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讨好型人格 :永远不要做真实的自己

教育   2024-11-27 21:00   河北  

哈喽宝子们,吃了么您内。

我是你们的妙黛呀!

今天这篇文章, 送给每一位觉得自己是讨好型人格的人。

有没有一种可能:做真实的自己,是个伪命题。

——写在前面

“我讨厌如此温顺的自己”

前几天的一个同学小聚会上,我本是不想参加的。

但是中途一个女同学,一直给我打电话把我叫去,说只有她一个女的怪别扭的,一块来玩吧。

我是一个好脾气,不会拒绝别人的人,就只能应战。

那是一个周日,三天没洗头了,当天也没有洗脸,我从游乐场跟旁边的人接了个皮筋,简单扎了个丸子头,随便抹了抹口红就去了。

到那之后,有一个男同学说:你是不是接到电话之后,一直在化妆?

我说我根本就不会化妆,他们就在那“咦~~~~”的样子,令人反感。

其实我心里想的是:“咦”你妈X啊,直男看见口红就以为人家化妆了是吧,有毛病啊!

但是脸上的表情还是,笑嘻嘻,笑呵呵,笑哈哈。

另一点令我不适的,是一些男同学满嘴黄段子,非常油腻。

我一直觉得,十几岁二十多的男生,没有见过世面的时候,为了假装自己什么都懂,说一些黄段子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到了三十多岁,还是只会在女同学面前扯黄段子,会显得很LOW。

虽然我现在振振有词,可是当时我只会低头吃菜。

回来之后,我内耗了好久。

为什么我不能勇敢一点?

为什么不能拒绝女同学的邀约,不想去就是不想去?

为什么不能直接说出自己想法,感觉被冒犯了,那就直接怼他们!

当我意识到,自己又开始内耗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

我们总是试图让自己符合某种标准——一个坚强、无所不能、不迁就任何人的标准。

可是,问题是:我们能做到吗?

我们希望自己可以无所畏惧地去说“不”,可以毫不犹豫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不让任何人侵犯自己的底线,可是当真正面对这些情境时,我们却发现自己做不到。

当我全力以赴去“做自己”,去拒绝那些不想做的事情时,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接受自己内心的脆弱。

真实的自己,并不真实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

是不是就像那些励志文章所说的,要勇敢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委屈自己,不再迎合别人?

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切,我们是不是就能成为“真实的自己”?

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简单。

那个总是笑容满面,千方百计取悦别人,讨好每一个人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

那些柔弱、害怕冲突、不敢拒绝别人的部分,才是我们最真实的一面。

我是有一些讨好型人格的。

大家都会觉得我很好相处,我没有什么脾气。

有一些很难相处的人,她们打遍天下无敌手,她们独孤求败,但是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也能不发生冲突。

我其实并不是没有脾气,而是把脾气藏在了里面。

心里就算骂了一百遍“去你X的”,但是脸上还是面带微笑。

我并不是多么有修养,我只是害怕冲突。

曾经,我总是想要改变自己。

我讨厌自己的软弱,讨厌自己总是不能说“不”,讨厌自己在别人面前总是低头、妥协。

我不停地告诫自己:“你要变得坚强一点,不要总是让步,不能让自己过度迁就他人。”

于是,我开始努力塑造那个理想中的自己——不轻易示弱、不害怕冲突、敢于追求自己的需求。

可是每次尝试去做真实的自己时,我反而感到更多的痛苦和迷茫。

我从一种“厌恶自己”的内耗,变成了另一种“厌恶自己”的内耗。

每一次内心的否定,都是对自己柔软部分的否定。

做自己,不是自我对抗

我试着以另一个视角,走进那天那个同学聚会。

我为什么只会伪装和假笑?

因为我害怕冲突?

这件事有没有给我带来好处?

有。它至少维持了表面和谐,为我赢得了好脾气的名声,大家都觉得我人很nice,很敞亮大度。

我真的想要改变吗?

或许没有,我贪恋“好脾气”带来的种种好处,我接纳不了冲突的代价。

当我走进自己的内心,我猛然发现:

那个讨好型人格的自己,其实并不需要被彻底抛弃。

我的柔弱,我的犹豫,甚至我的迷茫,都是我“真实的自己”的一部分。

并不是只有那个完美的、无所畏惧的形象才是我,我的真实是一个完整的自己,包含了坚强也包含了脆弱。

我们不断拼命去演绎一个完美的自我,直到我们几乎忘了,真正的自我究竟是什么模样。

然而,接纳自己并不是放任自己不改变,而是允许自己在不完美中成长。

接纳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意味着要对自己的软弱、脆弱和无助保持宽容。

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每一个小缺陷、每一次犹豫、每一份不确定,甚至每一份胆怯。

当我们追求理想中的自己时,往往却忽略了那一个正在默默承受疲惫、焦虑、不安的真实自我。

每次面对失败和挫折时,我总会暗自苛责自己,认为自己应该更加坚强、更有勇气、甚至更聪明。

我突然意识到,这种不断逼迫自己“变得更好”的行为,其实是在让自己失去与自己的连接。

我们害怕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软弱,害怕被他人看作不够优秀、不够完美的自己,然而,这种恐惧和压抑却让我们更难得到真正的平静和幸福。

在面对这些恐惧时,我开始慢慢学会接受自己的脆弱与不足。

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羞愧的部分——那份怕孤单、怕失败、怕被误解的心情,原来才是我最真切的感受。

真实的我并不是一个无所畏惧、毫不动摇的“完美人设”,而是一个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脆弱与感性的人。

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我放弃了进步和成长,而是让我放下了内心的重负,开始学会温柔对待自己。

与自己和解,首先意味着放下对完美的追求。

我们常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不可能达到的高标准下,一再逼迫自己变得“更好”,却从未给自己留过喘息的空间。

当我们愿意接受自己本来的模样时,反而能从心底感受到一份释然和自由。

那种无法轻易做到的拒绝,那种在别人面前装作强大的假象,那些我们常常以为的“不完美”,其实正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面貌。

每一个微小的瑕疵,每一次脆弱的表现,都是我们作为“活生生的人”最真切的写照。

——THE END——

冬天到了,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嘴唇干裂,一直在咬嘴唇上的皮??!!

真的,说别的都没用,还是凡士林是王炸啊!

晚上睡觉之前厚涂一层,第二天滋润一整天。

妙黛有言
在十八线城市逆袭的人气作家,百万妈妈的云闺蜜。让我们一起学习婚姻经营,学习养育萌娃,学习自我成长。已出版《所谓父母,不过是有了孩子的孩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