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是广州的独特禀赋,交通是广州的显著优势。
11月18日,《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3-2035年)》(下称《规划》)正式印发。这是今年9月《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获批后,首个印发的重要专项规划。
《规划》提出,到2035年,全面形成“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实现中心城区至南沙新区、东部中心、外围综合新城30分钟互达,市域至大湾区城市60分钟互达的快速交通服务目标。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董事长景国胜透露,《规划》重点从三个层次推进交通网络向都市圈城市群延伸。
一是通过新建高铁、大通道、联络线及改扩建高速公路等,建立国家互联网络,畅通国内大循环支撑能力。
其次,推进跨市城际铁路和快速路等实施,强化湾区干线网络,提升节点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推进边界跨市城市轨道、市政路桥等实施,织密同城支线网络,增强通勤保障能力。
01|55条地铁三个层次
《规划》聚焦轨道交通线网职住平衡,重点从加强与佛山、东莞、中山联系,支撑活力创新轴发展,补强南沙新区、东部中心等三方面优化线网,形成多层次、高效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整体规划形成“城市轨道快线A、城市轨道快线B、城市轨道普线”三层次城市轨道网络,共计55条线、总里程达到2013公里。
城市轨道快线A:设计时速160km/h,承担广州都市圈快速出行需求,主要服务都市圈通勤客流。
共计规划6条段,总里程347公里,总体形成“两横三纵”结构,可实现广州中心城区至南沙新区、东部中心、外围综合新城及佛莞中心区30分钟直达,实现广州与其他周边城市中心60分钟直达。
城市轨道快线B:设计时速100-120km/h,承担中心城区内中长距离出行及与外围城区的快速联系功能,主要服务广州市域内出行客流。
共计规划12条、662公里,形成“放射”状总体形态。
城市轨道普线:设计时速80-100km/h,承担“三核四极”内部网络加密,主要服务“极核”内部出行客流。
共计规划37条、1004公里,分别在中心城区、南沙新区、东部中心、北部增长极等区域形成“网格”状布局。
02|多条线路调整优化
还有,21号线终点,由目前的增城广场延长9公里左右,至华立学院。
《规划》提出了多通道、多模式的客流走廊布局,支撑国土空间结构形成。
在中心城区形成由东风路-黄埔大道、新滘路、解放路-江南大道、广州大道构成的“井”字型高客流走廊。
中心城区与狮子洋增长极、南沙新区方向:形成2条客流走廊,包括由东部干线、地铁4号线复线等构成的东部科技创新走廊,由南沙港快速、番禺大道、地铁18号线、地铁22号线构成的中部中央商务区联系走廊。
中心城区与东部中心:形成由广园快速、黄埔大道、临江大道、地铁28号线、广深城际铁路等构成的高效公铁复合走廊。
中心城区与北部增长极:形成由广花快速、广花城际铁路、芳白城际铁路构成的全球综合门户枢纽客流走廊。
中心城区与知识城、从化方向:形成由广从快速、永九快速、地铁14号线、地铁37号线构成的活力创新客流走廊。
此外,《规划》提出了城市核心区域快速路网络布局。其中,东部中心形成“五横三纵”快速路网:
“五横”:增广快线、广汕公路南移线、荔新快速、广园快速、黄埔东路-新塘环城路及东延线(穗莞大道);
“三纵”:开放大道、新新快速、新城大道-增滩公路。
04|近期建设实施计划
《规划》提出了近期建设实施计划。包括:推动国家发改委批复后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
同时,启动佛穗莞城际(28号线),谋划实施港深西部铁路延伸至南沙、轨道交通22号线东延等铁路项目;
以及增莞番高速公路、沙鱼洲隧道、番禺至南沙东部快速、如意大桥等快速路项目。
往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