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EF| 一种基于压力控制的微针皮肤贴片

学术   科学   2024-07-29 16:52   江苏  

Article | Open Access

Volume 5 | Article ID 0044 |

https://spj.science.org/doi/10.34133/bmef.0044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徐臣杰、于欣格团队Science合作刊BMEF (BME Frontiers) 上发表题为“Baroreceptor-Inspired Microneedle Skin Patch for Pressure-Controlled Drug Release的文章。

微针(Microneedles, MNs)是一种新兴的皮肤穿透递药设备,具备精准控制药物释放和增强皮肤吸收等优势,它可以通过被动或主动机制输送各种物质(如小分子、蛋白质、核酸甚至细胞)。其中,电场是微针设备的外部触发因素之一,可与电响应材料结合使用,并根据需要实现持续或脉冲式药物释放。在这项研究中,徐臣杰、于欣格团队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基于压力控制的微针皮肤贴片,这种新型贴片能根据外部压力的变化精确释放药物并实现有效药物吸收,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这款微针皮肤贴片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包括微针和可伸展电极阵列(图1A-1C)。电极阵列由两层构成,每层装有16个阳极和阴极。阳极集成有压电导电薄膜,作为微针下独立的感受器;而阴极则没有压电导电薄膜。该设备可由信号发生器或电池供电,在按压点产生微弱电流,根据电渗理论,药物随电流从微针进入皮肤组织,与无按压的被动输送相比,电场模拟释放的药物剂量提高了2.83倍(图1D-1E)。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这一技术,探究了在小鼠模型中输送胰岛素以管理血糖水平(图1F)

图1. 受压力感受器启发的 MN 皮肤贴片。(A) 设备。(B)阳极MN结构。(C) 拉伸装置(比例尺:1 厘米)。(D) 使用设备按压控制释放(红条是接触点的荧光,而黑条是未触及的部位)。(E)工作机制。(F)小鼠模型中的胰岛素递送。

首先,实验团队研究了微针设备的可拉伸性能。垂直和水平方向双向拉伸测试的结果显示该设备可拉伸至原始长度的115%,并在两个方向上仍然保持稳固(图2A-2H),在无毛猪皮肤上测试的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在弯曲或扭转时紧贴皮肤表面(图1I)。研究团队进一步评估了电极阵列在拉伸下的电稳定性,结果发现电极阵列在38%应变下每个电极之间的电阻仅略微增加约3.13Ω,与人体皮肤的电阻相比可忽略(图2J)。除了可拉伸布局外,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板和铜箔之间的界面(载药MNs的背贴)是另一个关键问题,为了优化PDMS基底与铜箔的粘附性,研究团队利用等离子清洗和两种商业胶水(502和compont)进行实验,并选择了具有出色柔韧性和耐久粘附性的compont胶来整合微针和电极(图2K)

图2. 电极阵列的拉伸性和附着力测试。(A 到 D)垂直拉伸下的MN阵列光学图像(比例尺:1厘米)。(E 到 H)MN阵列水平拉伸的光学图像(比例尺:1厘米)。(I)在无毛猪皮上弯曲和扭曲的装置(比例尺:2厘米)。(J) 阳极侧和输入侧之间的电阻。(K) 2种商业胶水的粘合力:502(α-氰基丙烯酸乙酯)或组分(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随后,作者团队使用离体组织猪耳皮肤研究了MN设备的输送能力。实验分为通过按压触发和被动释放两组来比较释放性能。结果显示,在有按压触发的实验中,荧光强度显著提高,尤其在由MN创建的微孔周围。荧光强度随着电流增加而增加,持续按压时间越长,释放的药物越多(图3)

图3. 按压诱导的猪耳皮肤中Cy3-胰岛素释放。(A)通过按压(顶部)操作的装置的图示和(B)至(F)中荧光的定量。(B)0mA 10分钟,(C)0mA 20分钟,(D)0.5mA 10分钟,(E)1mA 10分钟和(F)1mA 20分钟(比例尺:200μm)施用后的猪皮荧光图像。

最后,研究团队检测了MN设备在体内输送药物的能力。在动物实验中,MN设备由柔性电池供电,实验设定了5个实验组:阴性对照(空白组)、阳性对照(腹腔注射0.02 U胰岛素)、MN-Passive组(加载10 IU胰岛素的MN,未按压)、MN-电刺激组(通过按压进行电刺激10min的MN)和空白MN-电刺激组(通过按压进行电刺激的空白MN)。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电刺激释放的MN组在120分钟内血糖水平降低速度明显快于MN-Passive组(图4A-4B)。研究团队还进行了13小时的胰岛素周期性释放实验,结果显示在MN-电刺激组中,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而血清中胰岛素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图4C-4E)

图4. 小鼠模型下胰岛素递送实验。(A) 使用由柔性电池供电的 MN 阵列的小鼠背部皮肤。(B)健康小鼠在2小时内的BGL(n= 5)。(C) 定期胰岛素输送的实验计划。蓝色箭头:MN-Electrify 组中电气化的时间点;黑色箭头:所有组中葡萄糖胃内给药的时间点。(D)13小时周期性胰岛素递送实验中的BGL(胰岛素剂量:20IU;n = 5)。(E)13小时内周期性胰岛素递送实验中的血液胰岛素浓度(n = 5)。

本文研究了一种受压力感受器启发的微针皮肤贴片,可通过按压实现电刺激触发的药物释放。这款基于压力控制的微针皮肤贴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在慢性疾病治疗中,它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稳定、精准投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款微针皮肤贴片有望推动微针递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个性化治疗和医学健康管理带来新的可能性。

作者介绍


徐臣杰,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纳米医学、药物输送、生物传感、核酸纳米技术和微针技术等。H-index 56,并在Nature Biotech,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ure Comm,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杂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被引14000余次。

于欣格,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博导,香港数字医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柔性电子在生物医疗领域以及智能触觉VR中的应用。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等10余个期刊副主编及编委。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撰写:张宏

审核:孙敏轩刘萍萍


原文链接:



https://spj.science.org/doi/10.34133/bmef.0044

往期阅读:



01

BMEF| 基因工程细菌及其衍生物助力癌症免疫治疗

►  点击阅读

02

BMEF | MAGIC:用于食道监测和干预的多功能消融胃肠成像胶囊

►  点击阅读

03

BMEF |S1P@CD-PLGA-rtPA纳米气泡助力血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

►  点击阅读

04

BMEF|基于肽的癌症疫苗的合成递送与效果评估

►  点击阅读

05

● BMEF|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CASES理念"引领未来

► 点击阅读



年度汇总:




● BMEF|2022文章合集

►点击阅读

● BMEF|2023文章合集


点击阅读

About BMEF


BMEF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SIBET CAS)与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Science合作出版的开放获取国际学术期刊。期刊旨在为生物医学工程这一交叉学科提供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以推动领域内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临床医学专家及时地交流,共同促进人类健康。期刊关注在致病机理研究和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评估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包括概念、设备、材料、组织、过程和方法等。目前,BMEF 已陆续被DOAJ、CNKI、INSPEC、PubMed Central、Scopus、ESCI、Ei Compendex等知名学术数据库收录。2023年,BMEF的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为5.0在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领域期刊排名中位于Q1区。
期刊网址:
https://spj.science.org/journal/bmef/
投稿网址:
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bmef/
欢迎各位同仁踊跃投稿!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文章原文

点击在看”,助力传播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SIBET CAS)与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合作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BME Frontiers)官方公众号。可提供期刊最新录用查询、过往刊目检索、发表论文导读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