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彰显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担当
泰州市海陵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施康振
◆ ◆ ◆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的高度自觉,革故鼎新、守正创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彰显组织担当、贡献组织力量。
补足“精神钙”,把握改革根本遵循
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统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前提。
坚持摆在首位学。抓住“关键少数”就能带好“绝大多数”,着重把学习全会精神列为“第一议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规定动作的规定内容,留足时间、深学细悟。紧贴实际创新学习形式,开展现场研学、分组联学、实践促学等多样化活动,让理论学习常学常新。
坚持一体推进学。加强党员轮训、干部调训、新录用人员培训等各类培训统筹衔接,有力有序推进全领域全覆盖学习,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实施新时代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工程,明确全会精神“首课”定位,办好“凤城干将”实训班等重点班次,推动关键岗位党员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
坚持因地制宜学。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广泛调研党员、干部、公务员、人才的学习需求,做好外引内培,精准链接师资力量。深挖苏北党校旧址、沈毅烈士纪念馆等本土红色教育资源,开发一批精品课程,因地制宜掀起学习热潮,确保学深悟透、入脑入心。
锻造“实干家”,汇聚改革中坚力量
全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干部是改革攻坚的“主力军”,只有干部队伍建设过硬,改革伟业才能势如破竹。
鲜明导向“选”。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必须鲜明重品德、重才干、重担当、重实绩、重公论“五重”用人导向,切实选优干部、配强班子。坚持一线考察、调研式考察与专项研判相结合,突出考在经常、分类评价、协同联动,及时发现使用在改革发展上站得稳、靠得住、行得端的干部。
创新模式“育”。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面对改革艰巨任务,必须突出实务实训实战培养干部。聚焦产业、经济、科技等主题,采取个人学、集中训、专家讲等方式,筑牢干部谋改革的专业基础。把干部送到项目建设、招商引才、乡村振兴等“八个一线”磨炼,在解决海陵“八老十难”问题中提高促发展的核心能力。
健全机制“管”。把“三个区分开来”落到实处,正确看待干部在履职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开展受处理处分干部“333”暖心行动,旗帜鲜明为敢闯敢试者撑腰鼓劲。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实行专项及时奖励,放大激励效应,用好“红黄牌”预警处理机制,形成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良性循环。
筑牢“桥头堡”,夯实改革组织根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必须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改革胜势。
铺就振兴“富民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百村共富”行动,深化“银村共建、强弱联建、城乡并建”做法,不断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强村级干部队伍梯次建设,选优配强乡村振兴指导员,夯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打好治理“组合拳”。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向末梢聚能,完善协调机制,加强部门联动,聚焦群众所盼办实事、解难题。落实减负要求,推动资源、资金和力量下沉,为基层服务群众创造更好条件。聚力赋能增效,用好社工培训中心,开展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轮训,提升社区干部能力水平,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塑造发展“新优势”。立足产业发展需要,实施“党建链”赋能“产业链”行动,擦亮光伏“七色光”和花卉“‘链’向花开”产业链党建品牌,让链上党组织“活起来”。聚焦技术创新难点,落实战略共谋、智力共用、资源共享、标准共建、风险共抗“五共”机制,促进关键技术迭代更新,为链上企业积蓄发展动能。
贯通“人才链”,释放改革创新活力
全会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聚则事业兴,应对改革新态势、落实改革新要求,人才是第一资源。
提升项目“引”才竞争力。立足优势产业、紧盯新兴产业、展望未来产业精准招引,推动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深度融合、人才链和产业链环环相扣。全面对接产业需求,办好高层次人才引进梧桐专项“路演日”等人才活动,加速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
激活机制“用”才驱动力。尊重人才成长客观规律,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攻关联合体,持续推进离岸创新中心建设,让人才干事有舞台、有机会、有保障。畅通科技镇长团、人才科技专员、产业教授、科技副总“四支队伍”沟通交流机制,推动资源共建、成果共用、利益共享,形成整体联动效应。
释放环境“留”才生命力。夯筑强烈的人才服务意识,探索“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人才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区委人才工作局、海纳人才科创集团专业服务队优势,及时精准有效回应人才在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需求。注重爱才惜才氛围营造,用心用情打造青春态的街景、提供便利化的服务、组织暖人心的活动,不断增强人才归属感。