足,总是给人一种“你永远做不到最好”的感觉。

那种情绪的压迫是无形的,却又是最具毁灭力的。

她不需要发火,但她的一句话、一种眼神,就能让全家人都紧张到极点。

特别是当她不高兴的时候,家里的一切都失去了光彩。

没有人敢大声笑,甚至连食物的味道都变得淡而无味。

你会发现自己小心翼翼地过日子,生怕不小心触动她那根神经,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再次惹她的不高兴。

我们都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感,学会了假装一切都很好。因为只要母亲一不高兴,整个家就立刻变得沉默而凝重。

亲戚的指手画脚:父母联合亲戚“欺负”你

家族聚会时,那种亲戚们的指指点点,常常让我觉得自己像是被展示在展览馆里的“标本”。

每一个亲戚都充满了意见和建议,然而他们根本没有兴趣了解我的真实感受。

他们只是把自己当作了“权威”,总觉得自己有资格决定你人生的每一步。

最让人恶心的是,父母和亲戚总是联手“欺负”你,而你,却无力反抗。

“你怎么还不结婚?你看人家谁谁谁,早就嫁了,孩子都生了两个。”

没有人关心我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也没有人关心我是否真的找到了对的人,所有人只关心我是不是符合他们心目中的“标准”。

这就像一场比赛,比赛的规则是由别人定的,你只有默默地接受,不敢有任何质疑。

“你怎么还是这么胖,怎么不减减肥呢?”

每个聚会,亲戚总能指出我身上的“缺点”,用一种关心的口吻告诉我:你看你那德性,哪哪都不好。

这样的“关心”就像刀子一样,剖开你的心,让你变得愈发自卑。

最令人窒息的就是,父母竟然没有丝毫反驳。
每一次你试图反抗,想说自己并不需要他们的评价时,父母总会在旁边默默附和:“人家说的也没错,亲戚是关心你才说你的。”

他们不像外人一样给你指责,而是默默地站在旁边,成了亲戚们的帮凶。他们看着你被批评,看着你被指指点点,却从不站出来替你说一句话。

他们认为,这种“为你好”的批评,能让你变得更好。

可实际上,它们不过是在加深你内心的焦虑与自卑,迫使你成为他们理想中的“合格”子女。


在中国式精神病院中,如何打破家庭的桎梏

有多少人,从小就在父母的期望中喘不过气?

有多少人,明明成年了,却还是没能从这个“精神病院”里逃脱?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父母的指责、那些亲戚的“建议”,其实从来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他们自己。

父母用你的“成功”去填补他们的遗憾,亲戚用你的“失败”来衬托他们的优越感。

他们在用你的痛苦证明自己是对的,用你的牺牲来满足他们的虚荣。

多少人,从小到大,连愤怒的资格都没有?
父母对你说:“别顶嘴!我是你爸妈!”于是你闭嘴了。

亲戚对你说:“你应该听话,别让家里丢人。”于是你低头了。

你把所有的不满压在心底,告诉自己:“算了,忍一忍就过去了。”

可这些压抑的情绪,真的会过去吗?

它们不会消失,只会在你的内心深处,变成无尽的焦虑和痛苦,侵蚀着你的一切。

要逃离这座“精神病院”,你需要从内心承认一件事:你不欠他们的,你只欠自己一个交代。

你可以选择理解,但你不必顺从。

你可以选择继续爱他们,但你也应该为自己划清界限。

家庭应该是一个让你感到安全和自由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让你窒息的牢笼。

打破“精神病院”的桎梏,可能不会一蹴而就。

但每一次反抗,都是一种力量,每一次发声,都是一种觉醒。

你不是他们的延续,你不是他们的工具,你是你自己。

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光,去追逐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你的快乐,只有你自己能创造,而不是等待父母的许可或亲戚的掌声。

你的人生,只有一次,不要用它来迎合别人

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主人,哪怕这一切很难,但只要你迈出第一步,你就已经赢了。

——THE END——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到了冬天,
小手手就开始又干又紧绷!
护手霜真的少不了,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厚厚一层,
那就是手膜啊!
这个19.89四只的护手霜太好了,
比香水还香,一次挤多少都不心疼!
需要的自取哈

妙黛有言
在十八线城市逆袭的人气作家,百万妈妈的云闺蜜。让我们一起学习婚姻经营,学习养育萌娃,学习自我成长。已出版《所谓父母,不过是有了孩子的孩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