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亿元诉讼风波再起,长沙银行频发“踩雷”事件,风险管理何在?

创业   2024-11-15 16:50   上海  

近期,一起涉及5.9亿元借款的陈年诉讼案件,因被告方提出异议并上诉,正式迈入了二审程序。


11月11日,长沙银行(601577.SH)发布公告,披露其作为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渤海信托”)的委托人,在一项涉及5.9亿元借款本金的法律诉讼中,一审获得胜诉。


然而,一审判决并未得到被告——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宜华生活”)的认可,该公司已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交了上诉申请。


5.9亿元纠纷从何而来?


这起案件可追溯至四年前,涉及长沙银行渤海信托宜华生活三方。长沙银行在其中扮演出资方的角色。


2020年1月7日,长沙银行作为渤海·长银第4期单一资金信托计划的出资方,向渤海信托(作为信托计划的受托管理人)转交了5.9亿元的信托资金,随后渤海信托向宜华生活发放了同等金额的贷款,贷款期限为三年。


然而,由于宜华生活未能按期偿还本息,渤海信托代表长沙银行的利益,于2024年3月向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六个月后,此案迎来了一审判决。


根据长沙银行9月27日发布的公告,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书显示,一审原告渤海信托胜诉。判决要求宜华生活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渤海信托借款本金5.9亿元,并支付质押物保管费约443.6万元,后续还需按《动态抵质押监管三方协议》及《补充协议一》的约定,以每年138.8万元的标准支付至实际履行完毕。


宜华生活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满,随即提起上诉。长沙银行11月11日的公告透露,宜华生活的上诉请求包括撤销一审判决中关于质押物保管费的第二项判决,改判其无需支付该笔费用及后续费用,并要求一审关于质押物保管费的受理费及二审案件的受理费均由被上诉人渤海信托承担。


长沙银行方面强调,针对此笔贷款,该行已充分计提了减值准备金,预计此诉讼案件不会对本行的当前或未来利润产生显著影响。该行还承诺,将依据案件的后续审理进展,依法履行相关的信息披露责任。


频繁踩雷?长沙银行

风控能力引发外界质疑


此次事件引发了市场对长沙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质疑,事实上,此次事件中涉及到的宜华生活的经营基本面早已呈现出衰退迹象。


从2018年到2021年,宜华生活的收入连续下滑,具体降幅分别为7.7%、29.2%、92.0%及60.8%。2020年4月,宜华生活收到了来自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并被正式立案调查。一年后,证监会公布的针对宜华生活的调查结果显示,宜华生活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发布的定期报告中存在重大虚假信息。具体而言,宜华生活通过虚构销售业务和夸大销售额等手段,虚报了超过20亿元的利润;同时,还通过伪造银行单据的方式,虚增了银行存款80余亿元;此外,还有超过300亿元的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未按相关规定进行披露。


实际上,长沙银行此前已有多次类似的“踩雷”经历。


在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期间,长沙银行与金旺铋业签订了多项《人民币借款合同》,并向其提供了贷款。然而,后来金旺铋业被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导致长沙银行无法收回贷款本息,损失金额超过9亿元,最终只能将这些贷款进行核销。


除此之外,长沙银行还曾遭遇新华联的风险事件,涉及的授信余额高达15.8亿元,其未来走向尚不明朗。同时,长沙银行还与恒大汽车有14亿元的借款往来,这笔借款同样面临着损失的风险。


风控是金融业的命脉,但长沙银行却频频在雷区“蹦迪”,这一点无疑引发了业界对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的深刻担忧。


屡次被罚?罚款

总额高达845万元


据已公开的信息,长沙银行自2023年以来已接到接近十份罚单,主要问题集中在信贷业务领域的违规行为上。


具体而言,有三项直接关联信贷违规的处罚,合计罚款金额高达845万元。早在202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公布的年度首批处罚中就包括了长沙银行,因其未能妥善保存客户身份及交易记录,且未按时提交大额或可疑交易报告,被处以80万元罚款。同年5月,长沙银行张家界分行因违规通过第三方机构办理部分储蓄存款业务,亦被罚款80万元。进入2023年11月,长沙银行因涉及房地产市场业务的违规行为,遭受了770万元的罚款,并被没收违法所得8993.55元。


时间推进到2024年,长沙银行广州分行在2024年5月因发放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中,存在放款时尚未完成抵押预告登记或正式抵押登记的情况,被监管机构处以25万元罚款。


而到了2024年7月,长沙银行旗下的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因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疏漏,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处以30万元的罚款。


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滑,

不良贷款总额居高不下,

股东频繁减持……


尽管长沙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仍保持着增长,但与历年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其增速已经放缓。具体而言,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长沙银行营收增速分别为9.58%、8.46%、3.83%,逐年下降。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沙银行实现营收194.71亿元,同比增长3.83%;归属母净利润61.87亿元,同比增长5.85%。在所有营收中,利息净收入为148.9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0.93亿元,投资收益为23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3.35亿元,资产处置收益453.6万元。


另外,此前对营收贡献较大的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大的两大主营业务收入也开始出现负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长沙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0.61%,为98.3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23.66%,为7.71亿元,这一变动幅度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位列倒数第二。

关于不良贷款率方面,截至2024年6月份的数据揭示,长沙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微升至1.16%,与2023年底相比仅上升了0.01个百分点。然而,其不良贷款总额已达到61.8亿元,这一数字几乎为五年前的两倍,显示出在快速的业务扩展背后,其资产质量的压力正逐渐增大。更为引人关注的是,逾期贷款总额在仅仅六个月内急剧增长了41.2%,攀升至105.6亿元,这一趋势无疑加剧了长沙银行在风险管理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长沙银行还面临股东频频减持的挑战。


作为其重要股东,湖南兴业投资已连续多个季度进行减持操作。具体来说,在第三季度,湖南兴业投资减持了2115万股,减持比例达到0.53%;而在第二季度,也减持了1250万股,减持比例为0.31%。截至目前,湖南兴业投资持有长沙银行的股份数量为1.51亿股,持股比例降至3.69%,在前十大股东中位列第七。


此外,就在今年10月,上市公司湘邮科技也发布公告,宣布清仓出售其所持有的长沙银行股票485.06万股,占长沙银行总股份的0.12%。

如今,长沙银行身涉其中的这场诉讼,其后续发展仍充满变数。尽管该行声称已经为涉及的贷款做了充分的减值准备,但该笔贷款对业绩的影响已然显现,只是具体的影响时间分布尚未明确。针对一系列风险管控和被罚款问题,长沙银行需要认真审视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合规意识,确保业务稳健发展,避免因为短视和冒进而给自身带来不可承受的损失。此外,该行的业绩增长速度放缓,且面临着日益增大的潜在不良贷款压力,这使其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充满了重重挑战与考验。



关于我们:创刊于2001年的《理财周刊》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投资理财类杂志。《理财周刊-财事汇》是其旗下深度财经报道和专业上市公司研究平台,专注于企业家精神的正能量传播及对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深度研究,致力于全方位把脉公司及市场动态,深入发现企业价值。若有爆料或沟通,请联系《理财周刊-财事汇》总编辑葛凡梅。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chenlh@moneyweekly.com.cn

财事汇
创刊于2001年的《理财周刊》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投资理财类杂志。《理财周刊-财事汇》是其旗下深度财经报道和专业上市公司研究平台,专注于企业家精神的正能量传播及对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深度研究,致力于全方位把脉公司及市场动态,深入发现企业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